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之神怪异兽

《游戏原型手工塑造》课程已结课,这次课程是以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经典为目的,结合课程大纲要求,选取了《山海经》作为主题创作的素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美术教育资源,在教学中融入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可以使学生有效地掌握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汲取传统文化的艺术精华,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热情,还能促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同时传统文化的丰富性与多样性可以激发出学生们的创新思维,增强学生们的创造力。我认为非常有意义。

通过研究《山海经》神怪异兽形象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与动手能力,增强综合素养。在创作的过程中融入各种粘土的成型技法教学,其中运用了陶瓷粘土、树脂粘土、超轻粘土、软陶粘土等多种材料,各种工艺,以粘土为媒介进行创作学习。以《山海经》中神怪异兽形象为切入点,以创意思维为主导,既能掌握各种粘土的成型技法、又要培养学生们的造型动手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创作热情,还能了解我国“三大奇书之一”的《山海经》的相关内容,增强学生们对于神怪异兽的认知范围。

《山海经》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最具有历史感的书籍,因其内容的怪诞而被誉为我国“三大奇书”之一。仅从文献资料的角度讲,《山海经》就以较为完好的保存程度,占据重要地位。《山海经》成书于战国时期,包含着关于上古地理、历史、神话、天文、动物、植物、医学、宗教以及人类学、民族学、海洋学和科技史等方面的诸多内容,被誉为上古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山海经》展示的是远古的文化,记录的是大荒时期的生活状况与人们的思想活动,勾勒出了上古时期的文明与文化状态,体现出古代先民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为后世提供了许多有用的信息。《山海经》里面对于神怪异兽的描述妙趣横生,极具美学价值与人文价值,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美术教学资源。

在阅读《山海经》后,同学们对书中描写的许多华夏上古极具魅力的山川风貌、民俗民风、神话传说产生了浓厚兴趣,并且根据描述的异兽形象为基础展开游戏原型的手工塑造,从而吸引了大家对《山海经》的阅读兴趣。其中书里有各种形态各异的神怪异兽,扩大学生们的认知范围,激发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被同学们广泛应用于作品创作中。

同学们在创作中深挖华夏优秀传统文化,在文本原有的简洁描述中加入民间传说,以及个人想象,将山海经中的文化符号实体化、具象化,用自己的想法与方式表现出来,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价值,加强了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同时深刻感受到我国的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行文化传承,建立民族文化自豪感。

目前创作作品均已完成,并于美术学院一楼展示,创作过程中同学们尽自己所能展示《山海经》的魅力,布展过程中同学们齐心协力,力求给观者更好的体验与感受。为了不能来现场观摩的朋友观赏特在此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