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夸父之事多重谜团逐日被杀是鸟是

中科获平安医院殊荣 https://m.39.net/disease/a_7805823.html
关于夸父逐日神话我们自然是耳熟能详,但是当不同古籍对同一事件出现不同取舍之时,我们不仅会疑惑究竟何者为本源,哪个版本才是神话传说的本来面目?夸父之事,散见于《山海经》、《淮南子》、《列子》、《吕氏春秋》之中,其中的夸父曾逐日渴死、也被应龙杀死,又到底是鸟、是兽还是一座大山?此篇,意在梳理多重文献中所载夸父之事,为后文逐一解析作铺垫。我是阳Sir,深耕考古,也曾流观山海图(一)山海经里的夸父“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博父(袁珂云:应为夸父)国在聂耳东,其为人大,右手操青蛇,左手操黄蛇,邓林在其东,二树木,一曰博父,禹所积石之山在其东,河水所入。”——《海外北经》夸父逐日《海外北经》中的这段记载曾经出现在我们的教科书中,也是我们对于夸父逐日神话的第一印象,他被描述成为一个不畏艰险,敢于与大自然抗争的英雄人物。这段记载也包含了后世“逐日神话”中所具备的所有三个基本母题:“逐日”、“渴死”、“邓林”。逐日渴死邓林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段经典记载之后,还出现了一个“博父国”,根据袁珂的记载,认为其应该就是指“夸父国”,所以茅盾便在《中国神话ABC》中认为夸父不仅是人名,也是一个部族的名称,甚至可能正是部落首领之专属称谓。首领“博父国”的人都是巨人一族,右手操着青蛇,左手操着黄蛇,这段记载是不是让你想起了之前写过的很多“古神”都喜欢左右手操蛇?这个点先暂且记下,后面再说。操蛇之神此外,它还提及这里的邓林是在博父国之东,是由两棵树木所组成。一个林子只有两棵树?是不是很奇怪?当然,这也是个坑,需要慢慢填。解析完《海外北经》夸父逐日的这段经典描述后,我们再来看关于他的另一段记载,来自《大荒北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载天。有人珥两黄蛇,把两黄蛇,名曰夸父。后土生信,信生夸父。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禺谷。将饮河而不足也,将走大泽。未至,死于此。应龙已杀蚩尤,又杀夸父,乃去南方处之,故南方多雨。”——《大荒北经》看上去,似乎是突然间为夸父置换了时空,在《大荒北经》中的记载中,实际上是为“夸父逐日”神话补充了更多的背景性因素:比如出现了夸父作为人“珥两黄蛇,把两黄蛇”的外在形象、其处于“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载天”的地理位置,以及“后土生信,信生夸父”的世系传承。夸父珥两黄蛇,把两黄蛇这段记载相比于《海外北经》来说,似乎加入了个人评判色彩,提到“夸父不量力”,而且与“逐日”不同之处在于,这里是“欲追日景”。此外后世关于夸父之死的分歧也出现于此:在记载了夸父渴死之后,又加上了一个令人匪夷所思之事:夸父在应龙杀死蚩尤之后,也接连被杀死!应龙山海经中另外一处夸父的记载,是作为应龙叙事主体的补充而出现,在《大荒东经》中:“大荒东北隅中,有山名曰凶犁土丘。应龙处南极,杀蚩尤与夸父,不得复上。故下数旱,旱则为应龙之状,乃得大雨。”——《大荒东经》这里就再次呼应了《大荒北经》中“已杀蚩尤,又杀夸父”的记载,说明“夸父之死”的确事有蹊跷值得注意。道渴而死梳理完了以“夸父”为主体的叙事记载后,《山海经》中还要四处以夸父作为喻体出现的记载。第一处,是出现在“梁渠之山”上的一种鸟,记载于《北山经》中:“又北三百五十里,曰梁渠之山,无草木,多金玉。修水出焉,而东流注于雁门,其兽多居暨,其状如汇而赤毛,其音如豚。