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星期五,书评君的福利派来啦!
本周推荐的图书,是学者王红旗、画家孙晓琴合著的《山海经全集精绘》(上、下册,价值元)。对于今人而言,《山海经》吸引了无数学者意图绘制出其描述的全部地理方位图,皆因过于繁复而失败。作者历经三十年的研究、考证及绘制,全书包含近幅彩色插图,20幅山海经艺术地理方位复原图、多幅远古部落景观图等,包含有历史上首次对《五藏山经》26条山脉座山的地理方位进行的全面文献考证,弥补了多年来“山海经”地理方位图缺失的遗憾。其中,恢弘震撼的远古文明《帝禹山河图》,被袁珂盛赞是“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辉煌成就”。
帝禹山河图
相传,与《山海经》同时成书的还有《山海图》,而《山海经》正是《山海图》的文字说明。《山海图》曾被铸在九鼎上,由于九鼎失踪,《山海图》亦随之失传。宋代欧阳修在《读山海经图》诗里说:“夏鼎象九州,山经有遗载;空蒙大荒中,杳霭群山会。炎海积熇蒸,阴幽异明晦;奔趋各异种,倏忽俄万态。群论固殊禀,至理宁一概;骇者自云惊,生兮孰知怪。未能识造化,但尔披图绘;不有万物殊,岂知方舆大。”但他并未言明山海经图为何人所绘。
五藏山经
可以说,《山海经全集精绘》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山海图》遗失,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山海经插图又大多过于简单的缺憾。
本周福利
《山海经全集精绘》(上、下册)
前方预警,福利来袭
据王红旗考据,《山海经》一书应该是由帝禹时代的《五藏山经》(包括南山经、西山经、北山经、东山经、中山经)、夏代的《海外四经》(包括海外南经、海外西经、海外北经、海外东经)、商代的《大荒四经》(包括大荒东经、大荒南经、大荒西经、大荒北经),周代的《海内五经》(包括海内南经、海内西经、海内北经、海内东经和海内经)合辑而成的。
大荒北经图
《山海经》产生的时代并不洪荒,因为它是文字成熟使用后的作品,文字数量多达三万余字,而且用字简洁准确,基本上都是陈述句,即有什么说什么。那么,为什么今天的我们,在阅读《山海经》时会感到非常困难呢?
王红旗认为,原因如下:一是其所使用的许多字到今天已经变得相当生僻了;二是其所记述的自然社会环境与今天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三是其在流传过程中发生了大量章节、文字的错讹;四是其所指称的事物与其所使用的字面意义存在着许多差异;五是其文本身存在着缺陷或疏漏,例如对每一条山脉内的山与山之间有着距离和方位的记述,却没有对东西南北中五大区域及其26条山脉之间的方位进行描述;六是今人在阅读《山海经》时不大容易设身处地地思考那个时代的现象和理念,往往把自己的矛盾和困惑当成了《山海经》的问题。
中山经荆山图
那么,《山海经》到底讲了些什么呢?王红旗说:“《山海经》撰写者并不关心历史王朝的政治制度及其管理结构,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