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的演化与认同张师讲易

北京扁平疣哪里医院好 https://m-mip.39.net/m/mipso_8813030.html

五行的演化—与五方的认同,五行排列组合在一起,作为一个体系提出来,是在商代商人将五行与五方的空间方位相认同,使纯客观的空间方位具有了价值范畴和相对固定的原型意义。

《礼记·表记》说:“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跨入文明社会门槛已久的殷人,较多地保留了原始偶像崇拜的遗俗。他们既事奉自己的社神,又贞于四方之帝。四方之帝对殷人如此重要,是因为殷人是一个有比较发达的畜牧业并屡事迁徙的民族。迁徙的方向是否贞吉,是需要询问主管这个方向的神灵。

在殷人看来,空间方位是一个实而虚,虚而实,近在眼前又远在天边,捉摸不定,难以把握的神秘“东西”,它定各自有一位大神来主持,这些大神有何特性呢?殷人根据自己的感性经验,将之与金木水火土联系起来。东方最明显的特征是它是太阳升起的地方。在古老的神话传说中,逼远的东方有一个叫汤谷的地方,生长着一株扶桑树,又称若木。十个太阳都居住在这棵树上,一个太阳出行返回后,另一个太阳方才出发,因而这棵树便具有不死与再生的神秘力量。

太阳是从东到西运行不定的,而太阳栖息的若木却是固定在东方,故若木不仅成为东方的象征,而且还被殷人尊为主管东方的大神。太阳落于西方,是衰亡的象征,西风起时,万木萧杀,将之与金的刑杀特征相联系,于是金便做了般人主管西方的大神。四方迁徙的殷人发现,越往南走,气候便越炎熱,因而他们猜想居住在极南方的一定是一位火神。而北方气候寒冷,冰天雪地,冰雪还原成为水,因而殷人便认为主管北方的大神是水神。何以证明殷人已将东南西北与木火金水相配呢?请看在本世纪三四十年代出土的武丁时的两片甲骨其一:东方日析,凤曰音南方曰炎,凤曰芜。西方日夷,凤日彝北方日宛,凤日其二:贞帝于北方日元,凤曰段。贞帝于南方日岩,凤在一起吧,这么样也好了其二:贞帝于北方日元,风日没。贞帝于南方日光,凤讠。贞帝于东方日析,凤日塾。贞帝于西方曰彝,凤曰夷。这是殷人祭祀四方之神与四方之风的甲骨,其中某方曰某是方的神名,凤与风通,是四方神—帝—的使者将甲骨卜辞证之于古代文献,在《尚书·尧典》和《山海经》中也有大致相同的名称记载,以《尧典》为例春,厥民析,鸟兽享尾;夏,厥民因,鸟兽希革;秋,厥民夷,鸟兽毛选;冬,厥民陕,鸟兽毹毛。这里的“民”当是“名”字笔误,而鸟兽当作凤鸟解。说明《尧典》和《山海经》中的一些记载載,是有事实作为依据的。

中国字是象形会意字。人们在造字之初,便灌输了该字原始意义的信息,这将帮助我们破译甲骨卜辞的真实含意东方析在甲骨卜辞中写作“粉”或“为”,象征着一棵树旁站着一个人,或树上挂着一把斧子。表明“析”这个神一定与树木有关。由木和人或斤组成的“析”字,木是该神的原始自然属性,而人或斤则是它的人格神属性,析为木神,主管东方,东方便具有了木的价值意义。

南方辨在甲骨卜辞中写作“粪”,始释“兴”字为辨的是丁山先生,这个观点得到一些学者的赞同。从音读上说,《尧典》中的“其民因”,“因”与“辨”读音相近,因两字古音同在真部,故《尧典》才会音误为因。从字意上说,《说文》解释“鹨”字为“兵死及牛马之血为,辦,鬼火也。”甲骨卜辞上的,其象形是从火从大,大,人也。从北,北犹背,人死为背,表明是人死之火。由于辦火是自发之火,又只有在夜间方能看见,具有人工取火所没有的神秘性,所以被看作是火神的化身。从字形的流变看,甲骨作兴,周初的穆公鼎中辨字作米,与甲骨字相去不远,是其初变,小篆中粦字写作犇,是其再变。证之于古赤字炎,赤字也从大从火,与兴字字形相似,都与火有关。大表示人神,火表示该人神的自然属性。西方鼻或夷,二字在古籍中可以互相通假。如《周礼·春官》中说“灌用鸡彝”,《礼记·明堂月令》则云“灌尊,夏后氏以鸡夷”。《诗·大雅·烝民》谓“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孟子》中引用此句则写作“民之秉夷”。卜辞中凤名与神名互异,可能在商代这两个字便相通假。尽管它们很早便可通假,但两字的原始意义并不相同,古彝字从鸡从屮,戛(鸡)像鸡冠、鸡翼和鸡尾,它被造出来作为“鸡彝”的文字符号—餐。鸡彝的外形三足、长颈、尖嘴,像一只引项而歌的公鸡。因为它是作为祭祀的礼器而被使用,故古人又将祭祀用的礼器通称为彝器。至于它为什么可以与夷字通假,有人解释说,鸡彝最先产生于东方,所以称为夷。夷字的原形夫,像一人身背一把大弓,古人将东方狩猪为生的民族称为“东夷”。

