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小七,一个喜欢妖魔鬼怪的四川姑娘,一个沉迷于扯淡的萌妹子。今天这篇文章来自于知北游。
“驺虞”这个词汇,根据朱起凤的《辞通》所收,古书里或写作“驺吾”、“驺牙”,“驺”也有写成“邹”的,属于音同通假;“虞”、“吾”、“牙”古音里也都是音近可以通假的字。
一、马马虎虎的驺虞
在先秦典籍里有两种用义:一是指一种神异的动物,见于《山海经·海内北经》:
“林氏国有珍兽,大若虎,五彩毕具,尾长于身,名曰驺吾,乘之日行千里。”
郭璞注:“《六韬》云纣囚文王,闳夭之徒诣林氏国求得此兽献之,纣大悦,乃释之。《周书》曰:‘夹林酋耳。酋耳若虎,尾叁于身,食虎豹。’《大传》谓之‘侄兽’。‘吾’宜作‘虞’也。”
郝懿行《笺疏》又进一步作了解释:
“《尚书大传》云:‘散宜生之于陵氏取怪兽,大不辟虎狼间,尾倍其身,名日虞。’郑康成注云:‘虞,驺虞也。’是郑以‘虞’即此经之驺吾,则于陵氏即林氏国也,‘于’为发声,‘陵’、‘林’声近;驺虞亦即驺吾也,‘虞’、‘吾’之声又相近。《周礼》贾疏引经作‘邹吾’,古字假借也。《周书·王会篇》云‘央林酋耳’,央一作英,郭引作‘夹’,字形之讹也。郭又引《大传》谓之‘侄兽’,侄音质,今《大传》作‘怪兽也。’《艺文类聚》九十九卷引郭氏《赞》云:‘怪兽五采,尾参于身。矫足千里,倏忽若神,是谓驺虞,《诗》叹其仁。”
《太平御览》卷《兽部二》引《山海经》与上面引的略有不同:
“驺虞如虎,五色具。一曰:尾长于身。出孟山,亦出鸟鼠同穴山、围林氏之国。日行千里。”注云:“《东京赋》曰:‘围林氏之驺虞’。”
这个引文不知道是根据什么本子的《山海经》,和现在看到的《山海经》文字不一样。因为引文都是古文,所以这里面有些内容需要解释一下:
1、郭璞认为《山海经》里的“驺吾”之“吾”的正字应该是“虞”,显然是对的。《说文解字·虍部》里说:“虞:驺虞也。白虎黑文,尾长于身。仁兽,食自死之肉。从虍吴声。《诗》曰:‘于嗟乎驺虞。’”可见“虞”的意思就是驺虞,所以《大传》(即《尚书大传》)里也把驺虞简称为“虞”。但是“白虎黑文”怎么会“五彩毕具”呢?二者不合拍,这很不好解释。
2、根据郭璞的注,他认为“酋耳”是“驺虞”的别名。朱起凤在《辞通》里解释说:“邹与驺同声,酋与驺音近,耳与牙形近,因吾之音而转为牙,因牙之形而转为耳,耳即牙也,牙即吾也,吾即虞也,皆驺虞两字所孳乳也。”《瑞应图》里说:“酋耳似虎绝大,不食生物,见虎豹即杀之,太平则至。”注引郭璞云:“即驺虞也。《周书》曰:‘夹林酋耳’,《大传》谓之侄兽。”这个注全抄郭璞的《山海经注》。而近世有学者如郭沫若先生在《释支干》中认为“酋耳”是指狮子,亦称“狻猊”、“虦苗(猫)”。可汉代人言之凿凿说驺虞是黑纹的白虎,又不是狮子,弄得一锅糊涂糨子。
3、《山海经》的“林氏国”,就是《尚书大传》中的“于陵氏”和《逸周书·王会》中的“央林”,“于”、“央”都是发语词,类似“有虞”、“有夏”、“有商”的“有”字,无义;“林”、“陵”音相近,陵氏就是林氏,这点郝懿行说得很正确。《太平御览》引《山海经》的“围林氏”的“围”当是“圉”字之误,“于”、“圉”、“央”都是音近的字,可以通假,都是指林氏。
