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历史的回响,美丽而令人哀伤。我看历史的轮回,诸君且坐下听我述说
谈起夸父,大家脑海中想到的必定是夸父逐日的传说和夸父的巨人形象。如果小编还继续写这些的话,那就太老生常谈了。所以今天我们来结合山海经分析一下夸父在神话前期的各种奇葩形象和夸父逐日神话中所蕴含的内涵吧。
夸父在《山海经》中千变万化的形象
一、一只有四个翅膀一只眼睛狗一样的尾巴,还可以吃来止痛的怪鸟被认为很像夸父。
“又北三百五十里,曰梁渠之山,无草木,多金玉……有鸟焉,其状如夸父,四翼一目,犬尾,名曰嚣,其音如鹊,食之已腹痛,可以止痛。”——《山海经》《北次二经》
二、一群生活在山中,手臂上有纹身,尾巴像豹尾一样,长得很像猴子一样的异兽。
西次三山之首,曰崇吾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禺而文臂,豹虎(学者袁珂:虎疑尾字之讹)而善投,名曰举父。(学者郭璞注云:“或作夸父”)——《山海经》《西次三经》禺:猴子
三、夸父山,其上有檀香木,竹林,动物有牛、羬羊、赤鷩,还具有很多矿产,如玉铁等,有桃林。
“又西九十里,曰夸父之山,其木多棕枬(又作栴,意为檀香,即棕色的檀香木)多竹箭(竹林),其兽多牜乍牛羬羊,其鸟多赤鷩,其阳多玉,其阴多铁。其北有林焉,名曰桃林,是广员三百里,其中多马。湖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中多珚玉。”——《中山经》
四、为我们熟识的夸父形象。一个巨人,身材魁梧,猜测身高超过3米,耳朵上带有两条蛇的耳环,双手上缠绕着两条蛇,左手操青蛇,右手擦黄蛇,其手中拿着一把桃木制的法杖。
夸父关于夸父在同一部作品《山海经》中有如此之多的形象的原因,小编认为可能原因有两个:其一为山海经这个作品的作者。山海经其实不为一人所为,众多作者难以达成一致,彼此设定不一致很正常。其二为山海经中夸父的形象有一个发展过程。从猴子的原始形象,到后来的巨人夸父有一个形象的发展过程。
夸父逐日神话中的所包含的内涵
夸父不自量力,欲追日景,逮之于禺谷。将饮河而不足也,将走大泽,未至,死于此。应龙已杀蚩尤,又杀夸父,乃去南方处之,故南方多雨。”(《大荒北经》)
根据上诉古文所说,夸父不自量力,在逐日时口渴而死,可之后又说应龙杀蚩尤和夸父,简直就犯了前后矛盾的错误。那么这就又引出了追日的夸父与被应龙所杀的夸父是否是同一人的问题。显然,最合理的猜测就是,他们不是同一个人。
夸父逐日若不是一个人,那又该如何解释呢?我们再来看看夸父的名字都解释,夸,巨大的意思,父,美男子,可知夸父意为巨大的美男子。那么我们可以这样猜测,即夸父指代正是一大类体型巨大的人,甚至他们都为一族,夸父族。
那么这样就可以解释,当夸父族中一位伟大的人做出决定,要为百姓的幸福而追到太阳,却死在荒野的同时,应龙能杀死帮助蚩尤的另一位夸父。
我们都知道想象源于实际,那么夸父逐日这个神话的产生也必定源于一个现实事件。首先在山海经的原文中我们就能找出疑点,夸父若要逐日一定是向西而行,可是夸父饮水却是在向北方的大泽前行,并最终死在北上的路上,可以知道这是古人为了迎合当时发生的事件而做出,夸父饮河渭而不足,就可以猜测当时河渭必发生了严重的干旱,而夸父逐日正反应了古人想征服太阳的想法,征服太阳也就能解决干旱的问题。
巨灵神我们都知道夸父,一个一心为民造福却死在奋斗路上的悲情英雄。但他并没有就此销声匿迹,相反他将自己重新打扮了一番就又在后世的神话中出场了。
后代的朴父(有妻,守护百川)、夸娥氏(其二子帮愚公移山)、巨灵神正是夸父在后世的重生。也许他没能成功地为百姓做出贡献,(甚至被安上不自量力的头衔)但民间的传说最公正,伟大的英雄总会得到他应有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