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记载的地理范围到底有多大?这是数千年来许多人都想弄明白的问题。由于《山海经》记载的山、水、列国等,绝大部分现在都难以考证,导致人们对《山海经》记载的地理范围有了各种不同的认知,甚至有些人认为其不可考证而认为是古人瞎编杜撰的作品,更有甚者干脆将其列为小说或神话。
其实,从古至今也一直有人深信《山海经》就是一部远古地理著作,所以想方设法破解《山海经》所记载的山水的地理位置,并据此描绘出《山海经》所记载的地理范围。但是由于对各山各水地理位置认知的不同,所描绘出来的地理范围也大相径庭。他们之间相互否定,都认为自己是正确的,这更增加了非专业研究人员对《山海经》的神秘感,更认为《山海经》是一部虚构的作品。
目前,比较具有影响力且有代表性的几种观点,主要有中国说、河洛说、山东说、四川说、云南说、亚洲说、非洲说和世界说,我将其称为《山海经》地理范围“八大学说”。但这“八大学说”都存在着严重的局限和不足,都与《山海经》所记载的内容严重不符,甚至还自相矛盾。下面我们进行简略分析。
关于《山海经》地理范围的“八大观点”,笔者将其分为三大类:第一类可称其为“一叶障目类”,这一类学说比较狭隘,将古人想象得太过原始愚昧,认为《山海经》所记述的地理范围仅限于某一个小小的区域,主要包括河洛说、山东说、四川说和云南说。第二类可称其为“异想天开类”,这一类学说与“一叶障目类”完全相反,将古人想象得过于超神,认为《山海经》记述的是远古时期整个世界的地理,以至于让人感觉有些异想天开,主要包括非洲说和世界说。第三类可称其为“客观现实类”,这一类学说比较客观,能正确认知原著的记载,相对比较贴近原著,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主要包括中国说和亚洲说。
我们先说“一叶障目类”学说,这一类主要包括“河洛说”、“山东说”、“四川说”和“云南说”。其中“河洛说”主要认为远古时期人类生产力低下、交通工具落后,不可能到达太远的地区,从而认为《山海经》记录的内容仅限于河洛及周边地区;当然这也是其他同类学说所谓的“理论”依据之一。其他诸如“山东说”、“四川说”和“云南说”的主张者多为某省人士,他们考证后认为当地的地理符合《山海经》所记载的某些特征,所以认定《山海经》的地理范围仅限于他们所在是省区。下面我们以“山东说”举例说明。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