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出一个精彩故事

北京雀斑 医院 http://www.bdfyy999.com

人人喜欢听故事。

从《史记》到四大名著,从《山海经》到《故事会》,无论是大作名著还是民间传说,都以讲述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吸引着你我他。

你一定很好奇:

这些精彩绝伦的故事,究竟是怎么写出来的?

我的生活和经历能变成有趣的故事吗?

这篇文章和你分享故事写作的几个技巧,希望能帮你写出构思精巧、波澜起伏的故事。

也希望你能分享给身边学写故事文的朋友,和他们一起进步。

祝阅读愉快!

01讲好故事,先用减法

生活本是平平淡淡,甚至一地鸡毛。

不是工作上的各种不顺让人烦心,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琐碎令你疲惫。

这样的生活,这样的经历,怎么可能变成光芒四射的故事呢?

别急。

先要用好减法。

什么意思?

经常说,写作要学会选材。

选材就是对材料进行选择。

选择,最重要的是什么?是懂得放弃,舍得剪除。

这就是减法。

一个好故事,不应该照搬照抄生活。

现实生活中的无关紧要之处,不痛不痒之处,旁逸斜出之处,统统减去。

具体说,你可以尝试3种做法:

(1)“跳跃式”减法

假如你要讲的故事,时间跨越十年,怎么办?

是不是从年10月1号,一天不落地写到年10月1号呢?

大可不必。因为这是讲故事,不是过日子。

日子得一天一天过,没有一天是可以跨越的。

可故事呢?

故事有时得一分一秒地讲,细如发丝,丝丝入扣,让人出神;

有时得一年一句话,甚至十年一句话地讲,弹指一挥间,我带你飞。

看电视剧或者电影,你可能看到过“三年后”、“二十年后”这样的字幕。

对,这就是“跳跃式减法”,故事一下子跳到若干年后。

《西游记》第二回,讲述孙悟空学法悟道,是这样的:

次日早,与众师兄学言语礼貌,讲经论道,习字焚香,每日如此。

闲时即扫地锄园,养花修树,寻柴燃火,挑水运浆。凡所用之物,无一不备。

在洞中不觉倏忽六七年。

一日,祖师登坛高坐,唤集诸仙,开讲大道。

你看,“在洞中不觉倏忽六七年。”这句话就是告诉你,这六七年具体发生了什么没必要一一交代。

因为这其中的事情大多都是日常生活,对于这一章节的主题是孙悟空学道悟道,修炼不死之身。

所以,讲述的重点应该落在哪里?

对,重点落在孙悟空如何脱颖而出,得到菩提祖师的提点,从而传授“妙理”。

所以,直接来个“三级跳”,跳到“一日,祖师登坛开讲”。

(2)“点水式”减法

如果有些人和事,无法完全视而不见,无法跳开,怎么办?

蜻蜓点水。

这样的减法不是咔嚓一剪刀把“三年、五年”剪个干干净净,而是轻描淡写,用几句话或者很少篇幅粗略讲述,给大家留下个朦胧的面影。

《水浒传》之《鲁智深大闹野猪林》,讲述在林冲性命攸关之时,鲁智深突然出现,出手相救:

夜间听得那厮两个做神做 ,把滚汤赚了你脚。

那时俺便要杀这两个撮鸟,却被客店里人多,恐防救了。

洒家见这厮们不怀好心,越放你不下。

你五更里出门时,洒家先投奔这林子里来,等杀这厮两个撮鸟,他到来这里害你,正好杀这厮两个。”

也许你已经想到,鲁智深是怎么知道林冲将在野猪林遭遇黑手?

对呀!这就是高明之处,作者并没有详述以下几点:

A.鲁智深如何听到押解林冲的公人悄悄商量如何结果林冲。

B.客店里两个公人拿开水烫林冲,鲁智深想出手,但终于忍住。

C.鲁智深一直暗中跟随,直到野猪林。

按理说,从鲁智深角度详细讲述这一段故事也会很精彩,可作者没有这样做。

为什么?

因为林冲是主线,不能喧宾夺主。

这样写,至少有这些好处:

,保持清晰而稳定的故事主线。

林冲作为主角,“发配沧州”是这一段故事的主线,没有发生偏移。

否则,文章可能会很混乱。

第二,制造紧张气氛,造成阅读快感。

林冲命悬一线,突然鲁智深现身,出手相救。

读者从高度紧张到松了一口气,从中获得阅读快感。

你发现了吗?

蜻蜓点水式的减法,用粗略几笔把相关但又并非主线的人和事交代出来,不但使得叙述故事的效率很高,也给大家一定的想象空间,强化了故事的时空魅力。

(3)“回避式”减法

如果说“点水式”减法,是可以出现但不出现;

那么,“回避式减法”就是不该出现绝不出现。

换句话说,就是讲故事时,把那些不该出场的人和事,晾在一边,先凉快着。

什么意思?

其实,这世界上同一时间的人和事,只是发生在不同空间。

比如,此时此刻,我在杭州的某个角落写这篇文章,你可能在广州、上海、北京、重庆、苏州或者其他地方看着电视喝着可乐,欢度五一。

小说或者故事呢?也是这样。

张爱玲《倾国倾城》写白流苏被三爷、四奶奶轮番语言暴力的时候,她的母亲

“白老太太耳朵还好,外间屋里说的话,她全听见了。”

既然如此,母亲心里怎么想到的,发生了哪些细微变化?

为什么不写出来?以张爱玲的笔触,可以写得纤毫毕现。

但是,不能写。必须回避。

白流苏母亲深知自己一旦撒手人寰,女儿只能自顾自;

更重要的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再回来就是寄人篱下。

母亲和谁站在一起呢?

三爷和四奶奶言语攻击时,流苏母亲选择和他们站在一起。

回避式减法,就是减去事实上同时发生但不该出现的人和事。

如此一来,故事和小说中人物的站队、立场、主次关系、明暗关系才能“小葱拌豆腐——一清二楚。”

减法,可以让故事不再拖沓冗长,不再啰嗦,不再主次不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3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