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是否真的存在大禹和夏启是何身份,或可

北京皮炎医院好不好 http://pf.39.net/bdfyy/bdfzj/210410/8833134.html

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在提起自己民族的传承时,总会非常自豪地说到“上下五千年历史”。

虽然这个五千年只是一个约数,但一般认为,华夏文明基本就是从大禹治水那个时候开始,也就是公元前年左右。

大禹治水,为后世民众奠定了农耕文明的基础,但大禹并没有开创一个所谓的朝代。真正开启我们民族“二十四史”的,则是大禹的儿子夏启,他一手创立了夏朝,也就是我们现在说到的“历朝历代”的第一个朝代。

但是,夏朝毕竟是一个非常遥远的时期,有关于夏朝的具体史料,现在还没有发现。于是,便有观点认为,夏朝可能只是一个传说,并不曾真正出现过。

那么,夏朝真的存在过吗?也就是说,历史上到底有没有夏朝?

客观点说,这是迄今为止史学界一个很有争议的问题。同时,它也还牵扯到另外一个更严肃的问题:那就是华夏文明到底是几千年。

实际上,我们现在所说的“华夏”,其中的“夏”就和夏朝有关。当然,更深层次的“夏”,也和地域地名有关。

最初的“夏”,就在现在的山西夏县附近,古时候叫做“安邑”。而“夏朝”的“夏”,我个人认为同样也出自于地名。

我们可以大胆猜测,夏朝这个朝代名,可以和夏禹、夏启这些创始人有关,但夏禹、夏启里的“夏”,本身就应该和夏县密不可分。

按照这个思路,后世把大禹叫做“夏禹”,把他的儿子叫做“夏启”,这个作为冠字的“夏”,更多还是夏县这个地名的成分多一点。

可以说,夏禹的意思不是夏朝的禹,夏启也不是夏朝的启,而是夏县的禹、夏县的启。

如果按照这个思路继续下去,如果把“夏”看成一个城市,而禹和启就都只是一个市民。那又是什么原因,他们被后人推崇为一个朝代的奠基者呢?

对于大禹被称为夏禹,我们或许都能很容易理解。

毕竟,当时正值大洪水时期,人们民不聊生,正是因为大禹治水,洪水才逐渐消退。而大禹身处的夏县,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等原因,也就成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是一个很自然的现象。

而大禹,则是这个中心里举足轻重的人。可以是财富,可以是声望,也可以是权势。

大禹治水可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历经了非常多的艰险与辛劳的结果。在这个过程里,考察各地的山川风貌等地理特征,因势利导之下才制定出“疏”的治水方针。这一点,在《山海经》、《禹贡》等书籍里得到体现。

《山海经.海外北经》记载了“博父国”的东边有“禹所积石”,黄河的水最终从这里进入渤海。这些积石大概就是大禹治水遗留下的石料,所以也叫积石山。

《山海经.大荒南经》有座云雨山,山上的树林被大禹砍伐完,目的当然是为了治水。而云雨山上的栾树,有着黄色的树干,红色的树枝,青色的树叶,它的果实是神仙炼丹的原料。

《山海经.大荒北经》里,甚至还记载了大禹的父亲鲧曾经劈开程州山的事。

《山海经》的这一系列记载,都无异于向后世宣告,大禹治水是一个非常艰辛的过程。而用他所在的地方“夏县”来为他冠名,也是华夏文化里一种至高无上的礼仪。

其次,远古时代不像现在,没有完善的历法工具,很多关键事件的记载,根本无法用哪一年那一月来记录,最直观的方法,就是利用当时的某位名人。

举个例子,我们现在说大禹治水大概是公元前年左右的事。但当时的人们之间的互相描述,最能让别人明白的做法,莫过于就是“大禹的时候”。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在《山海经》里,还有“逮尧之时……”这样的时间节点。

所以说,夏朝,夏禹、夏启,这些和“夏”有关的名词,大致就成了公元前年开始直到公元前年这段历史的一个代名词。于是,夏启也就成了夏朝的开国之君。

因此,夏朝真的存在过吗?当然是确实存在过的。

但也很有可能,那个时代的“夏朝”,可能和后世我们比较熟悉的唐朝、宋朝这些朝代的概念有所不同。大禹不大可能和后代的封建帝王同义,夏启被尊为夏朝的开国之君,很有可能是在父亲的威望上更进一步。

所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于是,夏启也就成了“夏”的“君王”。

但无论如何,不管大禹和夏启是不是和我们现代概念里的“朝代帝王”一致,作为一个历史时期,“夏”这个时代一定的存在的。

至于当时是否已经有了后世封建朝代的要素,以及夏启是否具备了后世封建帝王的权势和地位,暂时还只能从《山海经》等这些远古典籍里去猜测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2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