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神就是地方诸侯?
《山神经》是一部上古奇书,因其所载动物形象古怪,神话故事荒诞不经,人们往往将它当作志怪小说来读。后来,随着人们对其所载山川、矿藏、生物等的深入调查,却发现它所载的可能正是上古时期的世界模样。
但是,人们怎么也弄不明白《山海经》中的山神究竟是什么?如果说它们只是山中的怪兽异禽,那四方百姓为何要祭祀它们?如果说它们就是一方神灵,那为何模样如此古怪丑陋?
那么,山神究竟是什么呢?
在《国语·鲁语》中,记载了“孔丘论大骨”的一段对话,可能会给你一些启发,摘录如下:
客执骨而问曰:“敢问骨何为大?”仲尼曰:“丘闻之,昔禹致群神于会稽之山,防风氏后至,禹杀而戮之,其骨节专车,此为大矣。”客曰:“敢问谁守为神?”仲尼曰:“山川之灵,足以纪纲天下者,其守为神。社稷之守,为公侯。皆属于王。”
翻译过来就是:客人(吴国使者)拿了根大骨头问孔子,这根骨头是不是世上最大的?孔子回答说,我听说当年大禹召集群神到会稽山议事,一个叫防风氏的违命来迟,禹便杀了他并陈尸示众,一节骨骼就装了一车,这才算是最大的骨头。客人又问,你所说的神是掌管什么的啊?孔子说,掌管山川的精灵,能为地方百姓建立社会秩序与规范的,它就是神。掌管社稷的(精灵),能为天下建立规范的,那就是公侯。神和公侯都属于王管辖。
这里的群神指什么?从孔子的描述来看,很大可能就是诸山神,这与《太平广记》里记载“大禹囚禁商章氏、兜庐氏等山神”的故事正好一致。文中防风氏的一节骨骼就能装一整车,可见其模样之怪异,也恰恰与《山海经》中所载山神的奇形怪状一致。
而大禹召集诸山神议事,又说明什么呢?
首先,说明了山神并非就是平常的奇禽怪兽,它应当具有智慧,能行使某些职能,这才被当时的王——大禹召来议事。更确切地说,诸山神就相当于地方诸侯,要替王管理地方事务的。
这在《史记·孔子世家》的《集解》中就有说明,其中引王肃说云:“守山川之祀者为神,谓诸侯也。”意思说得很明白,所谓山神就是地方诸侯。
同样是记载大禹杀防风氏之事,《韩非子·饰邪》记载为:“禹朝诸侯于会稽之山,防风之君后至,而禹斩之。”这里,将“防风氏”称为“防风之君”,意思就更明确了。
“君”字始见于商代,古字形从口、从尹,尹代表掌握权力者,口代表发号施令。古代帝王崇尚无为之治,具体的事往往都由属下办理,这些主持办理具体事务的人就是“君”。如周代的“君”,主要指朝廷官员及诸侯国、方国的首领。
可见,所谓“防风之君”,就是“防风”这个地方的诸侯。由“防风氏”推想其它山神,就应当是各地的诸侯,也就是各地原始部落的首领了。
然而,既为地方部落的首领,山神为何长得像怪不像人?作为首领,他们又为何不与子民一起,却要离群索居于山川之上?
(二)大禹像只大蜥蜴?
《五藏山经》中所载山神形象,几乎全为半人半兽或者几种兽的合体,还常与图腾融合,最多的是龙、蛇、鸟、人的融合,还有与猪牛羊等常见动物的融合。这非常蹊跷,既然山神是主管地方事务的诸侯,为何却长成非人类的模样?
