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山海经西四经冉遗鱼,长得邪性

#文化#

《山海经》它是中国哲学启蒙的内燃机,它不并不是一部纯粹的神话存在。

插图出自于杉泽的《观山海》。

路线图出自于徐客的白话彩图《山海经》。

冉遗鱼注解

西次四经:

《西次四经》记载了从“阴山”到“崦嵫山”共计十九座山的地理位置和山川风貌。

它们大致分布在今天的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境内。

白话文:

从刚山尾往西三百五十里,即是英鞮山,山上生长着茂密的漆树,山下蕴藏着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这里的禽鸟野兽都是白色的。

涴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北流入陵羊泽。水里有很多冉遗鱼,它们长着蛇的头,却有六只脚,眼睛长得像马的耳朵,人若是吃了它的肉就能睡觉不做噩梦,也可以辟凶邪之气。

注释:

鞮:读音,dī。漆木:指红木。尽:指都是的意思。涴(yuān)水:一说甘肃省河西走廊东端的石羊河。陵羊泽:一说今甘肃省的白亭海。眯:指快速入睡且不会做噩梦的意思。御:指抵御,躲避。刚山:一说今祁连山一带。

冉遗鱼:

一、清代,文人墨客眼中的冉遗鱼

,雍正四年(公元),编撰的《古今图书集成·边裔典·禽虫典·神异典》,冉遗鱼为鲢鱼形,腹下长有三对鱼鳍,长长的眼睛长在狗头上,一副与波涛汹涌的河流作斗争的模样。

清·冉遗鱼

二、冉遗鱼,它不仅长得奇怪而且还辟邪

《山海经》给出的印象:长着蛇头、六只脚、眼睛像马耳朵。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没有的只是眼界,也许真实存在这样的动物,顶多夸张了一点。

冉遗鱼能解噩梦、辟邪是怎么回事?

1.解人的噩梦

如果说一条鱼真能够解人噩梦,那鱼就不是鱼了,它是老天爷不忍心人类痛苦下去。

抛开这点,我倒愿意相信是饥饿造成的噩梦,突然发现一推吃不完的冉遗鱼,没有了后顾之忧,加上鱼本身的美味,到了晚上也会回味无穷。

2.辟邪

在藏地习俗中,鱼骨据说可以辟邪,当地人将老鱼骨打磨成藏传佛珠,常出现在“上师”或“喇嘛”手中,他们认为老鱼骨有驱魔辟邪的力量。

藏传佛珠

上古时期不乏有将鱼骨制成饰品,随身佩戴的记载,或是为了显示尊贵,或是美貌,或是为了避开厄运。回到我们的冉遗鱼,它的鱼骨可能也被人利用了,以达到驱魔散邪的愿望。

笔者认为,所谓的辟邪,应该说的是“去厄运,来好运”,不为饿肚子而发愁,不为没地住而流落山野,也不为疾病缠身而无助,这是人类对向好的追求和渴望,现实生活的我们不也有烧香拜佛的时候嘛。

英鞮山:

根据山海经原文记载,英鞮山理论上的位置在今天的甘肃境内。

此山,存在大量的漆木,盛产金属矿物质和美玉,山中的禽鸟野兽都是白色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3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