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它是中国哲学启蒙的内燃机,它并不是一部纯粹的神话存在。
插图出自于陈丝雨的《山海经》
路线图出自于徐客的白话彩图《山海经》
奇肱国人注解海外西经:
《海外西经》中记载了海外西南角到西北角的国家及地区。
白话文:
奇肱国在一臂国的北面。国人长着一条胳膊、三只眼睛,一身兼有阴阳两性,乘坐的是带有斑纹的马。
那里有一种鸟,长着两个脑袋,呈赤黄色,伴随在他们旁边。
注释:
奇肱:读音,jīɡōnɡ。
其:指一臂国。
有阴有阳:一身兼有阴阳两性。本文指“阴阳眼”。
文马:带有斑纹的马。
奇肱国人:
为什么奇肱国叫奇肱?“奇肱”二字拆开来看:
先来看“奇”字,读音:jī。
很好理解,在数学上是“单数”的意思。
“奇肱国人只有一个手臂”与“奇,单数的意思”是不是有可能有某种联系。
“肱”字,字典上的解释:“胳膊、胳膊上臂”。
回头再来看“奇肱”,就是单个手臂的意思。“奇肱国”也就是一群只有一个手臂的人组成的国家。
综上,理论上“奇肱国”的名字由来,应该是由战国时期的先民注解而来的。
奇肱国人有什么能耐?
《山海经》记载:“其人一臂三目,有阴有阳。”。
意思是说,奇肱国人最说只有一个手臂,但是他们有三只眼,还有阴阳眼。
什么叫阴阳眼?
传说,奇肱国人白天用两只“阳眼”工作,到了晚上就开启“阴眼”工作。
也许是因为只有一只手臂的原因,他们夜以继日的奋斗,就是这种精神开启了他们的智慧,成就了他们不寻常的人生。
开启智慧的奇肱国人,制造出了各种灵巧的器械,“飞车”就是较为先进的机械。(如下图)
冶炼图中国冶炼最早可以追溯到什么时候?
《史记·封禅书》记载:“黄帝采首山铜,铸鼎於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羣(qún)臣后宫从上者七十余人,龙乃上去。”。
黄帝时期,就已经有了冶炼的技术。这反映古中国灿烂的文明,很早以前中国人就已经掌握的冶铁技术。(如下图)
为何奇肱国人,只有一臂却有三目?
一臂,有可能是服装习俗导致的,就好比今天咱们西藏的服饰。
三目,比较奇特的是“阴眼”,俗称第三只眼。神话里边有二郎神,他的眼睛又称“天眼”,天眼能够看穿人世间所有的邪恶。
再有印度人的额头上点红点,他们说是“眉心轮”,又称“智慧之眼”,认为是智力和直觉的中心。(如下图)
清代文学家眼中的奇肱国人是什么样?
清·汪绂,光绪二十一年()的立雪斋印本《山海经存》,奇肱国人三眼一臂,擅长制造各种灵巧的机械来捕捉禽兽,又能制造飞车,乘风远行。(如下图)
清·奇肱国人奇肱国人的双头鸟是怎么回事?
《山海经》记载其:“有鸟焉,两头,赤黄色,在其旁。”。
意思是说,奇肱国人身旁跟着一只双头鸟,它的羽毛红黄相间。
传说,奇肱国人心灵手巧,善做各种捕鸟的小器具,以捕获鸟类。除了部分当作食物外,部分就养着,久而久之,鸟就栖息在奇肱国民的身旁。
一只鸟能有两个头?
也许远古有这种生物,只不过灭绝了。
不过,“双宿双飞的鸟”也许是另外一种可能,就好比今天的“红腹锦鸡”就这样的。(如下图)
红腹锦鸡奇肱国人原本不住在奇肱国:
《博物志》记载:“奇肱国在玉门关外四万里,商汤时奇肱国人驾着飞车飞到了豫州境内,飞车被商部落的首领,商汤毁坏,并且封锁消息,秘不示人。十年后,奇肱国人另造一车,正逢东风起,便乘风回到了奇肱国。”。
意思是说,奇肱国人被商汤威逼无奈,造了一辆车,而因一阵东风,才来到了奇肱国。
奇肱国人真的是“技多不压身”吗?
看来在上古个别时期“技多不压身”也有失灵的时候。
综上,现有的奇肱国人是逃荒来的。
个人猜测:
上古有个“造车鼻祖”,那是在夏朝,他叫奚仲,任姓,薛国(今山东省滕州市)人,东夷族。
夏朝时期工匠,帝俊后代,中国夏朝时期伟大的发明家。
《滕县志》记载:“夏禹之时,发明了两轮马车。造车有功,拜为车服大夫(“车正”)。”。
意思是说,奚仲造车有功,夏禹封他职掌车服诸事,而后封他为薛国的国君,奚仲成为薛国的始祖。
奚仲《吕氏春秋》有文字记载,奚仲心灵手巧,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发明家,他的制作工艺非常精细,做工非常精良。
造车鼻祖·奚仲奇肱国有可能就是奚仲国,而奚仲的封地在今天的山东省滕州市南。
以上纯属一家之言,历史真相还得考古工作者进一步研究发现。有不同意见的欢迎批评指正!
奇肱国在一臂国的北边:
一臂国,理论上的地理位置大概在今天的山西省长治县西南,而奇肱国在其北边。
综上,奇肱国在理论上大概位于今天的河北西南边。
海外四经·海外西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