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月1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炫酷推出《中国奇谭》,仅更新两集,就赢得了9.6的豆瓣高分。
在“小破站”热门国创榜上,它甚至超越了“超级IP”《三体》和(播放量13.4亿的)《凡人修仙传》,名列冠军。
《中国奇谭》为何如此受欢迎?大概“粉丝团”是关键。
《凡人修仙传》年开更,积累了13年的书粉,《三体》在全球都有粉丝,但他们的“粉丝团”规模仍然比不上“上美影”。
“上美影”不只是影响了一代人。
50、60后的童年看过《小蝌蚪找妈妈》《大闹天宫》(-年出品);
70、80后童年,有《哪吒闹海》《九色鹿》《雪孩子》《猴子捞月》《葫芦兄弟》陪伴(年-年)。
90后、00后对“上美影”也不陌生,因为他们有《大耳朵图图》(年出品)……
“上美影”动画之所以能给人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是因它高超的审美。
不管从画风、故事还是文化上,它总是能做到高屋建瓴:
除了上美影,谁有那个文化底蕴,能根据敦煌壁画(《鹿王本生》)设计一个动画片?
“两个和尚”的民间谚语故事,怎么就能改编成让丹麦都服气的《三个和尚》?
根据齐白石的一幅画,竟创造了享誉世界的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导演是怎么做到的?
时隔18年,上美影终于再推出了《中国奇谭》。一出手网民就GET到了,从前的“绝世审美”还没丢。
01画风:从五代到宋代,老祖宗好东西太多
中国人看中国画,即使非专业人士也能看懂个七七八八八:宋人的花鸟、陈老莲的人物、齐白石的草虫,怎么看都好看。
我们之所以《中国奇谭》觉得美,就是因它深入了中国画美学精髓。
《鹅鹅鹅》采用了极具空幻感的构图:山水风景在云烟之中缥缈灵动,与人同质,仿佛是一个整体。
在一个气化氤氲的世界中,我们随着“穷书生”的视野,看到了山——
那是中国画的最经典的皴法“披麻皴”,由五代画家董源创始(用麻绳般的线条表现山石结构纹理)。
书生遇到狐妖后,狐妖要他背他去一座山。那座山的画法,叫“雨点皴",“发明者”是北宋画家范宽(雨点皴常用来表现江南山水)。
书生看到的松树,树干之画法叫“鱼鳞纹”,是《芥子园画谱》的“经典课程”;
书生与狐狸乘船,托船之水,借鉴的是宋画《赤壁赋》。
兔妖现形爬上梅花树,兔身和背景的画法,叫“分染”;
兔妖放出“心上人”,却害怕狐妖醒了发现,就变出一道屏风隔在二人中间……
那屏风是经典的宋画“款式”——柔和温雅的底色、清丽脱俗的花鸟。
这幅图的灵感不用说了,宋徽宗的《瑞鹤图》是也。
《小妖怪的夏天》虽非水墨风,但“偷师”国画名作之处也不少,比如青绿山水、村庄房屋。
老祖宗真的有太多好东西,让我们后人可以随便取用,但此“老本”也非谁都有能力吃——必须要创作者有一定的绘画底蕴。
拿这块小猪妖躲避的石头来说,如非看和懂山水写意,怎能知道如何用“笔刷”勾勒出这样的绝美石头轮廓?
没有对笔墨的理解,轮廓线就会勾成这样……
可以说,在画风上,《中国奇谭》做到的,绝不是形似,而是神似。
02故事:有现实意义的“新编”,我们终于不只迷恋特效了
近几年,中国动画片和动画电影有三大窘境:1、特效豪华,但故事讲不好;2、价值观与现实严重脱节;3、严重依赖神话改编,原创度不够。
一些3D动画电影动辄花费数亿大,故事却总是捉襟见肘。除了《哪吒之魔童降世》获得过8.4的高分,其它的大多数动画电影都没过7分。
剧情太贫瘠,使动画更像“假大空的中国风堆砌”。
“编剧给美术们跪下磕头吧!”
“剧情那叫一个乱啊,杨戬作为主人公没有任何核心诉求?”
所以,当《中国奇谭》的小猪妖刚出场10分钟就让观笑着心疼、心酸着流泪时,大家真是爱惨了!
《小妖怪的夏天》以无名小猪妖的视角讲了个“职场故事”。
猪妖和鸟妖为完成任务毛都被薅秃了,还被上级嘲笑“瞧你俩那秃样”。
当二人砍完一千斤柴火,小编还心想:这执行力太可以了!可一转头,他们的业绩全被抹杀,只因“上头”临时改了主意——换柴火
对职场无脑蛮横管理的讽刺,让无数“打工人”共鸣。
小猪妖的价值观,让故事没有变成“悲剧”。
他勇敢地选择了那条对他来说“上善若水”的路,幸运地遇到了大圣这样的“大咖”。
不知道得到“三根毫毛”的小猪妖,会不会“创业”成功呢?
