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山海经》被当做是一本神话传说,或许也正是由于足够的趣味性也好、神秘性也罢好,让它得以流传至今。
甚至在司马迁写《史记》时也参考了《山海经》等上古经典,但他同时表示:所有怪物,余不敢言。
为什么让大名鼎鼎的史学家也对之敬畏三分?
我想原因有二:
1是书中记载太过怪诞;
2是由于该书的特殊历史地位,让它在当时史学界成为一道绕不过的坎。
近日,随着三星堆大规模挖掘工作的展开,我们越来越发现,《山海经》更像是上古时期的一本纪实作品。
正如之前,我们讲过三星堆(实物在金沙)发现了的《山海经》里的贯胸国小人。
今天,我们来讲三星堆最重要的物件之一:黄金权杖。
目前主流学界认为,三星堆黄金权杖上的6个、3组符号就是“鱼、凫、王”三个字。
据《华阳国志》记载,鱼凫是古蜀国继蚕丛、柏灌之后的第三代掌门人。因为在鱼凫之前,古蜀国分别有鱼图腾和鸟图腾的部落,故鱼凫以鱼和鸟这两个符号为图腾称王。
这个推测听起来虽然没有明显的纰漏,但是由于缺乏史料记载,显得略为单薄。
事实上,在《山海经》里有一段记载道出了更多信息量。
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
西南海之外,赤水之南,流沙之西,有人珥两青蛇,乘两龙,名曰夏后开。开上三嫔于天,得《九辩》与《九歌》以下。此天穆之野,高二千仞,开焉得始歌《九招》。(忽略)有互人之国。炎帝之孙名曰灵恝生百互人,是能上下于天。(忽略)有鱼偏枯,名曰鱼妇。颛顼死即复苏。风道北来,天及大水泉,蛇乃化为鱼,是为鱼妇。颛顼死即复苏。译文:在西南海之外,赤水的南面,流沙的西面,有个人耳朵上穿挂了两条青蛇,乘驾着两条龙,他的名字叫夏开(开同启,即夏启)。夏启带了三位美女到天帝那里做客,得到天帝赠与的乐曲《九辩》和《九歌》后回到人间。这个地方叫做天穆之野(即昆仑墟?),高达二千仞,夏后启在此亲自演唱了招魂曲《九招》(即周礼中的大司乐《九韶》)。(编者:招的是谁的魂?大概是他的三位先祖:颛顼、伯鲧、大禹)(忽略)有互人之国。炎帝之孙名曰灵恝生百互人,是能上下于天。(忽略)
有一种鱼的身子半边干枯,叫作鱼妇,是颛顼死后又立即苏醒而变化的。风从北方吹来,泉水被风从地吹了起来,蛇变化成了鱼,就是鱼妇。是颛顼死后又立即苏醒而变化的。(请注意,这是《山海经》里罕见的用重复的语句描述同一件事,重要的事情说两遍?)也就是说,颛顼的化身就是鱼?结合三星堆鱼凫的读音,鱼妇,难道只是巧合?
有人问,你怎么能证明颛顼在四川待过呢?
颛顼(zhuānxū),姬姓,高阳氏,黄帝的孙子,昌意的儿子。上古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一,人文始祖之一。
颛顼辅佐少昊有功,封地在高阳(今河南省杞县高阳镇),故号高阳氏。
颛顼的封地在高阳,那么他是哪里人呢?
据《水经注》记载,黄帝次子昌意,因才德不足以继承帝位,被降职到若水做诸侯。昌意被封到若水后,娶蜀山氏之女昌仆为妻,在若水之野生下了颛顼。
《山海经》海内经载:
流沙之东,黑水之西,有朝云之国、司彘之国。黄帝妻雷祖(即嫘祖),生昌意。昌意降处若水,生韩流。韩流擢首、谨耳、人面、豕喙、麟身、渠股、豚止,取淖子曰阿女,生帝颛顼。看到了吧,无论是蜀山氏也好、嫘祖也罢,都是川妹子。。。再来看最关键的——若水在哪?
《山海经》海内经载:
西南黑水之间,有都广之野,后稷葬焉。爰有膏菽、膏稻、膏黍、膏稷,百谷自生,冬夏播琴。鸾鸟自歌,凤鸟自,灵寿实华,草木所聚。爰有百兽,相群爰处。此草也,冬夏不死。南海之外,黑水青水之间,有木名曰叵木,若水出焉。对于“都广之野”在哪?明朝才子杨慎在《山海经补注》云:‘黑水广都,今之成都也。’衡以地望,庶几近之。”此外,学者袁珂和史学家蒙文通都认为都广之野就是成都。。。怎么感觉有点细思极孔?
话说回来,假如黄金权杖上的鱼指的是颛顼,那么那只鸟和人头又是谁呢?
按照三星堆以及金沙遗址无处不在的对凤鸟的刻画,这只鸟至少等级不低于颛顼,与凤凰还是金乌(太阳)有关?
而那个戴冠人头大概就是指当时的国君吧。。。
至于名字,你懂的!
鸿蒙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