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里夸父追日,夸父为什么存在不同

《夸父追日》是中国古代非常著名的神话故事。巨人夸父为了追上每天东升西落的太阳,他翻山越岭,一刻不停的奔跑,最终因为炎热而渴死了。他的行为表现出古人对夸父不惧艰辛,追逐光明精神的赞赏。

这个故事出自于《山海经》,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对这部先秦时期地理人物异志类著作的研究发现:在《山海经》的不同章节里所描述的夸父的死法有所不同。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情况呢?

我们知道《山海经》里描述的内容,表面上看似荒诞,充满了鬼神异兽的内容。不可否认的是,其中描述的地形地貌存在生物,很多在现实生活中都能找到与之相对应的实际存在的参照物。

这让越来越多的人相信,《山海经》绝不是无中生有的杜撰书籍,而是来源于先秦时期民众的共同记忆。

我们所熟知的《夸父追日》的故事记载于《山海经?海外北经》。里面对夸父的描述,前半部分就是他因为追逐太阳而渴死了,后半部分所记载的却被人们忽略了。

夸父自动向西追逐太阳,临死前他将手里的拐杖扔掉了,化作了邓林。根据学者们研究发现,这个“邓林”并非是森林,而是比肩而立的两棵树。这两棵树不远的地方还有一棵树,名叫寻木,这三棵树组成了一个三角形。

学者们在翻阅《山海经?大荒北经》时,又发现了另一段关于夸父的故事,里面所讲述的故事更加详细。

夸父的耳朵上挂着两条黄蛇,手里也抓着两条黄蛇。他追日影,因为炎热,喝光了河水,之后他就想到距离河水不远的大泽饮水,然而却死在了途中。而后应龙先杀了蚩尤,又杀了夸父。之后去了南方生活,因此,南方多雨水。

从大荒北经的描述中,能发现两处与海外北经不同:一是夸父追的是太阳的影子;二是夸父死了两次,一个人怎么会死去两次呢?这就让学者们犯了难。

山海经原著全集无删减彩绘版图解山海经珍藏版全18卷白话文注解小学生课外阅读书儿童版观山海异兽录京东月销量好评率99%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20.3购买

为了寻找答案,通过研究《淮南子》等书籍,最终在《列子》一书中找到了由大荒北经类似的关于夸父的描述。

在《列子?汤问》里,明确写出了夸父追的是日影,并在口渴时想要去大泽喝水,却渴死在了路上,这里没有提到夸父被应龙杀死的事。

面对不同书籍里存在矛盾表述的地方,学者们并没有放弃,继续在《山海经》里寻找线索。终于,在大荒东经里又发现了一段话父的故事。

应龙居住在南极之地,先后杀死了蚩尤和夸父。在这里没有提到夸父因逐日而渴死的事,结合上面有关夸父的不同描述,学者郑文光对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郑文光先生认为,根据夸父所追的并非是太阳而是日影,可以推断古人对于夸父的描述与古代天文学有关。

在古代,正是从测量日影开始,进行天文方面的研究。伴随着太阳东升西落的运行,人们发现阳光照射所产生的影,会随着太阳位置变动而发生长短变化。

而夸父正是先秦时期的一位天文学家,这个推论并不是胡说八道,而是有一定的根据的。大荒北经里提到了夸父从东方到西方,追着日影。这里的“追”字,在古语里不仅有追逐的意思,还有因循依据的含义。

有人提出,测量日影一天的变化,观测者并不需要追着太阳跑,为了达到观测的准确性,观测者必须要固定在一个位置不能移动。这不就和夸父追日被渴死相矛盾了吗?在这里,旁观者对于夸父观测日影一事是不理解的,存在着《山海经》将夸父神话的成分。

学者们对此提出,夸父是古代天文学家的最有力证据,就是他手里掉落的拐杖化作了两棵树,与附近的另一棵名为寻木的树形成了三角形。这三棵树正是古代天文学家在夏至观测日影固定方位所要利用的三根表目仪器。

在古代,八尺曰寻。“寻”字就是日影观测的基准长度。竖立在地面上的寻木,相当于日晷正中间的晷针。对于这个推论,有人提出,先不谈夸父被渴死的事,他之后被应龙所杀,前后既矛盾又离谱,这怎么解释呢?

学者们面对质疑,主要矛盾在大荒北经里。先是夸父追日影而渴死,而后又被曾经杀死了蚩尤的应龙所杀。

我们知道杀死蚩尤的是上古的轩辕氏黄帝。黄帝作为五帝之首,诛杀蚩尤,收服炎帝,逐步奠定了华夏民族的基础。

这里的应龙如果指的是黄帝所率领的部落,他通过部落之间的战争消灭了蚩尤部落。那么与蚩尤并列而立的夸父,很可能是指夸父部落族群。夸父部落遭受了蚩尤部落相同的命运,在战争中输给了黄帝部落,进而被消灭了。

那么在《山海经?大荒北经》里所提到的夸父,自然就要分开来看。前面观测日影而渴死的夸父,是一位古代天文学家,后面被应龙灭掉的夸父,指的是夸父族。

天文学家夸父是夸父族的一分子,在他为了探索科学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后,他的族群也被应龙所灭。这也能解释为何在《山海经》和《列子?汤问》里相同名字的夸父却有着不同的结局。

图解山海经全译全注山海经全解正版插画校注青少年书籍精选月销量¥79¥99打开百度APP立即扫码购买购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8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