有鸟焉,其状如夸父,四翼、一目、犬尾,名曰嚣,其音如鹊,食之已腹痛,可以止同”——《北山经》第二处,是出现在“豺山”上的一种兽,记载于《东山经》中:“又南三百里,曰豺山,其上无草木,其下多水,其中多堪之鱼。有兽焉,其状如夸父而彘毛,其音如呼,见则天下大水”——《东山经》第三处,是出现在“崇吾之山”的一种兽,记载于《西山经》中:“《西次三经》之首,曰崇吾之山,在河之南,北望冡遂,南望之泽,西望帝之搏、兽之丘,东望渊。有木焉,员叶而白柎,赤华而黑理,其实如枳,食之宜子孙。有兽焉,其状如禺而文臂,豹虎而善投,名曰举父。有鸟焉,其状如凫,而一翼一目,相得乃飞,名曰蛮蛮,见则天下大水。”——《西山经》第四处,夸父之名也直接作为一座大山之名,其上鸟兽繁育,矿产丰饶,而且在夸父之山北,竟然还真有一片名为“桃林”的森林,幅员辽阔,其中多产马匹,而湖水之中,也盛产珚玉。夸父之山“又西九十里,曰夸父之山,其木多椶楠,多竹箭,其兽多牛、羬羊,其鸟多鷩,其阳多玉,其阴多铁。其北有林焉,名曰桃林,是广员三百里,其中多马。湖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中多珚玉。”——《中山经》(二)《列子·汤问》中的夸父“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隅谷之际。渴欲得饮,赴饮河渭。河渭不足,将走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尸膏肉所浸,生邓林。邓林弥广数千里焉。”——《列子·汤问》追日很有意思的是,关于“夸父逐日”,《列子·汤问》选择的是《山海经·大荒北经》中“追日景”的记载,但关于“夸父之死”,却又采取《山海经·海外北经》中道渴而死、其杖化为邓林的说法。《列子》对于《山海经》记载的拣选与加工,一定有着不为人道的目的,后面再深聊此事。(三)《淮南子》中的夸父除了《山海经》与《列子》之外,与“逐日”无关的“夸父”叙事还见于《淮南子》中两则:“若夫真人,则动溶于至虚,而游于灭亡之野。骑蜚廉而从敦圄。驰于外方,休乎宇内,烛十日而使风雨,臣雷公,役夸父,妾宓妃,妻织女,天地之间何足以留其志!”——《俶真训》夸父《俶真训》中的这段描述,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夸父,他是神人,但却与“雷公”、“宓妃”、“织女”一同成为了被“真人”役使的对象。这一点也说明,他所延续的正是《山海经》中“被杀的夸父”而非那个“逐日的夸父”。逐日夸父另外一则记载于《淮南子》的《墬形训》之中,主要叙述了夸父弃其杖化为邓林的细节:“和丘在其东北陬,三桑、无枝在其西,夸父、耽耳在其北方。夸父弃其策,是为邓林。”——《墬形训》(四)《吕氏春秋》中的夸父《吕氏春秋·求人》篇中的“夸父”,既没有沿用“夸父逐日”,也没有沿用“夸父被杀”,而是沿用了《山海经·中山经》中关于“夸父之山”的叙事特征:“北至人正之国,夏海之穷,衡山之上,犬戎之国,夸父之野,禺强之所,积水、积石之山。”这里的“夸父之野”,指的正是《中山经》中的“夸父之山”,而“积石之山”则是《海外北经》中的“禹所积石之山”,也就是说基本上与夸父最为关键的“逐日”与“被杀”关系不大。夸父好了,文章有点长估计大家也看的够呛,这里总结一下:从这些古代文献典籍所记载的“夸父”神话叙事来看,《列子》、《淮南子》、《吕氏春秋》诸书中的“夸父”都来源于《山海经》。并且,这些书中对于“夸父”的描述,都是拣选自《山海经》中“夸父”的一方面或一部分,比如:《列子》取“夸父逐日”、《淮南子》取“夸父被杀”、《吕氏春秋》取“夸父之山”,也就是说关于“夸父”,在《山海经》中有多重叙事,为何后来仅流传了最为盛行的“夸父逐日”?考古山海经留个尾巴,静待下文!考古山海经系列持续更新,感兴趣小伙伴点个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80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