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山海经海外东经奢比尸,周礼最

《山海经》它是中国哲学启蒙的内燃机,它并不是一部纯粹的神话存在。

插图出自于杉泽的《山海经》

路线图出自于徐客的白话彩图《山海经》

奢比尸注解

海外东经:

《海外东经》紧接着《海外北经》中的狄山,记录了海外东南角到东北角的国家及山川河流。

白话文:

奢比尸在大人国的北边,他长着兽一样的身子、人一样的脸,耳朵大大的,且以两条青蛇做耳饰。一说肝榆尸在大人国的北边。

注释:

其:指大人国。

珥:作动词,这里指(用青蛇)作耳饰。

肝榆尸:即奢比尸。

奢比尸:

明、清两代文人骚客眼中的奢比尸

《山海经》记载:“奢比尸…兽身、人面、大耳,珥两青蛇。”。

明·胡文焕,明万历二十一年()年的格致丛书本《山海经图》,奢比尸面带微笑,四足着地,作兽行走装,头顶两条蛇。(如下图)

明·奢比尸

清·汪绂,光绪二十一年()的立雪斋印本《山海经存》,奢比尸端坐回首,头顶两条蛇,一副没睡醒的模样。(如下图)

清·奢比尸

清·陈梦雷和蒋延锡,清雍正四年,编撰的《古今图书集成·边裔典·禽虫典·神异典》,奢比尸人面兽身,裸体围腰,四肢呈蹄形,如人般站立。(如下图)

清·奢比尸

清华大学版《山海经》,奢比尸

奢比尸,一副雄狮模样,两只耳朵各缠绕着一条蛇,正做进攻之势,好像在捕猎,甚为威武。(如下图)

陈丝雨·奢比尸

传说中的奢比尸,黄帝的辅臣

《管子·五行》:“昔者,黄帝得蚩尤,而明於天道;得大常,而察於地利;得奢龙,而辩於东方;得祝融,而辩於南方;得大封,而辩於西方;得后土,而辩於北方。黄帝得六相,而天地治,神明至。”。

“得奢龙,而辩於东方”,“辩”字在说文解字中是这么说的:依法治理,字形采用“言、辡”会义,表示言在“辡”之中。所以“辩”应当理解成“管理、治理”之意。

奢龙即奢比尸,黄帝的奢比尸而能有条不紊地管理着东方,奢比尸是黄帝的辅助之神,管理着东方的最高首领。

奢比尸的“尸”,它是一种祭祀

《金文编》:“尸,像屈膝之形,后假夷为尸,而尸之意晦。祭祀之尸,其陈之祭,有似于尸,故亦以尸名之。”。

殷商时期或更早,氏族成员特别是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死后,会被扶坐在高台上受祭祀,其身体称为“尸”。

“尸”的甲骨文是一个屈膝或侧卧的人形,是死后享祭之人的象形。对于死去已久的先祖,则由生人化妆后充任尸主接受祭祀,亦称为“尸”。(如下图)

尸·甲骨文

后来,祭祀中的受祭之尸逐渐被陈列木刻牌位、画像所替代,并沿用至今,“尸”亦因此引申为神主、神像。《说文·尸部》:“尸,陈也。”。“尸”又引申出陈列之意。

奢比尸,有可能是指上古的东夷部落

“尸”和“夷”在金文中,同样形似一人蹲踞之状,基本没有什么区别。

金文,是指汉字的一种书体名称,指的是铸造在殷商与周朝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如下图)

金文中的“尸”与“夷”

在殷墟卜辞中,“夷”即作“尸”,加上奢比尸主宰着东方,如果把“奢比尸”比做“东尸”,那么“东尸”即“东夷”,而“东夷”是商周之际对山东地区少数民族方国的通称。

奢比尸在大人国的东边:

大人国,在理论上的位置在今天山东烟台的北部莱山区、芝罘区一带。

综上,奢比尸在理论上的位置在山东烟台中北部某地。

海外四经·海外东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39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