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山海经》是一部荒诞的怪书,书中既有补天追日、填海造人的神话,也有“状如狐而九尾”的奇珍异兽。由于里面的东西太过离奇,以至于一直以来都没人敢相信。甚至史学大家司马迁都直言书中内容为“余不敢言也”。
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书中那些荒诞的记载却一个又一个地被证实。这不禁让人发出感叹,这些人类闻所未闻的神鬼志怪,难道真的是上一个高阶文明的遗留?
何罗鱼,《山海经》中记载其“一首而十身,其音如吠犬,食之已痈”,一个头而十个身子,听起来就很不要可思议,而根据清朝王士稹《香租笔记》记载,“今登莱海上三月,何罗鱼始至,味甚美,即宁波之鲞也”,可见,这种“一首十身”的怪鱼,就是我们现在常见的鱿鱼。
《山海经》里记载了这样一种鱼,“状如鲤鱼,鱼身而鸟翼,苍文而白首赤喙,常行西海,游于东海,以夜飞。”说这种鱼在西海上行走,在东海里游泳,长着鸟的翅膀,会飞。而这种在《山海经》称之为文鳐鱼的生物,其实就是我们在海里常见的飞鱼。
真实的飞鱼胸鳍相比于别的鱼格外发达,就像鸟类的翅膀一样。飞鱼游动速度极快,并能够跳出水面十几米的高度,随后展开鱼鳍,能够在空中滑翔数百米。而飞鱼鸟翼鱼身,头白嘴红,背部有青色的纹理,且通常夜间飞行的特征与习性,也与书中描绘惊人地吻合。
《山海经》里还有一种名为“豪彘”的异兽,其“状如豚而白毛,毛大如笄而黑端”,说的是它像猪但是毛是白的,毛就像簪子一样粗而且末端是黑色的。讲到这里大家也许能够像想象得到,这种异兽其实就是豪猪。
“共工怒触不周山”是《山海经》里一个非常经典的故事,中学课本中也有收录这篇文章。关于不周山,书中记载为“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负子,有两黄兽守之。有水曰寒暑之水。水西有湿山,水东有幕山。”
而我们比对世界地图就可以知道,所谓的“西北海”,就是亚欧大陆西北方的地中海,那么西北海外的大荒之地,指的应该是北方呈现出荒漠景观的非洲。
而在非洲,也恰巧有这么一座裂开却不合的山,也就是东非大裂谷,那负责镇守以让人无法通过的“两黄”,就是撒哈拉沙漠。寒暑河,指的正是从中穿过的尼罗河。
20世纪50年代,美国著名学者亨利埃特默茨女士按照《山海经》中所描述的距离和方向进行实际勘察,竟在美洲大陆找到了书中的路线图。
《山海经》的“东山经”部分详细地描述了美洲的落基山脉、内华达山脉、喀斯喀特山脉和海岸山脉,而其中关于地形地势、动植物以及河流的描述与现实中的美洲几乎完全吻合。
要知道,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隔海相望,没有陆地相连,当时的交通方式绝对不可能让人去到美洲再回来著书。
那么,究竟是什么人留下了这部《山海经》呢?
西方考古学家大卫·理查曾认真研读过《山海经》,在认真比对了相关资料后,他提出了一个十分大胆的结论:《山海经》中的异兽很有可能是毁灭上次文明的核辐射的产物。
早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科学家就曾在非洲就发现过20亿年前的核反应堆,其后的地质考古中也发现了多处类似放射性武器爆炸留下的证据。
比如古巴比伦遗迹中被高温融化的巨塔、巴西发现的高温融化的石山等,在这些遗址处都发现了疑似核爆产生的玻璃化物质。
如果早在人类文明诞生以前就有核爆,说明人类文明之前,尚有更高阶的文明,书中的天文地理知识,正是他们留下来的,只不过时间久远,传到人类文明兴盛时期,早就成了神鬼志怪。
虽然大卫·理查的理论缺乏证据,但他为我们揭开《山海经》背后的谜团提供了一个思路。面对书中越来越多的荒诞记载被证实,这部千古第一奇书,总会有真相大白的一天。
在这里我还是建议大家读一读《山海经》,因为它并不仅仅是一本神话故事,它还记录了有关远古时期的天文、地理、神话、巫术、宗教、物产、民俗、医药、异国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它是中国历史上一部想象力非凡的百科全书,被人誉为华夏文明第一宝典,值得每一个人细细品鉴。
《山海经》中配有全白话文的注释翻译,便于理解,十分精致,可用于收藏。
该书因为配有译文,所以不会出现看不懂的问题。另外每一章节都有相关附图,生动形象,更加便于理解,故而也适合小孩子课外阅读,以便于增长视野,拓宽知识。
大家点击下方商品卡即可购买
目前该书仅售48元,无论是自己收藏还是赠送朋友,又或是作为作为亲子读物读给孩子听,都是物有所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