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贤讲道德,道德也不过是一个手段跟着南

北京中科医院几级 https://yyk.39.net/hospital/89ac7_registers.html

今天继续跟着南怀瑾老师《历史的经验》一书,学习唐末纵横家赵蕤的《反经》。上次学到一个人的“富贵勇智貌”的前两样富和贵,今天学习其他方面。

一、先说勇。勇是一个人(古人的字眼叫“士”)优秀的品格,但是如果用不到地方,则会变成一种“匪气”。

《反经》借用《韩诗外传》的话说,“资勇悍,不以卫上攻城,而反以侵凌私斗。——反勇也。”南师解释说,“有的人,勇敢彪悍,可以做军人,保卫国家,而结果走错了路,如现代青年,当太保流氓,好勇斗狠去欺负人,成为私斗,这是勇的反面。”

拿现在来说,比如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如果遇不到良好的培养,本来可以用做保家卫国的栋梁之才,却偏偏活成了打架斗狠的“黑社会”,这就是勇的反面。所以社会的引导和培养对人的成才也很重要。

学到这里,忽然想到《亮剑》这本书里描述的一个情节。记得李云龙带着自己家几个孩子偷偷的爬上水塔看造反派们武斗,差点被乱枪打中。他回去挨了老婆田雨的骂,自知理亏也不敢还嘴。

李云龙后面还有一句话,说这帮武斗的小伙子们要是他的部下,他能把他们都培养成为国打仗的好苗子,还连说“可惜”。说的也是这个理,人的“勇”用不到地方就成了害。

而对于领兵的人来说,光有勇还不行,《反经》说,“凡将帅轻去就者,不可使镇边,使仁德守之则安矣。”如果一个将帅只有勇,而行事不够慎重,决策时不免参杂个人的主观好恶,而忽略了整体大局的考量,这是南师解释的话。《反经》说,这样的将帅不适合镇守边疆的,应该用有仁德持重的镇守边疆。

这样的人在中国历史上也有许多,比较著名的是魏晋时期的守边名将羊祜,史料记载其仁勇双全。羊祜羊叔子去世时,连敌国吴国的守边将士都为羊祜落泪。这里的意思是,作为守边护国的大将,应该考虑到一个国家的整体利益,不是逞一己之勇就可以做守边大将。要有大局观,需要仁智德勇俱全才能承担这样的重任。

南怀瑾老师用了一个明朝末年名将熊廷弼被朝廷逮捕法办的故事,来讲述这个道理。因为道理比较复杂,故没有在本文里做更多解读。

二、智慧的反面。“心智慧,不以端计教,而反以事奸饰非。——反智慧也。”南师解释说,“聪明才智的人,心思灵敏,很有智慧,用之于正,对社会有贡献,而相反的就是好,做作,这是智慧的反面。”

在这里,《反经》里借用了中国国学的一句千古名言,“说苑曰:君子之权谋正,小人之权谋邪。”先简单了解一下《说苑》和其作者,汉朝的刘向。

《说苑》又名《新苑》,古代杂史小说集,记述春秋战国至汉代的遗闻轶事,以记述诸子言行为主,故事性颇强。又以对话体为主,文字简洁清新,对魏晋乃至明清的笔记小说都有一定的影响。比如书中有一句“鞭扑之子,不从父之教”,说用鞭子抽打的孩子,常常不听从父母的教导,说对孩子不应以体罚进行教育,这对今天人们教育子女仍很有借鉴意义。

再说刘向本人,他是汉高祖刘邦之弟楚元王的四世孙,其先祖楚元王刘交是刘邦兄弟中文化程度最高的一位,深受刘邦的信任和宠爱。刘邦在丰沛起义后,刘交跟随刘邦打天下,也是汉朝的缔造者之一。

出身权贵的刘向,与其子刘歆一起,为古代图书的编目整理工作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著作有《新序》《说苑》《列女传》等,还编篡了《战国策》《楚辞》《山海经》等著名书籍。再回过头看看这句话的解释。权是权谋,权谋就是手段,手段本身并不是坏的名词。

现在把南师对这句话的解读原文录一下。“圣贤讲道德,道德也不过是一个手段,仁义也是一个手段,这并不是坏的,正人用手段,手段就正,在乎动机,存心正手段就正,存心邪门的人,即使用仁义道德好的手段也是邪。”