4、《尚书大传》里说驺虞是“侄兽”,那个“侄”当读为“挚”,是通假字,古代把虎狼之类的猛兽称为“挚兽”,把鹰隼之类的猛禽称为“挚(鸷)鸟”,《大传》说驺虞是“挚兽”,是认为它是一种很凶猛的动物,汉代以后人们坚信驺虞就是一种带黑斑纹的白虎,属于猛兽,如《中兴徵祥说》里说:“天下太平则驺虞见。驺虞,仁兽也,状如白虎而黑文,其尾参倍。”但是《山海经》里却没这么说,只是说驺吾“大若虎”,到底是不是白虎还真不好说。
5、驺虞这种动物可以用来拉车,所以说“乘之日行千里”。《淮南子·道应训》里说文王被商纣囚禁之后,散宜生等人为了救他,到处找宝贝:
“于是散宜生乃以千金求天下之珍怪,得驺虞、鸡斯之乘,玄玉百工,大贝百朋,玄豹、黄罴、青豻、白虎文皮千合,以献于纣。”
其中“驺虞”和“鸡斯之乘”都是珍兽之类,鸡斯之乘据说就是吉黄之乘,《山海经》中称为“吉良”,是一种神马,这里把“驺虞”和“鸡斯之乘”并列,大概也是把它当成一种可以驾车的动物了,和《山海经》的看法统一。《广韵》里载驺虞的“虞”的俗字写法左旁从“马”,也就是左马右虞的写法,可见驺虞也被认为是一种马类,比如《玉篇·马部》解释:“驺虞,义兽,至德所感则见,马之属”,非常明确地说驺虞是“马之属”,又与《尚书大传》“侄(挚)兽”的说法不同。
所以,驺虞到底是白虎还是马类,终究弄不明白了。本来按照两种说法,似乎斑马很象,可斑马不是亚洲的出产,而是产于非洲,所以说驺虞是斑马也不靠谱,而且斑马也不是“五彩毕具”,更不能训练了用来拉车。
怀疑“驺虞”是古代一种体型比较小的花斑马,大小和虎差不多(比如藏马的形体就比较小),身上有各种颜色的斑纹,《山海经》里说的是这个,所以才说“五彩毕具”、“乘之日行千里”。
“虞”才是白虎,证之者,唐(晋)人崇拜参星,古代视参星为白虎形,《史记·天官书》《汉书·天文志》都说“参为白虎”,《河图圣洽符》说:“参者,白虎宿也”,都是这个意思,所以唐人的国君常名“虞”,《左传·昭公元年》里说:
“迁实沈于大夏,主参,唐人是因,以服事夏商,其季世曰唐叔虞。当武王邑姜方震大叔,梦帝谓已:‘余命而子曰虞,将与之唐,属诸参而蕃育其子孙。’及生,有文在其手曰‘虞’,遂以命之。及成王灭唐而封大叔焉,故参为晋星。”
唐人、晋人都崇拜参星,所以其国君都名“虞”,就是白虎。后人把“驺虞”和“虞”混为一谈,认为驺虞也是白虎了,故《尚书大传》里说它是“侄(挚)兽”,即猛兽。
总之驺虞到底是马还是虎终究没法确定,只能“马马虎虎”知道个大概算了。
二、《诗经·驺虞》让汉代人忽悠了两千多年
另一种说法《驺虞》是一种歌乐名,《墨子·三辩》说:“周成王因先王之乐,又自作乐,命曰《驺虞》。”《周礼·春官宗伯·乐师》里说:“凡射,王以《驺虞》为节,诸侯以《狸首》为节,大夫以《采苹》为节,士以《采蘩》为节。”
这个《驺虞》,据说就是《诗经·召南·驺虞》这篇,其全诗如下:
彼茁者葭、壹发五豝。于嗟乎驺虞!彼茁者蓬、壹发五豵。于嗟乎驺虞!
