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著名画家十驎(刘力文)兄做了一场对谈,内容就是古代的神兽,在腾讯视频上有直播。贫道把自己直播的内容要点记录了一下。刘力文兄的谈话,大家尽可直接看视频:
十驎(刘力文)绘本《山海兽》
Q1:神兽是什么?
A1:“神兽”这个概念,是今天人喜欢谈的。其实最早的“神兽”叫“物”,就是事物的“物”。
《左传·宣公三年》:“铸鼎象物。”这个“物”的不是普通的物,而是怪物。
夏禹把各种怪物的形象铸在九鼎上。所以“怪物”又叫“物怪”。今天出土的很多青铜器上的神兽造型,都能和《山海经》神兽找到对应。
涿鹿倒拉嘴墓春秋时期独角马铜饰,引自付琳《独角马造型的考辨》
上面这个图,和《山海经》里记载的“驳马”、“驩疏”等独角马可以互相验证。
Q2:神兽是怎么演化的?
A2: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是原始阶段。这个阶段大概对应春秋到魏晋,神兽带有非常强烈的自然特征,是人们害怕、崇拜的对象。
当时有一个专门的称呼叫“畏兽”,郭璞注《山海经》经常提到一种《畏兽图》,《山海经》里的怪物,同时也出现在《畏兽图》中,“畏兽”,表示这是人们害怕的东西。
庄子说:“水有罔象,丘有峷,山有夔,野有彷徨,泽有委蛇。”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怪兽。
汉代帛画十二神
第二是杂糅阶段,这个阶段大概对应南北朝到唐宋。神兽开始演化为政治含义浓厚的“瑞兽”。
人们对神兽开始失去恐惧感,学会加以利用。很多原始怪兽消失了,还有一些被人类“驯化”,比如成了镇墓兽,或者蹲在门口看门。
上古“四凶”,被抓来当镇墓的保安了
第三是没落阶段,这个阶段对应宋以后,神兽完全失去了神的意义,沦为装饰品和宗教神佛的坐骑。
《西游记》里的神兽,甚至能变人,如文殊菩萨的狮子,生活在人类的世界里。
Q3:神兽的演化史说明了什么呢?
A3:说明了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达,未开发领域的不断缩小,神兽逐渐失去了神性,被人文化、政治化。
Q4:这个变革有什么关键转折点呢?
A4:在唐宋之交,或者是中唐之后。正好与史学上常说的“唐宋变革论”吻合。
我的一位朋友浙江大学孙英刚先生说:“唐宋之交,人们的思想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