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好”系列家庭教育课程》重磅上线
家庭教育大咖为家长们带来精彩课程
新春佳节临近,在这个新旧交替的时节,很多家庭开始为过新年进行准备,此时,不妨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传统文化,和孩子们一起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故事带给我们的新知与力量。
在接下来的宁姐空中课堂,将带领广大家庭走进中国传统文化—历史课程系列,通过了解中国上古时期的人物脉络,探寻故事背后的秘密,丰富孩子的想象力,让思维更加灵活百变!
本期专家
13:10夸父是谁?
上一节课我们讲到应龙,应龙在黄帝和蚩尤发生战争的时候,帮忙打败了蚩尤,同时在这场战争中还有巨人族的参与,这个巨人族叫“夸父国”。巨人族帮助蚩尤来和黄帝斗争,但是最后失败了,随后应龙把夸父杀死了,那么这个夸父他不是一个人,他其实是整个巨人族的代称。曾经有一个巨人族的首领,和太阳发生了一次剧烈的争斗,今天所讲的夸父逐日,事实上的理解是驱逐,在所有的图画或者神话里,看到夸父手中都拿了一根拐杖,如果说走路都需要带拐杖,又如何去追赶太阳?所以说,他的“拐杖”并不是现实中的拐杖,而是权杖,是他的法器,也是他的武器,他依靠手里的权杖,与太阳作战。
夸父为什么要逐日?
第一种情况,因干旱而驱逐。太阳不下雨,那么就必须由部落长老来做法,与太阳搏斗,从而赶走太阳。
第二种情况,在中国古代不像现在,看手机就能知道今天的日期和时间,在古代不是这样子的,古代没有没有钟表,如何判断时间呢?在最早的时候叫“立杆测影”,就是在地上立一根杆子,看太阳照到这个杆子上的影子长短、方向来判断几点钟,到正午影子是最直正。最早的时候,大家会慢慢居住在围绕杆子的周围,也就是一个村落的中间。这个杆子又称为“表目”,就像我们今天看时间的表。而夸父手中的权杖,相当于立在地上的杆子,夸父守着这个杆子来观察时间,观察太阳的影子。所以说,他要追逐这个太阳的影子,判断时间,从而告诉所有人。据说中国的钟,就是从“立杆测影”而来的。
第三种情况,在古代有崇拜太阳的部落,也可能夸父的这个部落和崇拜太阳的一个部落发生了战争,把这样古代的战争用这种口口相传神话的方式,流传于后世。所以夸父族中,其实有多重的文化、神话、历史、天文方面的解读,包含了种种古人的历史文化智慧。
“精卫填海”说的是什么故事?
炎帝的小女儿到东海游玩时,不小心被大海淹死了,后来她变成一只小鸟叫“精卫”。关于精卫,《山海经》里有非常有意思的记载,她长得黑黑的,像小乌鸦。她有一个特性,就是在她淹死这个地方,她坚决不喝这里面的水,而是一直衔着小石子小木块去填这个海,“精卫填海”是我们中国神话中特别有名的一个神话。
精卫的姐姐是谁?
流传着什么样的故事?
精卫两个姐姐,一个叫瑶姬,“瑶”是美玉的意思,她也是炎帝的女儿,她没有结婚就去世了,葬在巫山这个地方,她的身体化成一种草,叫“?草”,这个草有着神奇的功效,佩戴在身上,就会使得自己特别的有吸引力,特别美。另外,还有这样一个传说,楚怀王到巫山游玩的时候,梦见了瑶姬神女,在宋玉写的《高唐赋》中有记载,二人相遇相会的故事,从而名传后世。
精卫还有一个姐姐,她从小学习飞升之术,能够在云雨之中穿行。忽然有一天,她住到桑树上去了,搭房子后,就在桑树上不下来了,有时候是女孩的模样,有时候变成一个白色的喜鹊。炎帝很焦虑,希望她从树上下来,为了逼她从树上下来,他放火烧树,结果房子烧了后,她就乘着火光飞升消失了。那么这个桑树,后来被称为“帝女桑”,在《山海经》里也是有记载的。
中国古代神话之间有关联性吗?
精卫姐姐的老师叫赤松子,赤松子据说曾经是尧,是负责降雨的人,他经常去拜访西王母,而帝女后来跟她的老师尧修炼,我们会发现,中国的神话是碎片化的,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看似互相之间一点关系都没有,实际上它们互相之间是有关系的,比如说精卫和夸父是一个族,都是炎帝的后代。精卫和瑶姬、帝女,她们是一家人,在以前读神话的时候,从来没有把他们联系起来,因为在《山海经》里神话都是断裂的,并不会讲互相之间有什么关系,但我们把上古时代的书全部拿过来对照,慢慢去寻找蛛丝马迹,就发现可以把它编织成一个非常庞大的网,脉络会非常清晰,所以说,我们中国的神话并不是碎片化的,内在是有很深的文化渊源。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全国妇联“十四五“时期妇联事业发展规划中也提出要求,开发家庭教育指导手册、制作线上服务产品、深化家庭亲子阅读等主题实践活动,开展品德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健康教育等,培养儿童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
南京市妇联的家庭教育知名服务品牌——“宁姐空中课堂”新一季课程内容将邀请家庭教育大咖,围绕“好家风”、“好家教”、“好传承”三大课程板块,与家长一起探讨孩子的“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的养成。
课程系列
01好家风系列
成功父母的家庭育儿故事、听祖辈们讲述好家风故事等;
02好家教系列
家庭劳动课程、艺术素养启蒙课程、亲子陪伴沟通课程、生活能力培养课程、行为习惯养成课程等;
03好传承系列
中国传统文化系列课程、教育家的家庭教育课程、历史名人的家庭教育课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