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的作者是如何知道怪兽的药用价值

我们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历史十分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古流传下不少经典巨作,我个人最喜欢的,就要说《山海经》了,我在评论区里总会看到“山海经真实千古绝作呀”这类评论。可见很多人也对《山海经》是非常喜爱的。无论《山海经》是真实的还原了上古风貌,还是古人对神话世界的幻想,都不影响它的独特魅力。我个人对其中的各种怪兽,尤其非常感兴趣。对于《山海经》中记载的各种怪兽,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一种感觉,就是其中绝大部分怪兽,都是可以吃的。书中介绍完一种怪兽的习性、生活环境之后,往往以“食之”如何如何结尾。就连九尾狐这种,最后都是食之不蛊。所谓不蛊,就是不受邪气侵害。比如还有一种叫类的猴子,人吃了之后不会产生嫉妒之心。这都属于比较玄的效果,更多的就是可以治疗各种疑难杂症了。所以很多人也称《山海经》为上古食谱,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具体点说,更像是一部中医食疗宝典?毕竟连心理疾病都能治,可以说是非常全面了。那么《山海经》的作者是如何知道怪兽的药用价值的呢?说到药用价值,神农尝百草的神话传说,大家应该不陌生,传说神农氏为了解各种植物的药用价值,不惜亲身服用各种草药、植物,可以说是以身试毒,为人类的医疗事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和牺牲。既然神农可以尝百草,了解植物的药用价值,那么会不会有人专门品尝百兽,了解其药用价值呢?应该是有的,只不过没有相关的神话流传,或者说失传了也不一定,很可能这个人就是《山海经》的作者。当然《山海经》的作者到底是谁,这个还没有定论,不过也有一些蛛丝马迹,西汉刘歆的《上山海经表》中说,《山海经》跟大禹治水有关,传说当年大禹治水的时候,详细勘探了地理环境,并作了记录。而协助大禹治水的益和伯翳,负责驱赶野兽,给大山草木命名。后来益和伯翳就整理出了一部《山海经》,刘歆认为他们二人就是《山海经》的作者。虽然没有证据,但这个说法也是非常值得参考的。益和伯翳,现代经常会混淆为一个人,实际应该是两个人,益就是大禹禅让的继承人,二人都是大禹治水的得力助手。所以,益、伯翳就是《山海经》的作者,情理上来说,大禹肯定也有参与。那么“尝百兽”这个事,应该就是大禹,或者说是大禹团队干的。治水非常辛苦,人们难免生各种各样的病,在广袤的原始山林中就地取材、猎食各种动物,也是很正常的,野味吃多了,就无意中发现了动物的食疗价值。这虽然不一定就是事情的真相,但理论上各方面都说的通。由于《山海经》中的动物过于奇特,灭绝的速度也可能很快,所以食疗的价值远不如草药来的实用,所以这个功劳并没有被人认领,也远不如神农出名。如果解开神话的外衣,可能神农并没有尝过百草,大禹也没有吃过百兽,我更倾向于这是无数普通人通过生活实践,总结的经验,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而神农、大禹,其实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一种具体表现。我是咸鱼道长,感谢您的支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8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