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山海经南一经鹿蜀,它宜子孙的

#文化#

《山海经》它是中国哲学启蒙的内燃机,它并不是一部纯粹的神话存在。

插图出自于杉泽的《观山海》。

路线图出自于徐客的白话彩图《山海经》。

鹿蜀注解

南次一经:

《南山一经》记载了从“鹊山”到“招摇山”共计七座山。它们大致分布在今天的广西、广东和福建境内。

白话文:

从即翼山往东三百七十里,即是杻阳山。山的南坡产赤金矿,山的北坡产白金矿。

山里生活着一种像马的野兽,长着白色的脑袋,身上的斑纹和老虎一样,尾巴是红色的,鸣叫的声音就好像乡野山民在唱歌谣,名字叫鹿蜀,倘若热人穿上鹿蜀皮毛做的衣服就会子孙兴旺。

注释:

赤金:指未经提炼过的赤黄色沙金。

白金:指未经提炼过的银矿石。

谣:指不用乐器伴奏的歌唱。

杻:读音,niǔ。

宜:指兴旺。

既翼山:一说今广西境内。

鹿蜀:

一、清代,文人墨客眼中的鹿蜀

,光绪二十一年(公元)编纂的立雪斋印本《山海经存》,鹿蜀为马面熊身状,身体较为健硕,毛发粗糙且蓬松,四只熊爪结实的扶在地上,加上翘起尾巴预示着年轻力壮。

,近文堂图本《增补绘像山海经广注》,鹿蜀为马状,一身虎皮斑纹。

清·鹿蜀

二、鹿蜀,是何方神圣?

对于鹿蜀,有学者认为有三种可能:

第一种,鹿蜀是斑马。只因斑马身上有类似虎皮斑纹,不过也有学者认为斑马身上缺少一东西,那就是斑马绝对不会有一条鹿蜀一般的红色尾巴。

第二种,鹿蜀是霍加狓(pī)。它与斑马一样都来自非洲,其外貌也符合《山海经》对鹿蜀特征的描述。

第三种,鹿蜀是斑驴。这是最具有有说服力的一种,属于斑马的亚种,头是白色,上身有明显的虎皮斑纹,后半身全是棕褐色,四肢发达且耐力好。生在非洲,后因英国人进入非洲大肆贩卖捕杀斑驴,于年离开了人世间。

三、鹿蜀,为何佩戴它的皮毛能宜子孙?

先秦·《诗经·国风·召南·野有死麕》记载:“野有死麕(jūn),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林有朴樕,野有死鹿。白茅纯束,有女如玉。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

此诗歌赞颂了男女爱情,说的是男主人翁射杀了一只鹿,将它的皮披在女主人翁身上,以表示爱慕之意。

在今天的海南有一个“鹿回头”的传说,说的是一位黎族青年与神鹿的爱情故事,原本是猎人与猎物的关系,后发展成恋人关系。

故事是这样的:这位黎族青年从五指山追赶一只坡鹿,追逐鹿九天九夜,一直追到南海之滨,突然坡鹿停下脚步,站在山崖边回头望向黎族青年,眼神清澈而美丽,无奈而凄凉,青年被这一景象而镇住,于是放下了手中弓箭,天空毅然放彩,坡鹿秒变成了一位漂亮的黎族少女,至此他们坠入了爱河。

三亚·鹿回头

综上,笔者认为鹿蜀能有宜子孙之说,与当时当地的文化和信仰有关,最为重要的是借助美丽的神话,追求现实的美好。

杻阳山:

根据山海经原文记载,杻阳山理论上的位置在今天的广东连县的方山或是广东的鼎湖山。

此山,山的南坡有大量的赤金矿,山的北坡盛产白金矿。

国学《山海经》南一经——类,雌雄同体的它还能平息女人的嫉妒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3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