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李丹萍)文学与影视如何更好地结合?日前,“共生共荣文学与影视高峰论坛”暨“十月星浪潮影视计划”系列活动在梅兰芳大剧院举行。余位知名作家、编剧、导演、制片人参与了本次活动。
活动旨在以文学为核心搭建文学与影视跨界交流合作平台,发挥文学母体在文化艺术领域的引领催化作用,促进作者、出版、阅读、影视等各维度融合与创新发展。
“十月星浪潮影视计划”开启
活动现场发布了“十月星浪潮影视计划”首期作品,涵盖电影、剧集、网络大电影等。该计划由北京出版集团十月文学院联合众多作者、编剧和相关影视机构共同发起,旨在将优质的文学IP进行影视转化和合作延伸。首期作品包括芦苇《白山黑水》,邱华栋《听功》等9个电影IP项目;李洱《应物兄》、张营《婴宁》等9个电视剧IP项目;陈汗《山海经之蚩尤战帝天》等9个网络IP项目。
其中,长篇小说《应物兄》以儒学家“应物兄”为轴心人物,记叙了形形色色的当代人,并于年荣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作家李洱表示,期待编剧对小说进行更为丰富的二次创作。
“新时代文学与影视的共生共荣”论坛
活动中,多位文学界、影视界嘉宾进行了题为“新时代文学与影视的共生共荣”“文学影视改编的良性循环”的两场圆桌论坛,共同探讨新时代文学与影视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曾创作《京华烟云》的编剧、派乐传媒总裁张永琛指出,资本和平台推动了影视业的发展,但近一两年来,某些平台没有抓住好的作品,却在不断推出不具备文艺价值的东西,造成价值观和表达方式上的混乱。
黄璐
演员黄璐曾出演过由娄烨执导、改编自毕飞宇的同名小说的电影《推拿》。她将“文学作品”比作影视作品的“土壤”。黄璐说:“有了土壤,影视作品这棵树才能长得更好更茂盛。影视脱离了文学,就会变得脆弱,没有厚度。”
本次活动由北京出版集团十月文学院主办,北京盛世肯特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办。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