事实上,不但山神长得非人类,《山海经》或其它古籍中描写的上古人类领袖,基本上都长得非人类。只是子不语怪力乱神!儒家在作史或记载上古事迹时,往往倾向于将上古人类首领的形象美化,淡化其怪诞的模样,以致于后人不知其祖先曾长成非人类。
例如早期人类领袖,如伏羲、女娲、炎帝、黄帝、尧、舜、禹等等,其画像无不相貌堂堂、仙风道骨,其实按古籍记载根本不是这样的。据《山海经》记载,伏羲、女娲是人首蛇身模样,而黄帝及轩辕部落的人长得人脸蛇身,通常将尾巴盘绕到头上。据晋《帝王世纪》记载,炎帝是人身牛首的模样。而根据历史学家顾颉刚的考证,大禹长得像一条虫,大约是蜥蜴之类。
在顾颉刚致钱玄同的信中,就是这样写的:
……至于禹从何来?禹与桀何以发生关系?我以为都是从九鼎上来的。禹,《说文》云:“虫也,从禸,象形。”禸,《说文》云:“兽足蹂地也。”以虫而有足蹂地,大约是蜥蜴之类……
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史学界疑古派都拿这件事当笑话讲,因为他们无法相信上古帝王大禹会长成大蜥蜴的模样。但是,再去古籍里寻找,恐怕还真是这样。
据《山海经·海内经》记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腹)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另据《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载:“禹父鲧者,帝颛顼之后。鲧娶于有莘氏之女,名日女嬉。年壮未孳,嬉于砥山,得薏苡而吞之,意若为人所感,因而妊孕,剖胁而产高密。”(注:大禹,字文命,号高密。)
不管禹是从他爸腹中生出,还是从他妈腹中产出,反正鲧是他的父亲。那么,鲧又是什么模样呢?
据《山海经·海内经》载:“黄帝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白马是为鲧。”《周礼·夏官·庾人》解读:“马八尺曰龙。龙就是鲧。”也就是说,鲧就是一条龙。
《国语·晋语八》也有载:“昔者鲧违帝命,殛之于羽山,化为黄能以入于羽渊。”
《左传·昭公七年》则记载:“昔尧殛鲧于羽山,其神化为黄能以入于羽渊。”
晋代郭璞引《开筮》曰:“鲧死,三岁不腐,剖之以吴刀,化为黄龙也。”
古代“能”与“熊”同义,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人部》曰:“黄熊,龙类也。”鲧死后,化作黄龙。这便印证了禹的父亲鲧,可能就是龙的模样,而龙的原型就是大蜥蜴。
如此说来,禹如果长成大蜥蜴的模样,又有什么奇怪?
再换个角度思考,《山海经》中诸山神都长得鬼模怪样,而大禹作为诸山神的王,若长得太人类,岂不有点奇怪?
(三)怪事迭出的上古时期
实际上,上古时代何止是怪物多,怪事也是层出不穷啊!随便就能举几个例子,如上古圣人似乎都是感孕而生,而且还都是无师自通的天才。
先说感孕而生!《史记》和《春秋公羊传》这样记载:“圣人皆无父,感天而应。”《论衡·奇怪》也有类似说法:“圣人之生,不因人气,更禀精于天。”
这里所谓“感孕而生”或者“感天而应”,是一种不同于人类正常的繁衍行为,是指女子未和任何男子有肢体上的接触,仅是接触或误食某物,或者与神灵交合后,意外地怀孕生子。
例如,开创易学八卦的伏羲,是其母华胥氏在足丈量巨人足迹时,感孕而生下的。据《帝王世纪》载:“太昊帝庖牺氏,风姓也,燧人之世有巨人迹出于雷泽,华胥以足履之,有娠,生伏羲于成纪。”
《补史记·三皇本纪》记载更详细:“太暤包牺氏,风姓,代燧人氏继天而王。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牺于成纪。蛇身人首,有圣德。”
《路史.后纪一》所载也差不多:“帝女游于华胥之渊,感蛇而孕,十三年而生庖牺。”
尝百草兴农耕的神农氏,也是其母少典妃女登因感应神龙而孕生。据《史记·三皇本纪》记载:“有娲氏之女,为少典妃,感神龙而生炎帝。”
而《帝王世纪》记载:“炎帝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蟜氏女登为少典妃,游华山之阳,有神龙首,感女登于常羊,生炎帝。人身牛首,长于姜水。有圣德,以火德王,故号炎帝。”
被称为人文初祖的轩辕黄帝,是他母亲附宝感应北斗枢星而怀孕所生,载于《史记·五帝本纪·集解》:“母曰附宝,之祁野,见大电绕北斗枢星,感而怀孕,二十四月而生黄帝于寿丘。”
还有少昊、颛顼、尧、舜、禹等等,或感龙、或感电、或感星、或感虹、或感瑶光之类,无不如此。那么,这又是怎么回事?难道只是古代的史官为了宣扬帝王的神奇,而故意编造出来的吗?或者如有些专家所言,是原始母系社会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一种表达?