以彝或夷来称呼主管西方的金神,取自于鼻和夷的各自原意。青铜器制作之初,是用以作祭祀礼器和箭簇。礼器是祭祀那些已经死去,又在天堂获得再生的祖先或神,它与西方是太阳下沉而再重新轮回同一道理。夷作为大弓和弓上的箭簇,所具有的杀伤之义,与西方肃杀的特征是相同的。彝与夷是金的一物两用,这两用恰恰与西方的特征相类同,故彝或夷便做了西方的金神。北方曰宛或元,这二字读音相近,而《尧典》中“厥民日澳”,《说文》:“奥,宛也。”《尔雅·释音》:“懊,忨也。”可见陕字与宛、元音义均相近。那么这个称作元、宛、陕的北方神,其原型是什么呢?它便是远古与龙并称的電。電形似龟,体形巨大而十分罕见,当是龟类中的巨龟,它超长的寿命和罕见的神秘性,使它受到古人的礼拜。笔是黄帝族的图腾,《国语·周语》中有“我姬氏出自天元”的说法这个说法被考古成果所证实。

年美国华盛顿《国家地理》10月第卷第4号刊登了布鲁洽·约瑟的论文《奥次顿哥》,介绍了奥次顿哥村的易洛魁人保存的鹿皮画《轩辕酋长礼天祈年图》和《蚩尤风后归墟扶桑值夜图》。其中《轩辕酋长礼天祈年图》正中上方便是轩辕氏的图腾—天電,它头向西北,尾向东南,这种指向的龟在殷商甲骨文中也曾出现过。天電下甘霖降洒,承受甘霖的正是一位酷似名画《父亲》中父亲形象的轩辕酋长;他昂首向天,双臂高举,直视苍天,雨露围身,胸前左有三矢示狩猎;右有三犁,一耙一镰示农耕;腹为龟腹甲状,说明他是仔细分析画面,轩辕酋长礼天祈年,祈求的主要对象是天電,而天電之下是雨水,轩辕酋长身体周围也是雨水,正说明天電是主管雨水的水神,而轩辕酋长向它祈求的是风调雨顺。

鼋乃出身水族,又是水族中具有神奇耐受力的长寿者,以之作为水神的代表,不亦宜乎!证之于股商甲骨,甲骨文中的電字,恰恰也是将雨与龟字组合,这决不是巧合,只能说明在当时人的思想中龟与雨水的紧密联系。《史记·天官书》说,轩辕十七星主雷雨。如果将轩辕十七星联结起来,其画面与般甲骨文龟(盆)字十分相似,实际上也就是说是龟神主雷雨,这种说法渊源有自,正是上古天電是水神的遗存。

天電作为水神,是周族祖先黄帝族的图腾,同时作为水神,它也受到其他民族的崇拜,正如火是炎帝族的图腾,同时又受到其他族团的祭祀一样。考古实物也提供了这方面的例证,在传世的青铜器中,有一个鸡彝上也铭有“天眼”字样,“眶”即“鼋”字。一般认为鸡彝是夏文化的特征,说明夏人也尊崇天鼋。天電既是水神,殷商人将之尊为具有寒水特征的北方,成为主管北方的大神。

殷人将土与中央相配,因为土即社,是国家的象征,甲骨文的土字写作⌒,正是在地上起坛,予以礼拜的象征。自盘庚迁殷以后,经武丁、帝乙、乃至商纣,都以武力东征西讨,形成“商邑翼翼,四方之极”的以商为中心的政治形势。商人在卜辞中,自豪地称自己为中商。以土配中央,表明了股文化尚土的观念,考之于般商之“易”书,殷商的易书命名为《归藏》,意即万物归藏于土,其以坤为首,故又称之为《坤乾》,坤为地为母,万物生于斯,长于斯,又归藏于斯,故受到般人推重,作为中央之神来礼拜。

土、木、火、水、金,作为百神之一,经历了自然崇拜阶段,走向偶像崇拜,成为与日、月、气、风等神平列的主要神祉。以后又经过殷人将之与五方认同,终于从诸神中独立出来,自成体系,称为五行。最早记载五行的比较可靠的古代文献是《尚书·洪范》,它是由殷末贵族箕子所陈说,他所说的“天乃锡洪范九畴”,其中之一便是“五行”。这说明至迟在箕子时,五行的观念便已很明确。之所以称“土、木、火、水、金”为五行,行的最初含义当如罗振玉所释为四达通衢,在甲骨文中“行”字写作,正是从中央至四方的意思,表明了与东南西北中五方认同的木火金水土五神。

以后又经过殷人将之与五方认同,终于从诸神中独立出来,自成体系,称为五行。最早记载五行的比较可靠的古代文献是《尚书·洪范》,它是由殷末贵族箕子所陈说,他所说的“天乃锡洪范九畴”,其中之一便是“五行”。这说明至迟在箕子时,五行的观念便已很明确.之所以称“土、木、火、水、金”为五行,行的最初含义当如罗振玉所释为四达通衢,在甲骨文中“行”字写作+,正是从中央至四方的意思,表明了与东南西北中五方认同的木火金水土五神。因为五行之神—风—是御气流而运行,于是“行”便有了后起的运行之义。再以后便又有了行列的意义,当然这都是后话。

五行与五方的认同,对五行自成体系是一个促进,它是五行演变中的一个重要中间站。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3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