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山海经》它是中国哲学启蒙的内燃机,它并不是一部纯粹的神话存在。
插图出至于杉泽的《观山海》
路线图出至于徐客的白话彩图《山海经》
马腹注解中山二经:
《中山二经》记载了从辉诸山到蔓渠山共计九座山的位置及物产。它们大致位于今天的河南境内。
白话文:
从独苏山往西二百里,即是蔓渠山,山上盛产金属矿物和玉石,山下到处是小竹丛。
伊水从此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洛水。
山中有种野兽,名叫马腹,长着人一样的面孔,虎一样的身子,发出的叫声如同婴儿啼哭,它是会吃人的。
注释:
竹箭:指竹丛。洛水:一说指南洛河,古称雒水,黄河的重要支流。独苏山:一说今河南栾川县西北。
马腹:
明、清代,文人骚客眼中的马腹
,光绪二十一年(公元)编纂的立雪斋印本《山海经存》,马腹人面虎身,坐在自己长长的尾巴上,四肢发达,毛发粗糙,恶狠狠的看着前方,好像遇到了侵犯。
,万历二十一年(公元)编纂的格致丛书本《山海经图》,马腹人面虎身,尾巴奇长,四肢发达,毛色光鲜亮丽,带着笑面虎的脸正大步逼近猎物。
明、清·马腹马腹,如此凶悍却有婴儿般的声音
马腹,给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一个长着人脸的“老虎”或是“豹子”。
不可思议的是,它有一张人的面孔,叫着人类的声音,确实是要吃人的。
“人脸”在猿猴界出现过,像这种食物链高层的动物身上还没见过。
笔者认为,马腹本身是存在的,而“马腹的人脸”可能是被人加上去的,为了是借物喻人,此以来彰显人的强悍和不可侵犯。
那这么做到底为的什么?咱们接着往下看。
马腹,有可能是“西王母部落的图腾”
《山海经·大荒西经》:“…有大山,有曰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头有尾尾,皆白处之,…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
意思是说,在昆仑山上有个“人面虎身”的神人,长着白色斑纹的皮毛,老虎一样牙齿,还有一条白色的豹尾巴,它名字叫西王母。
纵观山海经,是“人面虎身”的,只有神兽马腹和西王母了。
在公元年,由英国人在巴基斯担的哈拉帕附近,发现的文物中有一枚印章,后被命名为哈拉帕印章,它属于公元前两千多年印度河文明时代的小型雕刻,如下图:
西王母图腾印章按照《古文字学术报告·亚布破译印章文字》里的单字破译表,此枚印章的文字被译成“西王母”。
笔者认为,此枚印章应该不是西王母本人,它的形象更像是代表了西王母部落图腾的马腹。
蔓渠山:
根据山海经原文记载,蔓渠山理论上的位置在今天的河南栾川县的闷顿岭。
此山,山拥有大量的金属矿物和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