而考察西方文化,此类怪事似乎还不是中国所特有的。西方的圣者耶稣,同样是他母亲玛丽娅感神光而孕。
据《圣经》记载,玛丽娅和木匠约瑟夫订婚,但在同居前,约瑟夫发现玛丽娅已怀孕。约瑟夫是个正派人,不想把这事说出让她丢脸,就想悄悄地和她分手。这时,上帝的天使出现在他的梦中,对他说:“不要嘀咕了,把玛丽娅娶回家,她怀的孩子来自圣灵,她将生下个男孩子,你们给他起名叫耶稣,因他将从罪恶中拯救人们。”
如果说史官为了宣扬帝王的非凡而故意编造感孕而生的故事,那为什么将他们的模样也描述成如此的古怪?为什么对这些“无稽之事”言之凿凿,甚至堂而皇之的在史籍中记载?而如果说这只是原始母系社会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一种表达,那为什么他们多是男性当王?为什么西方文明时期的圣者耶稣,也要来这么一出感孕而生?
我宁愿相信蹊跷之处必有成因,也不肯轻易作出不合理之事必为伪造的结论。
且再看这些神奇出生的圣人,与常人有何不同。
先看伏羲,虽然他母亲华胥氏是人类女子,但他却长得很不人类,按古籍记载是人首蛇身,似乎是现代生物基因工程的产物。但他对人类的功绩,却不是一般的大。
《尚书》序言中载:“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
春秋晚期孔子的《易经·系辞下传》中载:“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纹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罔罟,以田以渔,盖取诸《离》。包牺氏没,神农氏作,……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
晋代皇甫谧所著《帝王世纪》所载三皇首列伏羲,言伏羲功业:“继天而王”、“作八卦”、“造书契”、“作瑟三十六弦”、“制嫁娶之礼”、“取牺牲以供庖厨”等。
总之,他发明创造的东西包罗万事,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方面。而更难以理解的是,没有人教过他这些知识,他是无师自通的天才。
再来看黄帝,也是如此。附宝怀胎24个月后,才生下黄帝,又是人脸蛇身的怪模样。可黄帝一生下来,就显得异常神灵,据《史记》记载,黄帝是“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聪明。”
什么意思呢?说黄帝出生时有神的灵性,幼儿时就能说话,年少时敏慧,长大后忠厚机敏,成年后聪慧英明,又是一个无师自通的天才。
黄帝的发明创造也极为众多,简直就是一个全才。他发明了田亩制,以步量丈亩数,避免了百姓的领土争端;他发明了机杼,此后百姓可以生产衣服和生活用品;他发明车和船等代步工具,虽然构造比较简易,但也改善了人们的生产效率;他发明了云梯和弓箭、号角等,大大地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他发明了铜器物品,比如鼎和钟、铜镜等,改善了人民的生活品质。此处,他有许多发明和制作,如文字、音乐、历数、宫室和指南车等。
很难想象,一个人会有这么多的创造发明,以致于后来的学者们多以为这是黄帝时代的人创造发明的汇总,而不是黄帝一个人的功绩。但就算是一个群体的智慧总和,你能确定在那个愚昧落后的时代,一大群原始人真的就能发明这么多的先进技术吗?我怎么就觉得,这仿佛就是一场穿越,一个具有高级智慧的现代人穿越到了原始社会,然后混得水生风起。
可是,现代人穿越到原始社会是不可能的,时空穿越至今还是一个假命题。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上古时代这些怪事的出现呢?
