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悠久的《山海经》:十二万年以前古代人类在核战争后地理与生物调查报告?
中国志异之作《山海经》一直被视为一本荒诞不经的书,汉代太史令司马迁曾称其著述离经叛道,写《史记》时不敢参照。现代文学家鲁迅也在其《中国小说史略》里称其为“古之巫书”,即为不可靠的古文。
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发现《山海经》中的一些传说,很有可能是真的,里面记载的种种异兽可能是真实存在过的,这是怎么回事呢?
一、《山海经》是否是远古时期的山川地理、植物和动物的调查报告?
最近几年,许多中外的研究者都把《山海经》当成了一本珍贵的地理和生物典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观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山海经》五部《山经》中每一座山都详细的介绍了其地理位置、物产和他的用途,这明明是大陆地理和生物资源勘查报告。
第一,《山海经》中的一些东西,与生灵的认知不符,但也有一些确是真的存在。
《西山经》中有一种奇异的生物,名为“文鳐鱼”,山海经上是这么介绍的“状如鲤鱼,鱼身鸟翼,苍文而白首赤喙,常行西海,游于东海,以夜飞,其音如鸾鸡。”事实上,这条鱼和温暖海域的“飞鱼”很相似,都是生活在温暖水域中的一种,它们有着类似于鸟类翅膀的胸鳍,游泳速度很快,一跃就是十多米高,经常在夜晚活动,最远飞行可以达到四百米,两者的外形非常接近。
其次,在《北山经》中有一种奇异的生物,名为“飞鼠”,据说鼠首兔子身,有翼。事实上,“飞鼠”和在东南亚、欧亚大陆、北美洲“鼯鼠”很是相似,唯一不同的是,这种鼯鼠的翅膀是一层“飞膜”,这种飞膜可以让它在树上滑行,但无法飞行。
第二,《山海经》中所说的每一座山峰,都是真的。
《山海经》中的南山经,北山经,西山经,有“会稽山”,“太行山”,“昆仑山”的记载,在中国浙江,河北,新疆三大名山。根据这些证据,不难发现,《山海经》中的南、北、西、中四大山经,分别记录了我国的南、西、中、北四大山脉。
而东山经则与美洲西部山区相呼应,位于大平洋对面。最近几年,一名美国学者,名叫亨莉埃特·默茨,根据《山海经·东山经》,在美洲西部的群山中,发现了《东山经》中所说的四列山脉。
《山海经》记载的凶物,真的存在过?是核战之后的遗骸?
二、《山海经》不但是一份详细的资料,而且还是核战争的史料记载?
大西洋上的亚特兰蒂斯大陆,许多人都听说了,太平洋上有一块叫作姆大陆的大陆,还有一个被核弹摧毁的古老的文明,被命名为“太阳帝国”。恰巧,最近几年,人们发现了许多关于史前文明的战争的遗迹,例如中非发现20亿年前的核反应堆,以及全球各地发现的核弹残骸,都证明了史前世界曾经发生过核战。
第一、五卷《山经》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姆大陆”曾经是太平洋上的一个事实。
《山经》里的所有山河和植物都集中在南山经,中山经,北山经,东山经,就是我国南部的山脉,中部的山脉,北方的山脉,美洲的西部山脉。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围绕着太平洋周边的陆地上。
换句话说,在太平洋上,很有可能发生过一次核爆炸,导致了整个太平洋地区的所有生物都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所有的植被都被烧毁了。
第二点,《山海经》中所说的这些生物,都是在史前核战之后,才会出现的。
不久前,美国考古学家大卫·理查曾以“玻璃化”的方式,对《山海经》中所描述的异兽,进行了一项新的推论:这些动物有可能都是史前核战争之后变异而成的生物。
换句话说,在太平洋“姆大陆”这个史前文明被摧毁后,核辐射很长一段时间影响了周边地区,造成了生物的遗传突变,造成了一种荒芜的生态,出现了《山海经》中记载的一只眼睛,多只眼睛,九条尾巴,四只耳朵,还有双头蛇,九尾狐……这些都很熟悉吧?就像现在那些因为核辐射而发生了异变的生物,虽然异兽的数量很多,但从来没有提到它们繁衍后代,因为核辐射的生物,是不可能繁殖的。
《山海经》中,也有不少关于尸变的画面:有赤裸着身体的丑陋女尸,有獠牙虎尾的先民之尸,有长着人头兽身的厉鬼,也有类似于现在的变异丧尸。
另外,在各个文明的传说中,都会提及一种“炸弹”,例如印度的《摩诃婆罗多》中,就有一枚类似于核弹的画面,那是一支由天空落下的钢箭,将大地撕裂;中国的《淮南子·览冥训》则对此作了详细的描述:
“望古之际,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炎炎而不灭,水泱泱而不息”
也就是说,地震、火山、海啸等恐怖的天灾同时发生,相当于一次大规模的核弹轰炸,让地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后来,又有了关于女娲娘娘的故事,现在看来,女娲等先祖就是核战的幸存者。
总之,从美国的大卫·理查和亨利·默茨的研究来看,再加上不同文明的神话传说与历史记载,基本上可以肯定,《山海经》就是史前文明在太平洋的核战中被击沉的“史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