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为什么就是不愿出来做大官呢理由其实很

庄子,名周,其名字就是庄周,不过后人多尊称其为庄子。庄子是战国时期宋国蒙地人,据说庄子的先祖为春秋时期宋国的第十一任国君宋戴公(公元前年~前年在位),算是宋国宗室后裔。不过,等到了庄子这一代,经过十几代的时间,早已经与宋国的普通百姓无异。

对于庄子学识才华,现代的人从字数多达十几万的《庄子》一书就可见一二,鲁迅先生就曾在《汉文学史纲要》讲义中称赞庄子“其文则汪洋捭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可以说,在战国后期,庄子汪洋捭阖的文风绝对是独领风骚、一览众山小。

在《史记·老子韩非子列传》中,太史公也为庄子立了传。不过庄子的传记是附在老子传记之后,虽然庄子在史记中的传记只有短短的两百多字,但其内容还是相当丰富的。

在《史记》中,司马迁称庄子“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太史公说,庄子这个人学识无所不包,但若要追根溯源的话,庄子的思想根源还是老子的“道”。所以庄子留下十几万字的著作,大多数都是寓言故事罢了。

也许正是因为庄子的思想根源来自老子,所以太史公才把庄子的传记附在老子传记之后,这也符合太史公一贯的著书风格。也正是因为庄子和老子的思想根源相近,又同时归到了道家学派的体系,这才有了后世的“老庄”一说。

关于庄子的仕途生涯,史书的记载极少,仅仅在《史记》中,太史公提及庄子曾经做过宋国蒙地漆园的小吏。换句话说,庄子可以考据的做官经历只有在宋国蒙地漆园做过最基层的小吏。

除了做过漆园小吏的经历外,庄子不再出来做过任何官职,就算楚王派使臣来邀请,庄子也是一概不去。那么,庄子为什么就是不愿出来做大官呢?我们可以说从三个小故事中找到其中的答案。

第一个小故事出自《史记·老子韩非子列传》中,其中留有这样一段文字: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楚威王听说宋国的庄子非常的贤能有才华,就派遣使者携带大量的金银珠宝来聘请庄子去楚国作大官,甚至许诺聘请庄子为楚国的卿相。然而结果是庄子笑着对使者说了这么一段话。

“千两黄金,确实非常的贵重;卿相的地位,也确实非常的尊贵。然而你们没有见过天子在祭祀山川鬼神时所用的牺牛吗?这些牛被好吃好喝饲养了很多年,然后还被穿上彩绣的衣服,其最终的结果竟是被当作祭品宰杀后送入太庙。等到了那个时刻,就算是还想做一只小猪,还能办得到吗?你们还是赶快离去吧,不要来打扰我。我宁愿在脏兮兮的小沟渠里自由自在的游戏,也不愿意作一个被国君所拘束。我终身都不会再出来做官的,以使我的心智不愉快。”

在庄子看来,出来做官的话,确实是能够获得财富与地位,但也可能随时有生命危险,毕竟伴君如伴虎,弄不好就是死无葬身之地。而且如果是出来做大官的话,那就为官职所束缚,不再能够自由自在的生活了。

第二个故事出自《庄子·秋水》,原文写到: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庄子独自一人在濮水钓鱼,楚王派了两个大夫使者去邀请庄子来楚国做官,使者们来到濮水边后,就对庄子说:“我想希望您能够为楚国境内的事情操操心。”庄子也明白他们是要来请自己去楚国做官。

于是庄子发挥起了其讲故事的专长,开始给楚国使者们讲故事了。庄子就对使者们说:“我听说楚国有一个神龟,被杀死的时候已经活了三千多年了。楚王把它用精致的箱子装着,用精美的丝巾盖在上面,并且把它做成标本珍藏在宗庙里。那么问题来了,这只神龟,到底是宁愿死去仅仅为了留下骨骸而显示尊贵呢?还是宁愿活着在泥水里摇曳着自己的尾巴呢?”

这两位使者头口而出的回答到:“当然是宁愿活着在泥水里摇曳着自己的尾巴”毕竟好死不如赖活着嘛。没想到,庄子紧接着就对答到:“你们还是回去吧!我也是宁愿活着在泥水里摇曳着自己的尾巴”说到底,庄子还是不愿意出来做官,不愿意被官职所束缚,他所希望的是自由自在的活着。

第三个故事也是出自《庄子·秋水》之中,原文这样写到: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庄子的好朋友惠施在一个很小的诸侯国梁国做相国,庄子就去拜访了一下老朋友惠施。没想到就有人对惠施说:“你的好朋友庄子来梁国,目的就是为了取代您,自己来作梁国的相国。”

惠施一听身边的人这样说,有点害怕,怀疑这是不是真的,于是在梁国搜索了三天三夜想把庄子给找出来。没想到庄子自己就去见了惠施,并且又开始发挥自己的特长,开始给惠施讲故事了。

庄子对惠施说:“南方有一种高贵的鸟,它的名字叫做鹓雏(《山海经·南山经》中一种类似凤凰的鸟类)。当这种高贵的鹓雏从南海飞向北海的时候,不是在梧桐树上时,它不会休息的;不是精美的食物,它是不会吃的;不是甘甜的泉水,它也是不会喝的。”

“但是,如今有一只鹰嘴里叼着一只已经开始腐败的老鼠,在鹓雏从它身边飞过时,这只鹰竟然还以为鹓雏会看上它嘴里的腐败的老鼠。甚至仰而视之,并且恐吓鹓雏。今天你难道是想用你的梁国的国相之位来恐吓我吗?”

这个“鹓雏与鹰”故事很有意思,在庄子看来,世人所看重的官位,在他眼里就像那已经腐败的老鼠一样让人恶心。从这点看来,庄子是不屑于出来做大官的,不仅没意思,还会玷污自己高贵的人格。

总的来说,庄子为什么就是不愿出来做大官呢?主要有三大理由。第一,有一定的风险性,伴君如伴虎;第二,不自由,为官位所束缚自己不值得;第三,庄子具有超乎世俗的人格魅力,根本看不上这些官职,没意思。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24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