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山海经》它是中国哲学启蒙的内燃机,它并不是一部纯粹的神话存在。
插图出自于杉泽的《观山海》
路线图出自于徐客的白话彩图《山海经》
鲔注解东山三经:
《东次三经》记述了从“尸胡山”到“无皋山”共计九座山的位置分布。这些山分布在今渤海之滨以及日本、韩国等国境内。
白话文:
从胡射山往南行水路七百里,即是孟子山,山中有大量的梓树和桐树,还有桃树和李树,山中的草大多是菌蒲,山中的野兽大多是坡鹿和麋鹿,此山方圆有一百里。
有条河水从孟子山流出,此河叫碧阳,水中生长着很多鳣鱼和鲔鱼。
注释:
梓桐:梓,梓树;桐,桐树。菌蒲:菌,真菌;蒲,香蒲。碧阳:不详。鳣,读音,zhān,指鳇。鲔,读音,wěi,指白鲟。胡射山:一说今日本的富士山。
鲔:
鲔,到底是个啥?
东晋·郭璞注解:“鲔即鱏(xún)也,似鳣而长鼻,体无鳞甲。”。
意思是说,鲔就是鱏鱼,它长得像鳝鱼,长着长长的鼻子,身体没有鳞片。
“鱏鱼”,其“鱏”与“鲟”同音。要是按郭璞的解释,它很可能是鲟鱼。
有文字创作者将“鳣”被解释成“鳝鱼”,这与郭璞的解释就矛盾了,来看看字典的解释:
原来“鳣”是多音字,如果读zhān,它就是属于“鲟鱼”类,这就和郭璞的注解对上了。
那么“鲔”,属于鲟鱼的哪一种呢?
根据文献记载,白鲟在古代又称为鲔。
笔者认为,“鲔”既然是鲟鱼又长着长长的“鼻子”,满足是白鲟的身体特征。而所谓的“长鼻子”,其实是它嘴的上颌。鼻孔正好长在上颌的最前端,这点可能让上古人人误认为“上颌就是鼻子”了。
白鲟四川渔民还赋予了白鲟一个响亮的口号:“千斤腊子(中华鲟),万斤象(白鲟)”。
白鲟主要栖息在长江中下游,可惜的是在年12月2日当天,长江白鲟(白鲟属仅含1种)被正式宣布灭绝。
你我他,保护动物,义不容辞,更时不我待。
孟子山:
根据山海经原文记载,孟子山理论上的位置在今天的日本境内。
此山,山中的树木大多是梓树和桐树,还生长着茂密的桃树和李树,山中的草大多是真菌类的和香蒲类的,山中的野兽大多是坡鹿和麋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