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山海经》它是中国哲学启蒙的内燃机,它并不是一部纯粹的神话存在。
插图出自于杉泽的《观山海》。
路线图出自于徐客的白话彩图《山海经》。
猼訑注解南次一经:
《南山一经》记载了从“鹊山”到“招摇山”共计七座山。它们大致分布在今天的广西、广东和福建境内。
白话文:
从青丘山向东三百里,即是基山,山的南边多产玉石,山的北边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树木。
山上有一种像羊的野兽,长着九条尾巴,四只耳朵,眼睛却长在后背上,名字叫猼訑,听说佩戴它的皮毛能使人心中不生恐惧。
注释:
猼訑:读音,bóyí。
阳:指南边。
阴:指北边。
畏:指恐惧。
博訑:
一、明代,文人墨客眼中的猼訑
,万历二十五年(公元)编纂的聚锦堂本《山海经图绘全像》,猼訑为山羊状,头顶四只耳朵,屁股上拖着九条尾巴,眼睛却长着背上。
明·猼訑二、猼訑,现实的对标
有学者认为,猼訑可能是熊狸。
熊狸有一条粗大的尾巴,这可能是造成多条尾巴因素;耳朵上长着深浅分明的长毛,这可能是四只耳朵的来源;说到猼訑背部的眼睛有可能是视觉错误,就像熊狸背上的毛发杂乱无章。
熊狸主要分布在今天的云南、广西等地,并在年被国家列入濒危物种名录。
熊狸二、猼訑,九条尾巴的寓意
《楚辞·九辨》记载:“九者,阳之数,道之纲纪也。”。
“九”是数之极,历来“九”字代表着的是至高无上、尊贵,猼訑有九条尾巴足以说明它在上古时期的地位之高。
笔者认为,猼訑本身就是只羊,而它的九条尾巴可能是当地的某种信仰,至此之后猼訑发展成了部落的图腾。
基山:
根据山海经原文记载,基山理论上的位置在今天的广东境内。
此山,山的南边多产玉石,山的北边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树木。
国学《山海经》南一经——九尾狐,历朝历代中的演变以及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