当我们将思维发散,将上古圣王的怪象推广到诸山神,或许就能豁然顿悟那些山神为何如此了。正如前文所述,所谓圣王只不是更高级的山神而已,史官记载了圣王们的神奇出身和神秘本领,却顾不上记载诸山神的出身和本领,以致于让后人误以为他们只是各种怪兽罢了。
实际上,从本质上讲,诸山神和众圣王并无二致,我们完全可以将发生在古圣王身上的怪事,在诸山神身上再演绎一遍,比如诸山神可能也是人类女性感孕而生,比如诸山神也拥有人类所没有的智慧和知识。
这既方便我们理解诸山神非人类的形象,方便我们理解诸山神要离群索居的原因,也方便我们理解民众为什么要供奉他们,并奉之为首领了。毕竟,在生产力极度低下的原始社会,谁掌握了先进生产力,谁就是天然的领导者。从这个角度上理解,《五藏山经》与其说是一部资源勘查书,还不如说是一本山神祭祀指南。
(四)莫非是外星阿凡达?
为什么古圣王与诸山神要感孕而生,长成非人类的模样,却又拥有远超时代的先进知识?这些从来都是史学家头痛的问题,但问题终究要解决,原因究竟是什么?
我想起几年前看过的一场美国科幻电影,名叫《阿凡达》,很受启发。影片主要讲述未来的人类飞到遥远的星球潘多拉开采资源,但星球的环境却不适合人类生存,于是科学家就利用当地生物和先进科技创造了一种叫阿凡达的躯壳,可以与人类的意识连接。借助这个躯壳,人类可以在星球上生活和生产。受伤后以轮椅代步的前海军杰克,自愿接受实验,并以他的阿凡达来到潘多拉。在结识了当地纳美族人公主涅提妮之后,杰克在一场人类与潘多拉军民的战争中陷入两难。
科幻影片往往走在人类思想的前沿,影片中所说的意识与原躯体的分离,以及与新躯壳的连接,此类题材在好莱坞电影中并不罕见,是当前人类探索的前沿科学话题。
我们不妨放开思维的束缚,假设将来有一天,真的实现了这种技术,那么是否意味着只要我们创造出适合那个星球环境的阿凡达躯壳,就可以移民到一个全新环境的星球上生活?
把这个设想嫁接到先进的外星文明和远古时代的地球,那就变成遥远的过去外星生命来到了地球,因为无法适应地球的环境,于是它们便利用地球生物和它们自己的基因创造了一些阿凡达躯壳,比如人首蛇身的阿凡达、鸟首人身的阿凡达、人兽合体的阿凡达等等。然后,这些阿凡达承载着外星人的意识在地球上生活,甚至可能创造出辉煌的史前文明,还创造了地球上的新物种——人类。
在佛经《佛说起世经》中就有类似的表达,说很久以前有天人(指没有形体的外星人)降临世间,因贪慕感官的享受而赋予自己以躯壳,结果身体越来越重,就再也飞不起来,只好留在地球上成为人类。
佛经的来源已很难考证,只知道它起源于遥远的年代,属于东方神秘主义文化的一部分。但它记载的事情正好与科学前沿阿凡达的设想相吻合,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世界可能真的不是我们眼睛见到的那样简单!
结合此前文章所述高度发达的姆文明和亚特兰蒂斯文明,我们有理由怀疑这两大文明可能都是外星阿凡达文明。然后,它们之间因为某种未知的原因爆发了核大战,毁灭了世界,并导致阿凡达们几乎损失殆尽。
于是,它们需要创造新的阿凡达躯壳,以承载它们不灭的意识,并重启新的文明。于是,灾后幸存的人类进入了它们的视线,人类女性的子宫成为制造新的阿凡达躯壳的工厂。于是,感孕而生的模样古怪的圣人们、诸山神们诞生了。于是,人类文明的曙光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