就这么两章六句,非常简单。可是关于里面的这个“驺虞”到底是什么意思,在汉代以齐、鲁、韩三家为代表的今文诗派和以毛诗为代表的古文诗派看法就不统一,段玉裁于《说文解字》“虞”字下注说:
“《五经异义》:‘今诗韩、鲁说:驺虞,天子掌鸟兽官;古诗毛说:驺虞,义兽,白虎异文,食自死之肉,不食生物,人君有至信之德则应之。《周南》终《麟止》,《召南》终《驺虞》,俱称嗟叹之,皆兽名。谨按古《山海经》、《邹书》云驺虞兽,说与《毛诗》同。’按许说《诗》从毛,作《说文》则于从毛之中、不从其义兽应信之说也。‘邹书’葢谓邹子书。”
也就是说,今文诗派的韩诗、鲁诗认为驺虞是个官名,是为天子掌鸟兽的官。汉代以前,的确有掌山林之官,只是称“虞”,绝没有称为“驺虞”的,今文派是把“驺”和“虞”给拆开了理解,“驺”是古代养马兼驾车的官,“虞”是掌山林鸟兽的官,但是从来没有把这两种官职合成一种的,所以这种说法属于新发明。
古文诗派的毛诗则仍旧认为是黑纹的白虎,也就是我们今天的国宝大熊猫,是一种仁兽,这是沿袭先秦的古说。《太平御览》卷《兽部二》引《草木虫鱼疏》曰:“驺虞即白虎也,文异,尾长身,不食生物,不履生草。君王有德则见也。”直接说驺虞就是白虎。郭璞《山海经图赞》里说“是谓驺虞,《诗》叹其仁”,就是根据毛诗的说法,也认为是兽名。
到底谁的对呢?这个官司从汉代一直打到现在都没完全打明白,后人也是聚讼纷纭,谁也说服不了谁。一直到安徽大学藏的一批战国楚简《诗经》被公布了一部分,里面就有这篇所谓的《驺虞》,才把这个谜团给解开。安大简本《驺虞》的全诗是这样的:
彼茁者葭,一发五豝。于嗟从乎!
彼茁者蓬,一发五豵。于嗟从乎!
彼茁者蓍,一发五麋。于嗟从乎!
它比汉代传本的《诗经》多出来一章,是三章九句,最主要的是,它里面没有“驺虞”,而是作“从乎”!“从”本义是跟随,引申之,跟在后面追逐也称为“从”,如《诗经·还》里说“并驱从两肩兮”,毛传:“从,逐也”;《左传·成公十六年》:“晋韩厥从郑伯”,杜预注:“从,逐也”,是追逐的意思,在本篇诗里的意思就是指逐猎。把这首诗翻译一下就是:
那萌发的芦苇里,一次射到五只豝。哎呀多好的逐猎啊!
那萌发的蓬蒿里,一次射到五只豵。哎呀多好的逐猎啊!
那萌发的蓍草里,一次射到五只麋。哎呀多好的逐猎啊!
本来这篇诗应该叫《从乎》,就是一首内容很简单的狩猎诗,说的是一些人逐猎,在不同的猎场都猎获了很多的猎物,所以大家一唱三叹庆贺赞叹说“于嗟从乎”,意思是“哎呀多好的逐猎啊”!里面根本就没有“驺虞”的事儿。
汉代各家《诗经》的传本是根据同一个祖本,而这个祖本大概是靠背诵又记录下来的,因为秦代焚《诗》《书》百家言,民间不得传习,但是《诗经》都是诗歌,有人能全文背诵,所以后来笔录下来,就成了各家所依据的祖本,可它里面用了许多谐音通假字,因为“从乎”二字读音和“驺虞”相近,就用“驺虞”记录了,结果引发了一场两千多年的争讼,现在出土的战国本《诗经》公布了,才知道被汉代人给误导两千多年,被忽悠得不轻!
所以说,“驺虞”解释为兽名还是比较正确的,毕竟是古传,说是虞官云云,就没什么证据,“驺虞”和“虞”还是不同的。
(晋)郭璞注:《山海经》,
(清)郝懿行:《山海经笺疏》,著
(汉)伏生:《尚书大传》
(汉)毛氏传、郑玄笺,(唐)孔颖达正义:《毛诗正义》
(宋)李昉等:《太平御览》
(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汉)刘安:《淮南子》
朱起凤:《辞通》
黄德宽:《略论新出战国楚简〈诗经〉异文及其价值》,《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第3期。
王宁:《据安大简〈诗经〉再解〈驺虞〉》,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6/30.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你喜欢,我是小七,一个沉迷于研究山海经与妖魔鬼怪的四川姑娘,喜欢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