#文化#
《山海经》它是中国哲学启蒙的内燃机,它并不是一部纯粹的神话存在。
插图出自于杉泽的《观山海》。
路线图出自于徐客的白话彩图《山海经》。
疏注解北次一经:
《北山一经》记录了从“单狐山”到“隄山”共计二十五座山的地理位置和山川风貌。
它们大致分布在今天的新疆、宁夏、蒙古一带,一部分在今西伯利亚、蒙古国境内。
白话文:
从求如山往北三百里,即是带山,山上盛产玉石,山下盛产青石碧玉。
山中有一种像马的野兽,长着一只角且粗如磨石,名字叫疏,人若是饲养它可以避免火灾。
注释:
错:“错”同“厝”(cuò),指磨刀石。:读音,huān。求如山:一说新疆境内;一说宁夏、内蒙古界上贺兰山的一部分。辟:指避免。
疏:
一、清代,文人骚客眼中的疏
,万历二十五年(公元)编纂的聚锦堂本《山海经图绘全像》,疏为马形,长有一只长长的头角,马鬃较为发达,正位于山涧之间望着观望着远方。
明·疏二、疏,到底为何方神圣?
《山海经》记载:“其状如马,一角有错。…其名曰疏”。
前一句很好理解,关键在“一角有错”的“错”字上,当前对“错”字的解释有两种:
其一、“错”同“厝”,其意思是磨刀石,“一角有错”指的是头角像磨刀石,但“有”字被解释成了“像”。
其二、“错”指“错开”,“一角有错”指的是一只角上有两个分支。
显然第二种说法更合理,但不管哪种说法,在今天的亚洲,能长得像马且有头角的动物只有犀牛了。
犀牛三、疏,何以能防火?
《山海经》给出疏的习性描述甚微,只撂下一句:可以辟火。着实有点一头雾水。
1.环境本身的属性
我们从现实环境来分析,疏所在的带山到处都是光滑的玉石,在阴阳五行中带山这样的环境属“金”,而“金生水,金克木,木生水”,所以本质上带山是不会起火的。
在上古时代,阴阳五行未必深入人心,而生活在带山地疏,着实容易引人注目,所以“金生水,金克木,木生水”的功劳就落在了疏身上。
2.人类驯化的结果
疏也许是人类驯化的动物之一,而动物有天生的敏感度,如果遇到了危险,比如:火灾,它会跳蹶子、会嘶吼,就像马一样。
假如,疏被纳入了人类的生活,成了“家庭成员”,在人类的照料下,它会像忠诚的狗狗一样与主人达成某种默契,这时候人类居住的地方再遇上火灾,人会受到来自疏发出警报的声音,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人类可控范围内的火灾。
带山:
根据山海经原文记载,带山理论上的位置在今天的新疆哈拉钱客套山。
此山,山上有大量的玉,山下盛产青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