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它是中国哲学启蒙的内燃机,它并不是一部纯粹的神话存在。
插图出自于杉泽的《观山海》
路线图出自于徐客的白话彩图《山海经》
祝融注解海外南经:
《海外南经》以结匈国为起点,从西南向东南对所经过的地方逐次展开叙述,它位于《南山经》所述地域的南面,大致在今中国的南部,具体位置难以确定。
“海外”中的“海”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海洋或大海,而是指国土,“海外”就是指古代中国中心区域之外未开化或尚未被人充分了解的极远之地。
白话文:
南方的火神祝融,长着兽身人面,架乘着两条龙。
注释:
祝融:“祝”是永远、继续的意思;“融”是光明的象征。就是希望祝融用火来照耀大地,永远给人带来光明。
祝融:
《淮南子·时则训》也说:“南方之极,自北户孙之外,贯颛顼之国,南至委火炎风之野,赤帝、祝融之所司者,万二千里。”。
祝融是火神,南方天帝炎帝的后裔,也是炎帝的佐臣,管辖着方圆一万二千里的地域。
祝融为人面神兽,出入乘二龙。此神人身兽爪,着围腰,左右手臂处,各喷出一串火焰,以示其火神神格。(如下图)
祝融祝融,在《风俗通义》中被称为三皇之一,其余还有“伏羲”和“神农”。我们来看看,三皇为什么能成为三皇?
“伏羲”,因百龟的龟壳有感而发,创造了“占卜八卦”,让部落百姓认识了方位。因蜘蛛网有感而发,发明了网,教会了人们渔猎的方法。还有个比较神奇的,无感而发,用“瑟”制作美妙音乐。
“神农”,我们最为熟悉的就是他发明了“刀耕火种”,让部落百姓认识了农业。
“祝融”,他创造了火,让部落百姓利用火来改善生活和生产方式。
纵观,“三皇”的简历,他们无一列外带领了部落百姓认识自然和认识自己,并创造了是一种可以延续生命的基础科学。
祝融红山文化玉龙,早期历史文物:
红山文化玉龙曾有“中华第一龙”的美誉,这件墨绿色玉制成的玉龙就是其中一件,其形象带有浓厚的幻想色彩,显示出成熟龙形的诸多因素。
龙,中国人心中是神圣的,自身有着上天入地、呼风唤雨的神力。上古也有假借坐骑龙来显赫身份。
南方·祝融:
综上所述,祝融所在的位置两种可能:
一个是黄帝时期的祝融名为“容光”死后葬于衡山(湖南衡山阳);
二个是颛顼时期的名为“重黎”在河南新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