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中的可怖妖异的生物从何而来

有什么方法治疗白癜风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7375991.html

先秦乱世,诸子百家争鸣,所以这个时期先秦学者都著有不同类型的书籍。但是在这些史书中却没有一本与《山海经》类似的,这可以说是华夏文明中一部世间罕见,奇伟瑰怪的作品,并且这也是我国现存的将神话资料留存的最为完整的一部史书。此外,相传《山海经》的作品是夏禹、伯益所著,可后来更多的学者认为这本史书的作者并非为两人一时所著,由于无可考证,这也为《山海经》更增添了一份神秘之感。

《山海经》:先秦古籍

《山海经》是以地理位置为轴,向外延伸展开的,所记录的内容事件是从南边开始的,再向西至北,到达九州。要说到《山海经》中什么样的内容最为人津津乐道,那一定是书中所记载的那75种异兽形象。早年间的《山海经》是配有图画的,所以晋代学者才会在旁边写上“今图作赤鸟”这类的批注,但古人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那就是虽然书中有异兽的画像,可这些生物却并非都是现实中真实存在的,就像宋代学者朱熹说的那样,“疑本依图画而为之,非实记载此处有此物也”。那么,这些异兽的形象又是从何而来?

《山海经》中的异兽图画

实际上,《山海经》中的那些诡秘的异兽要么是因幻想而生的生物,要么就是几种动物揉杂而成的形象,这些异兽的出现其实也恰好证明了先民对自然世界已经有了初步探索。在这本带有神话色彩的史书中,九尾狐的形象应该说是深入人心吧,书中是这样写的,“又东三百里,曰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能食人;食者不蛊”。这段文字的意思就是传言在青丘之上居住着九尾狐,这种异兽会吃人,但是人类吃了它的肉呢?却也能抗拒蛊毒。而在《山海经》中出现的九尾狐并非祥瑞之兽,最初的形象是会害人的妖异,直到晋朝学者在给这本史书写批注之时,才将九尾狐认为是瑞兽。到了汉代,九尾狐已经成为了西王母神话家族中的一位成员了,时常会与西王母一起出现在壁画之上。可是等到了唐朝年间,九尾狐却变成了蛊惑人心的妖兽了,在明代的《封神演义》中九尾狐则是附身到了纣王宠妃妲己身上,成为了祸国殃民的祸水。

九尾狐

《山海经》中除了九尾狐外,还构想出了许多从未听闻的异兽,更有很多被异化的异兽形象,如“羊面人身,虎齿人爪”,这些可怖的生物为何会出现呢?其一是证明了华夏先人有着无尽的想象力,其二似乎是在表达对异族的歧视!为何会这样说呢?《左传》有云,“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在古代不同的部族之间是相互排斥的,所以那些异兽就成为了异族的象征,将本族的形象塑造得完美无缺,将他族的形象描绘得妖邪丑陋,甚至还要将其与可怖的动物结合在一起,于是就有了那些人首动物身的异兽形象。

《山海经》中的人首异兽

《山海经》中的异兽它们有着特殊的文化含义,有的是在现实动物的基础上加以夸张的塑造手法,将其变成一种闻所未闻的异兽,比如书中的“其状如鸡而三首六目”,鸡?是寻常可见的生物,但是“三首六目”的鸡却是异兽。而有的异兽则是利用不同动物的躯干拼接而成的,如“其状如禺而又鬣,牛尾、文臂、马蹄”的足訾。当然了,也有那些凭空幻想而生的异兽,这类生物的出现是为了凸显其神秘和灵性。《山海经》之所以特别,不单单是它构建了一个奇艺庞大的上古神话世界,同时它也代表了华夏的文明历史!

足訾

参考文献

1、《山海经》异兽形象元素在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2、基于虚拟现实艺术的《山海经》神怪形象再设计及研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7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