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五帝本纪里都讲了些什么訫立史

《五帝本纪》应该是《史记》的众多章节中时间跨度最长的一篇,自黄帝到舜,相距千余年。

《五帝本纪》把五位上古帝王浓缩到了一篇文章里,其简略程度是可想而知的,而关于这五位帝王的记述也是有所侧重的,如颛顼和帝喾的材料就很少,基本算是一笔带过,黄帝、尧、舜是着重来写的,尤其是舜,可谓浓墨重彩,一个人占据了《五帝本纪》近半篇幅。

在解读之前,先提供一张《五帝本纪》中的人物关系拓扑图,以方便捋清人物关系。

黄帝

《五帝本纪》开篇即讲黄帝,“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

前一句可能来自民间传说,因为先秦时人不会把“公孙”这样典型的“氏”称之为“姓”,后一句摘自《黄帝内经》,并稍加改动,将“登天”换成了“聪明”,《五帝本纪》的宗旨是不讲神明而只讲帝王。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有:“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黄帝内经(全彩精华版)京东月销量好评率99%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官方店¥11.6购买

接下来就是黄帝与炎帝、蚩尤之间的战争,其中神农氏的形象是没落的正统王权,因为“世衰”而“弗能征”,炎帝和蚩尤被看作是后崛起的敌对势力,其行为是“侵陵诸侯”,而黄帝就是在这个时候挺身而出的,担负起神农氏没尽到的责任,用《五帝本纪》的话来说,就是“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

结合这些角色之间的关系,有没有一种春秋诸侯争霸的既视感呢?其中神农氏相当于周王室,黄帝相当于晋国,而炎帝、蚩尤相当于楚国。

总之,在《五帝本纪》里,黄帝是被当作正统来看待的,是正义的,最后被诸侯推举为帝,代替了衰落的正统神农氏成为新的天下共主,“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而炎帝和蚩尤是作为反派出场的,成了黄帝登基的垫脚石。

黄帝是开创者,接下来就是传子嗣,《五帝本纪》收录了《国语》中记载的黄帝二十五子的说法,“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

《国语·晋语四》有:“黄帝之子二十五人,其同姓者二人而已;唯青阳与夷鼓皆为己姓。青阳,方雷氏之甥也。夷鼓,彤鱼氏之甥也。其同生而异姓者,四母之子别为十二姓。”

但太史公把这段理解成了“12+2”,于是有说黄帝十四子得姓,我们在此就不较真了。

这里着重讲的是“青阳”和“夷鼓”,“青阳”与方雷氏有关,显然对应的就是《山海经》里的昌意,但如此一来就无法解释“玄嚣”了,因为太史公需要送“玄嚣”去江水,所以,太史公可能在这里进行了一次创造,舍弃彤鱼氏的“夷鼓”,把“青阳”对应“玄嚣”,说成是黄帝与嫘祖的第二子,因为嫘祖是正妃,玄嚣也就根正苗红了,这显然是为玄嚣后裔接帝位做铺垫,如此一来就把青阳就一分为二了,成了昌意和玄嚣,玄嚣去江水,昌意去若水,两者就存在紧密关系了,于是黄帝这二十五子中影响最大的两个就成了:昌意和玄嚣(青阳)。

作为正统的黄帝的嫡系子孙显然也是正统,于是黄帝家族开始世代相传,就像前面那个拓扑图所体现的,《史记》里的“五帝”其实是一家人,分出两个支系,这两个支系交叉承袭帝位,而且都是黄帝与嫘祖之后,属于嫡系子孙。

颛顼

颛顼属于昌意支系,作为黄帝之孙的他成为继黄帝之后的第二个帝,《五帝本纪》中记载他与黄帝的关系如下:

帝颛顼高阳者,黄帝之孙而昌意之子也。

这句话的出处很可能是《山海经》,以现存的资料来看,《山海经》是唯一记载了黄帝与颛顼关系的材料,而且要比《五帝本纪》具体得多。

《山海经·海内经》载:“黄帝妻雷祖,生昌意。昌意降处若水,生韩流。韩流擢首、谨耳、人面、豕喙、麟身、渠股、豚止,取淖子曰阿女,生帝颛顼。”

但太史公在《五帝本纪》里删掉了颇显荒诞的“韩流”,于是有了颛顼为黄帝之孙的说法。同时,《五帝本纪》可能是受到《离骚》的影响,接受了颛顼即高阳的观点,作为颛顼之后的太史公自然知道楚人也是颛顼之后,而《离骚》开篇即“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淮南王刘安向武帝献《离骚》时,还有《离骚传》,言其作者为屈平,芈姓屈氏自然是颛顼之后,如此一来,高阳即颛顼,自此成定论,这个谜题在此就不展开了,也许只有刘安知道真相是什么。

帝喾

颛顼之后的第三个帝是帝喾,帝喾是黄帝的另一个儿子玄嚣的支系,太史公可能也找不到有关帝喾的太多材料,所以记载极其简略,可能是为了凑内容,堆砌了一些冗长而空洞的溢美之词。

《史记·五帝本纪》载:“高辛生而神灵,自言其名。普施利物,不于其身。聪以知远,明以察微。顺天之义,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取地之财而节用之,抚教万民而利诲之,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其色郁郁,其德嶷嶷。其动也时,其服也士。帝喾溉执中而遍天下,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从服。”

但也有一个关键点,就是把高辛等同于帝喾,于是帝喾就成了三大族群的始祖,分别是尧、商祖契、周祖弃,商祖出自高辛氏是《左传》所载。

《左传·昭公元年》有:“昔高辛氏有二子,伯曰阏伯,季曰实沈,居于旷林,不相能也。日寻干戈,以相征讨。后帝不臧,迁阏伯于商丘,主辰。商人是因。”