法无正邪。正人用邪法,邪法亦正,就是这个意思,关键看对谁,和出发点是什么。认为儒家宣传倡导的仁义道德是虚伪落后的,是对国学思想了解的不深入。国学起码能做到让人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既不是虚伪,也没有教人“软弱败”那么浅显。

比如,南师在讲解易经时说,古代儒家的出发点并不是纯粹为皇权的统治阶级服务的,而是出自易经思想里的“乾卦”,是源自宇宙自然发展变化的大道。

个人看法,就算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又怎么了,读了汉代大儒刘向的“君子之权谋正,小人之权谋邪”,就明白儒家没有把仁义道德理解的很浅显~连国学的纵横家也赞同这句话。心正则正,若无私为人,权谋手段该用则用。

三、美貌的反面。《反经》说,“貌美好,不以统朝莅人,而反以蛊女从欲。——反貌也。”看脸的时代,长得好就是优点,毋容置疑。中国从古至今都是这样的,用人先看相貌好不好。

古今政治家辅以容貌“统朝莅人”的例子很多。人家长得好,确实第一眼就能给人舒服信任的感觉,以前的政治家狄仁杰,张居正据说都是美男子,也都是堂堂正正的政治家。

以貌误人生的,南怀瑾老师举了一个清朝的例子。晚清有一个大才子考取了进士,到了廷试阶段,皇帝一看他是个麻子脸,心中就不喜欢,不给他点状元,而是把状元点给了别人。

以貌误人的还有唐朝的“诗鬼”李贺,据说因为“体形细瘦,通眉长爪”而耽误了功名前途,还有“三国第一丑才”庞统也是,一开始被刘备轻看。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看相貌下菜碟,所以不能把个人的失败全归结于相貌。

比如孔圣人“生而七露”,露鼻孔和门牙,但是他老人家的思想无法盖住。还有战国的钟无盐钟离夫人,贵为齐宣王的正室夫人。还有黄帝的妃子,最早养蚕的人嫘祖,和晋武帝的妃子大才女左芬,等等。

南师说,“风度好,相貌好,也是件好事,并不是坏事,去做外交官或政治上需要讲究仪表的人物,本来很妥当,如果利用自己的美貌去搞男女关系,去纵欲,这就是貌的反面。

”中国古话讲“自古红颜多薄命”,而这本书讲的主要是站在男子角度。即便从他个人角度看,如果利用自己的好容貌去做不义的事儿,结果一定是对自己不利的,不光是对身体还是前途,更不用说对别人、对团体和对家庭的伤害了。

个人看法,对一个姑娘家来说,择偶看长相当然是没错的,但是不能一俊遮百丑,男人还要看人家心灵美才真靠得住,才能够托付终身。

四、尾话:对有缺点人的管理问题。

为控制篇幅,简单记录一下书中内容。人都是有各种各样的缺点,比如对“士有五反”~怎么看待富贵勇智貌五个好处用反了的问题。

《反经》引用的姜太公所说的“三明”,即怎样使用明罚、明察和明赏这三明,大意是考察人和赏罚人都不能过了度。

再认识一个人,汉武帝刘彻第四子的后代刘颂,西晋时期律法学家。他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封建的“罪刑法定”原则,形成了鲜明的援法定罪的观点与律文,比西方提出的罪刑法定早余年。

刘颂主张恢复肉刑。他建议说,逃跑的人砍掉他的脚就不跑了,偷盗的人砍掉他的手就不偷了,奸淫妇女的人割掉他的“小鸡鸡”就没法再干坏事了。但是他的许多意见也没有被朝廷采纳,当然也不代表个人意见,只是为了学习而已,以下也是。

《反经》引用刘颂的话说,政府中负有监督责任的人,不但要注意大的地方,也要注意一些小的地方。不应该把每个人偶然犯的缺点算是犯了法,不能那样的苛刻。

南怀瑾老师解读说,比如“在一个单位中,领导的人,自己做到清廉,自己没有嗜好,是可以的,但要求部下,每个人都和自己一样,这就不行了,这就是‘以治而乱’了”。今天就学到这,认为国学的大多数思想都是有用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3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