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关于“斯人”还是“是人”,网友们已经吵翻了天。话题#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还是斯人#10月27日登上微博热搜榜第一位,当天阅读量直逼四亿。
此次争论源自日前一位网友发布的文章《出大事了,我们这个时空的时间线似乎被人动了!》。文章中这位网友称记忆中初中时期背诵的课文“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变成了“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这一说法得到了海量网友的认可。
有媒体多方调查后发现,至少在北京出版社年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下册)、冀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和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语文》中,都曾出现过“斯人”的版本。
这两天,“斯人”还是“是人”,竟然成了舆论场最火的话题,几乎每个媒体都跟进报道这个事了,找教材的找教材,采访专家的采访专家,身边人还有各种群,都在讨论这个话题,可以说都把这个话题给做透了。在这个话题上,媒体们太拼了,这股拼劲,深究到底的劲头,确实值得肯定。
对于我个人来说,我清楚记着上学的时候教材里写的是“斯人”,但我对“是人”也有一定印象,且并不意外。我估计可能是在各种考试题中,遇到了“是人”的版本,而且我清楚知道,斯和是,在这里意思是一样的,都是这的意思。
这个事之所以会引发这么大的讨论,主要是因为很多人对“斯人”版本印象深刻,但现在大多版本都是“是人”,尤其是人教版的出版机构说,他们一直是“是人”,所以才让很多人怀疑是不是自己记忆错乱了,然后就去各种探究和打听,引发了很多人共鸣,这事也就火了。
但此事稍微深究一下,我们就知道,“时间线被动了”是一种现实错觉。真实原因并不难理解。以前不少省份使用的教材不是人教版,现在媒体调查也发现了,确实有一些教材使用的是“斯人”。
这不是就很好理解了,两个版本一直都有,存在于不同教材之中,不同地方的学生可能遇到的具体表述,是不同的,也就有了今天的所谓“谜团”。
其实,“斯人”还是“是人”成了舆论爆款,我并不特别关心,我觉得这不是一件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即使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