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怪们的前世今生

刘军连挂号 http://pf.39.net/bdfyy/zjdy/210825/9359987.html

一说起妖怪,总是会想起小时候看的《西游记》里,悟空的那句“妖怪,哪里逃!”仅仅一句话,思绪便不由自主地回到那一个个场景中,悟空的语音语调,各路妖怪的打斗计谋……全都在脑海中浮现而出。这部已不知看了几十遍的动画片,确实让人印象深刻。

说起妖怪呀,还有一本书不可不提,那便是《聊斋志异》。这部专程写魑魅魍魉的书,谁不知道那一两个经典的故事?比如《画皮》,比如《聂小倩》,比如《辛十四娘》等等,《聊斋志异》里的好多篇章都改编成了影视作品,像是我们熟知的《画皮》、《捉妖记》等等。

其实比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罗贯中的《西游记》更早的一本富于神话传说的古老奇书,便是中国先秦古籍《山海经》。我们从小便知道的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羿射九日,鲧禹治水等等,都是出自于《山海经》。

小时候我们会听很多神话故事,那里面有神仙,有妖怪,有鬼兽……有些故事惊心动魄,有些故事感天动地,可是你对他们真的了解吗?知晓他们的前世今生和来龙去脉吗?

那时候只是听故事,现在应该学会探寻他们“背后的故事”了。既然是妖怪们“背后的故事”,那就得找一本关于他们“背后的故事”的书来读。

恰巧在浙江有一位长期研究中国古典文化,喜野史笔记,爱奇闻轶事的自由撰稿人萧盛,他已出版《大清钱王》《大唐惊闻录》《天下苍生:嘉靖》等作品。这一次,他以中国古代妖怪文化为背景创作了全新妖怪原创故事集《中国妖怪录》,深入解读中国本土妖怪文化。

作者通过搜集和考证大量古籍资料,在那些熟悉的妖怪经典的故事中,注入新的元素,使其焕发新的光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读者打造全新的奇幻故事之旅。每篇故事后还附带出处等延伸资料,让你快速了解妖怪们的“前世今生”。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那些跌落“神坛”的妖怪们。

说起狐妖最入人心的便是明代许仲琳所写的《封神演义》中的苏妲己了,当然之前的妹喜,后来的褒姒、骊姬……总之凡是那些诱惑君王荒废朝政,甚至为她们做出一些危害江山社稷的事的宠妃,都被称之为狐狸精。

现今只要人们一说狐狸精,都知何意,在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的渲染下,狐狸已成为狡猾的代表,狐狸精已成为坏女人的代名词。

同样,与狐妖一样待遇的还有蛇妖。一谈论起蛇,大家首先想到的会是冷酷无比、无情无义,而说起蛇妖则会想起一个词语,蛇蝎美人,即容貌艳丽却心肠歹毒。

如果说以上是狐狸与蛇的“今生”话,其实在她们的“前世”她俩的“待遇”可是极高的。

《山海经》中曾这样记载狐狸:“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就是说,她虽吃人,但是人吃之也有驱邪的效果。

其实一直到汉代,狐狸一直是种祥瑞之兽,只不过从唐代开始,尤其是到了宋、元之后,狐狸及狐狸精才演变为现如今坏女人的代名词。

然而比狐狸更惨的还有蛇,在《山海经》中,曾有一句话是这样形容黄帝的形象的:“轩辕之国,人面蛇身。”其实不止黄帝,像是伏羲、女娲都是人首蛇身的形象,这足以说明在上古传说中,蛇是令人敬畏的。

只不过与狐狸一样,受到后世众多文学作品的影响,他俩便由此跌落“神坛”,似乎再无转圜的余地。真是不由地感叹一句,“神坛”易跌不易升啊。

但如若说论惨的话,还有一个妖怪,亦或是说他为神兽,比狐狸与蛇还要悲惨,他便是龙之儿子,睚眦。是的,他便是如你所想的,那个睚眦必报所指的睚眦。

睚眦是龙与豹交配后所生,他一出生便是豹首龙身,被父亲所嫌弃。然而他从未怨恨过父亲,十岁那年便向父亲提出要离家去闯一番事业。最终他帮助周武王姬发平定天下,却在武王论功行赏之时不辞而别。

在他留给武王的书信中,睚眦这样写到:睚眦本为龙子,因相貌奇异,为父看轻,不得已别母离家,寻明主以成大事,以正龙子之名,今事已成,别无留恋,归返天庭,望我王毋念。

睚眦的正名之行不仅得到了父亲的认可,也让“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成为一段佳话。他其实是善良的、可爱的,甚至可以算作是淡泊名利的,只不过睚眦后来演变为“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使得睚眦成了嗜血嗜杀等一切邪恶的化身。

虽然他们或因文学作品或因俗语俗话或经时间更迭,将其本来的善良、祥瑞演变为现今的邪恶、残暴,但好在我们有萧盛的《中国妖怪录》,我们通过它知晓了他们的前世今生,得以更全面、更完整地去认识他们、评价他们。

而同样,在此书中我们也不难看到那些历经千年而依然温暖人心的故事,比如我们的目连救母,还有那可爱的田螺姑娘……

这本致力于解读中国本土妖怪文化的中国妖怪故事集,不仅写妖怪,也写人心,也讲温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8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