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山海经》它是中国哲学启蒙的内燃机,它不并不是一部纯粹的神话存在。
插图出自于杉泽的《观山海》。
路线图出自于徐客的白话彩图《山海经》。
讙注解西次三经:
《西次三经》中记载了从“崇吾山”到“翼望山”共二十三座山的地理分布、山川风貌。
它们大致分布在今天的新疆、甘肃、青海、内蒙古一带。
白话文:
从泑山往西行一百里水路,即是翼望山,山上没有花草树木,到处是金属矿物和玉石。
山中有一种像狸猫的野兽,只长着一只眼睛和三条尾巴,名字叫讙,它发出的声音能掩盖一百种动物的鸣叫,人若是饲养它可以避免凶邪,它的肉还能治人的黄疸病。
注释:
夺:指超过,盖过的意思。瘅(dàn):通“疸”,指黄疸病。狸:指狸猫。讙:读音,huān。泑(yōu)山:一说今西北新疆的火焰山。
讙:
一、明、清代,文人墨客眼中的讙
,万历二十一年(公元)编纂的格致丛书本《山海经图》,讙为狸猫形,独目且纵排,三条粗壮的尾巴高高翘起,正于下坡大步踏行。
,雍正四年(公元)编撰的《古今图书集成·边裔典·禽虫典·神异典》,讙为狸猫形,两只眼睛,四肢较为健硕,一条板面式的尾巴直立着,正踏着威严的步伐。
明、清·讙二、讙,到底是什么动物?
“讙”对标当今的动物,有两种:狸猫、獾。
“獾”是这样的:
獾体型粗壮,四肢短小,耳短眼小脖子粗且有猪鼻,整体毛色为黑褐色与白色相杂,头部中央及两侧有三条白色条纹。
獾“狸猫”是这样的:
狸猫比家猫大一倍,全身毛色较为一致,背部呈黄色,眼睛的周围有黄白色的纹,耳朵的背面为粉红棕色,耳尖为褐色,眼睛大且明亮。
狸猫综上,结合两者的外貌特征,当下的獾应该可以出局了,狸猫的外形更靠近“讙”,但没有“一眼三尾”,笔者认为“一眼三尾”的讙在上古时期未必不是真存在。
三、讙,如何能治黄疸病?
先秦·《素问·平人气象论》记载“溺黄赤,安卧者,黄疸……目黄者曰黄疸。”。
由此可见,最早的黄疸病的临床表现是“目黄”。
根据现代医学临床经验来看,诱发黄疸的一般因素:代谢紊乱引起的溶血性贫血、败血症引起的黄疸,其病根在肝。
这种类型的病,如果从食疗着手的话,医生一般会建议,摄入大量的高蛋白和热量食物来综合病毒的蔓延,历来动物的肉质大多数情况下含有高蛋白且热量高,讙也不例外。
我们当下的黄疸病,如果仅此“治疗”是远远不够不够的。
笔者认为,“瘅”是后世文人转义的,山海经中的“瘅”字,也许是它的病状符合了现代医学下黄疸病的某种特征,而且还是轻微的,这才有食疗治愈。
冀望山:
根据山海经原文记载,冀望山理论上的位置在今天的新疆境内。
此山,有丰富的金色矿物质和美玉,但是没有花草树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