《鹅鹅鹅》则隐喻更深——
1、书生要往邻村送鹅,却在路上遇到了怎样也绕不开的狐妖。货郎感觉到恐惧,这才想起别人劝他不要走鹅山。
(隐喻:一个人执意走上人生之旅,遇到了躲不掉的困难,产生了畏难情绪)
2、那个狐妖并没有伤害他,反而钻进他的背包,与鹅同坐。
(开始害怕的,开始慢慢适应,变成了自己的一部分)
3、二人坐下歇脚,狐妖列出酒席,并召唤出自己的心上人“兔女郎”,为书生斟酒。
(在前进的路上,有醉生梦死的同僚拉自己“入局”,警惕心渐渐放下)
3、喝醉的狐妖睡着了,兔女郎告诉书生,她也有个心上人“猪妖”,告诉你不要说出去;猪妖出来后不久,兔女郎也睡着了。这时猪妖又告诉你,他也有个心上人,请你不要告诉别人。
(你发现了更多的潜规则,目睹着别人欲望,发现每个人都沉迷其中,这时,你仍然是旁观者。)
4、谁知,猪妖唤出来的鹅妖竟是那么美丽,让你动心,虽然你担心“鹅”也有心上人,但是最终还是入了局……
(在欲海里时间长了,或者在潜规则里浸淫久了,你也成了自己讨厌的人)
5、这时候大家都醒了:猪妖吞了鹅妖、兔女郎吞了猪妖,狐妖吞了兔女郎。你的面前,只剩一个狐妖了,你的内心很惆怅。
(“吞”代表着人被欲望所困,你也拥有了欲望却没能实现,你徒然感觉自己失去了什么。)
6、鹅妖留下的耳环,变成了很多只美丽的鹅。
(终于,你悟到,不一定要控制才是拥有。也许那个“鹅”离你而去,并不是坏事——没有把它吞噬,却可以看见它自由飞翔,你原来并没有失去)。
7、狐妖作揖离去,这时也惊觉,他竟不好也不坏。
(那些曾经诱惑你的欲望,本无好也无坏,一切只在于你的本心。)
导演胡睿说,这个故事说的就是,人要守住自己的本心。之所以用第二人称,就是让人代入和思索。
若从冷酷的角度看,《鹅鹅鹅》讲的是人被欲望诱惑的全过程,是人生雪泥鸿爪的叹息。
若从治愈的角度去看却很暖的——当你对未旅途陌生时,可能会妖魔化它;身置其中时,你会沉迷其中;但最终你会走出来,回归本心。
《鹅鹅鹅》深具智慧,怎么理解全看自己。
03文化和风骨:既不生扒也不媚外,深挖民族文化特色
《中国奇谭》拥有自己的文化和风骨。
首先,在形式上《中国奇谭》选取了“中式奇幻故事短片形式”,为国人所熟悉。
中国不少“志异”故事都是这种编法,比如《搜神记》《山海经》《聊斋志异》等,国人很习惯也很喜欢这种形式。
为了和“志异”形式紧密结合,《中国奇谭》采用了8个导演,来表达不同的故事和画风,再由一名总导演统一风格,非常科学和用心。
其次,《中国奇谭》没有生扒传统故事,而是结合现实需求,来了个“故事新编”。
谁说《小妖怪的夏天》不是一个现代职场寓言呢?而“不忘初心”的故事《鹅鹅鹅》也正是当代中青年最需要的……
在结合现实社会和价值观落地方面,《中国奇谭》怕是比现在某些现代都市剧都“接地气”。
连NOBODY的英译,观众都连称“绝了!”
最后,《中国奇谭》有风骨,也懂人文关怀。
不知道有多少年,中国动画一直在模仿欧美迪士尼风、日本热血风。
中国文化本就博大精深,它积淀出的审美,何至于总是东施效颦?
它既有《雪孩子》的空谷幽兰;
也有《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的自强不息;
甚至是像《九色鹿》般,拥有苍凉悲悯的内在力量。
正因为如此,上影美的作品在五六十年代才独秀一枝,被海外称为“中国学派”,也堪称是世界首屈一指的动画厂牌。
我们夸赞《中国奇谭》,不是因为自恋,而是童年曾受益于“上美影”动画的我们,有使命弘扬自己的优秀文化。
“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只有深深发掘出本民族的文化特色,才能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不是吗?
何必空谈文化自信?正如网友说的:
“上美文艺复兴……不再是大鱼海棠之流表面中国风实则模仿日美动漫的形式主义外强中干,真正做到了画风与内核双丰收。”
“出这种作品,才能让我们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