周人祭祀喾是《国语》所载。

《国语·展禽论祀爰居》载:“周人禘喾而郊稷。”

但太史公又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国语》中的另一条记载,“商人禘舜而祖契”,如此一来,契(阏伯)与弃也就共祖了,《左传》记载阏伯曾担任过陶唐氏火正,尧也就归为帝喾之子了。

帝喾传位于挚,挚之后才是尧,这个挚指的其实是少皞挚,这个人物在《左传》中有记载,是郯子的祖先。

《左传·昭公十七年》有:“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

先秦时期的“五方上帝”中是有少皞一席的,《五帝本纪》中把他安排成了帝喾的儿子,成为帝喾到尧的过渡者,“帝喾娶陈锋氏女,生放勋。娶娵訾氏女,生挚。帝喾崩,而挚代立。帝挚立,不善,而弟放勋立,是为帝尧。”,这也算是对“五方上帝”的致敬吧,其实,这段记载是有历史背景的,牵扯到北来的尧舜集团对东夷势力的征服。

帝尧

帝尧是《五帝本纪》重点写的人物,其内容主要取自《尚书·尧典》,甚至可以把《五帝本纪》中对尧的记载看作是太史公对《尧典》的解读,《尧典》虽然归为虞书,但应该是《尚书》诸篇中成文较晚的,其内容是典型的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

《尚书·尧典》有:“曰若稽古帝尧,曰放勋,钦、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克明峻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这段其实可以对照着《大学》来理解,属儒家的曾子学派,无非是《大学》讲理论,《尧典》讲应用。个人的看法是《尧典》成书是要晚于《大学》的,这里面有较多的整合和附会,其主旨不在历史,而是政治。

尧的功绩很多,其中最大的就是禅位于舜,这个是可信的,这是一种部落联盟的轮政制度。在《五帝本纪》里,这相当于尧把帝位又还给了昌意支系,这个说法值得商榷。

帝舜

舜是神一样的人物,有非常丰富的史料,所以太史公在写舜的时候手头资料过于丰富,还是以《尚书》为主,吸收了《左传》的记载,并且有接受了一些传说和众家文献的内容,典型的像儒家的《孟子》,墨家的《墨子》等,如此一来,舜这个人物的形象就很分裂。

讲忠孝,甚至是愚孝。

《五帝本纪》有:舜父瞽叟盲,而舜母死,瞽叟更娶妻而生象,象傲。瞽叟爱后妻子,常欲杀舜,舜避逃;及有小过,则受罪。顺事父及后母与弟,日以笃谨,匪有解。

这取材于《孟子》。

讲亲力亲为,耕作捕鱼。

《五帝本纪》有: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作什器于寿丘,就时于负夏。

这取材于《墨子》。

讲功绩,驱逐“四凶”,征讨“三苗”。

《五帝本纪》有:昔帝鸿氏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慝,天下谓之浑沌。少暤氏有不才子,毁信恶忠,崇饰恶言,天下谓之穷奇。颛顼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天下谓之檮杌。此三族世忧之。至于尧,尧未能去。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天下谓之饕餮。天下恶之,比之三凶。舜宾于四门,乃流四凶族,迁于四裔,以御螭魅,于是四门辟,言毋凶人也。

这取材于《左传》。

讲施政治国。

《五帝本纪》有:此二十二人咸成厥功:皋陶为大理,平,民各伏得其实;伯夷主礼,上下咸让;垂主工师,百工致功;益主虞,山泽辟;弃主稷,百谷时茂;契主司徒,百姓亲和;龙主宾客,远人至;十二牧行而九州莫敢辟违;唯禹之功为大,披九山,通九泽,决九河,定九州,各以其职来贡,不失厥宜。方五千里,至于荒服。南抚交趾、北发,西戎、析枝、渠廋、氐、羌,北山戎、发、息慎,东长、鸟夷,四海之内咸戴帝舜之功。于是禹乃兴九招之乐,致异物,凤皇来翔。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

这取材于《尚书》。

也就是说,舜相当于集道德楷模、军事天才、政治领袖、勤恳农民标签于一身,这哪里是人,简直是神,自古以来,能与舜相比的人不曾有过,也不可能有过,因为有些标签本身就是相矛盾的。如果非得在历史上找一个能与舜相接近的,也许只有王莽了,除了军事天才,其它三个标签是可以勉强贴上的。

小结

拆解《五帝本纪》不是否定“五帝”的存在,相反,我坚信“五帝”是存在的,只是希望大家不要过于迷信《史记》,至少不要迷信《五帝本纪》,《五帝本纪》是真假材料杂糅的,其中取自《左传》、《国语》和《山海经》的部分最可靠,太史公实地走访得到的民间传说也是比较可信的,取自《尚书》的内容真假参半,而取自《孟子》及其它儒家文献的内容的可信度都不高,因为孟子讲的舜压根就不是孔子讲的舜,孔子讲的舜是政治领袖,与《尚书》的立场相近。

《论语》有: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而孟子讲的舜是道德楷模,来自他的老家东夷。

最不可信的自然是以政治正确为宗旨进行的上古人物大整合,这个工作不一定是太史公所为,但太史公采信了这些有目的的整合,当然,这并不是什么过错,对一个具体的时代而言,时代的需要远比历史的客观更重要,但是作为后来者,我们不能还迷信过往时代的那个“需要”。

史记(套装共10册)(二十四史繁体竖排)京东月销量好评率98%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官方店¥.9购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3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