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简介
桑吉仁谦,年生,土族,作家、文化学者;曾发表和出版文学作品、土族史论著,中华史前史、宇宙论等学术著作约多万字。学习书法30余年,曾在天祝、武威、兰州、青海、天水及北京举办书法个展10多次,发表书法论文10多篇,出版论著和书法集3部。年11月,在炎黄艺术馆举办“文颂中华:桑吉仁谦文集首发式暨书艺展”,深受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文颂中华:在桑吉仁谦文集首发式暨书艺展开幕式上的讲话摘录:
——中国新闻出版界书法家协会主席王云武
现在摆在大家面前的这套文集:《中华史前“双母”文明》、《“双母子”宇宙起源论》、《大智慧论》、《书法的艺术之路》,四本书约多万字,涉及宇宙、史前人类、人类智慧和艺术,较好地回答了宇宙、人类、智慧和美(包括艺术)之间的关系,研究成果具有真知灼见。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白庚胜评价说:“内容详实、材料丰富、论证严密、结构庞大,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是难得的宏大学术构建。”这一段评价是相当高的,一般的书是达不到这个高度的,他说内容用了详实二字,说材料用了丰富二字,说论证用了严密二字,说结构用了庞大二字,用了详实、丰富、严密、庞大几个字,他好像还不能表达对这本书的评价,又用了重要和宏大四个字,说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是难得的宏大学术构建。按照这样一个评价,我建议白常委在全国政协会上提交一个提案,建议成立专家团队专题研究“中华史前双母文明”。
《桑吉仁谦文集》概括来说有五个独特之处:一是收集资料广泛丰富,许多材料属于作者的独家发现;二是论证逻辑严谨、学术价值很高,许多观点是作者的独家见解;三是单枪匹马冲进史前文化研究的无人区,许多思考是作者的独家视角;四是构建了一个新的学科框架,许多学术成果是作者的独家思路;五是填补了国内外在人类智慧、“双母子”宇宙起源和中华史前“双母”文明研究方面的空白,是作者的独家贡献。
桑吉仁谦在研究书法方面也有独特角度,这次书法作品展就是对他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示,这次书法艺术展的作品大多采取图配文的形式,以中华文化为主线分为三个篇章:第一篇章:忧患中崛起;第二篇章:中国的力量。作者认为,五千年连绵不断的中华文化,是中国力量的重要根基;五十六个民族紧紧凝聚在一起,是中国力量的基本性格;勤劳智慧、不屈不挠、勇往直前,是中国力量的核心灵魂。第三篇章:未来并非梦:用书法艺术的独特形式歌颂中国梦、歌颂人民幸福生活,颂扬人类命运共同体。本次共计展出单幅作品幅左右、长卷6幅,这些也只是作者创作的一小部分。
桑吉仁谦的书法艺术作品有五个特点:一是在主题创作方面,突出了原创性和思想性,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结合的方式,展示中国发展的现实意义和世界意义;二是在艺术构想和形象展示方面,运用现代行为艺术和过程艺术的新理念,大胆创新,淋漓尽致地展示了笔墨的艺术魅力;三是围绕国家大事拟文书写,与观者和读者形成了直接的心灵沟通和思想交流,较之只写唐诗宋词之类东西就更接地气。四是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一幅作品讲一个故事,整个展览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一扫书坛沉闷守旧的风气。五是书法的传统功力相当深厚,尤其是草书,笔走龙蛇、满纸云烟、气韵生动、霸气十足,看后给人神清气爽的痛快感。总之,看了桑吉仁桑的书法艺术,你会马上想到这样一句话:书法原来还可以这样写。
我们举办这次活动,是学术著作和书艺展览的相互结合、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具有独特性和新鲜感,希望能够引起学术界和图书及书画市场的高度重视,取得丰硕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艺术:贵在创新,美在过程
桑吉仁谦
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是阴阳,基本的审美特征是过程。诸如史前的岩画、马家窑彩陶等,都以图形符号的形式传承下来,而对这些图形符号的认知,从古延续到现在,似乎还没有穷尽其内涵。再如河图洛书、太极图、卦爻图、包括《山海经》中的图像,从古阐释至今,也还没有穷尽其内涵。何以如此呢?这里有一个深奥至极的秘密,那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一开始就具有的过程特征。
过程这个词很好理解,事物进行或发展所经历的程序叫过程。一般表现为萌芽、产生、发展、成熟、衰败、消亡这样一些环节,这是过程的基本内涵;与过程相对应的是结果。一个人的生是过程的开始,他要经历儿童、青年、壮年、老年等不同阶段,这是人的生命过程;最后死了,死就是结果。一件事从产生、发展到结果,同样如此。所以,人生注重的应该是过程,而非结果。但在商品经济为主的当代社会生活中,人们往往只求结果,而轻视生活的过程性,这与中国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是相悖的。比如一家新建的企业,他的终极目标是尽可能早地看到预期的结果;一个青年农民出外打工,它的目标同样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挣得更多的钱,以此类推,世俗生活中的人们都是按这样的模式在行事:设计或建立一个奋斗目标——实施目标——达到预期结果。在这个模式中,设计的目标和最终的结果是两个“极限点”,时间处在它们中间,表现为填充两点之间的过程。人们普遍希望的最佳值是尽量缩短过程而尽可能快地得到结果。这种基本的生活和心理现象,没有人不接受,它是人们普遍的生活期望。
但从传统艺术的角度来看,人们对过程和结果的期望却是相反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中国人喜欢把饮茶和禅学思想相结合,谓之曰:禅茶一味。禅是精神的东西,茶是物质的东西,它们怎么会“一味”呢?妙就妙在:禅具有空灵的无限想象空间;茶从工具、颜色、味道以及饮茶的特殊环境,也具有空灵和加以想象的可能性空间,加之饮茶者的品位、相互融洽的情感氛围以及闲散的心情和所谈论的高深莫测的话题,都与禅的空灵和神秘相契合。在这种物质与精神相契合的特殊环境中,饮茶者通过饮茶和品茶,品味到与茶完全不同的精神内涵,在这个意义上茶与禅就趋向一致了。所以,中国人的品茶并非生活中的饮茶或喝茶,而是凭借“品茶”环节,获得茶之外的一种精神享受。而这种获得与享受并不在结果处,恰恰是在品茶的过程之中。
同样的场景:舞台上正在演戏,下面的观众席上摆着小方桌,上有小吃、茶品、酒,一些穿着闲散、搧着扇子的看客们,翘着二郎腿,一边吃着、饮着,一边看着、说些什么。观众们期望的并非舞台上戏的结果,而是享受这种精神生活过程。假如观众席上没有了那些小摆设,那些吃点、饮品,没有了摇扇子的闲散看客,大家直溜溜端坐着,两眼盯着舞台,只求尽快演出结果来。如此这般看戏,对中国人来说是多么的乏味、无聊,没有了过程性,也就失去了人们对享受美的兴趣以及那种特有的情感趣味。
作为传统的书画艺术,同样如此。尤其发展到现在这种快节奏、多元化的社会生活中,传统艺术更应该强调和加强作品的过程性。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要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基本需求,选择多元化、生活快捷化,为了生存的舒适,人们拼命挣钱,创业,一个事件过去,多少年就没了。生存的紧迫本来就压缩了生活的过程性,使人们的生活变得短视、急躁、急功近利。作为艺术,就应该弥补上现代人生活中的这种不足,使现代人从繁忙的食务中脱身,走进艺术的殿堂,通过艺术作品的过程性特征,享受一下现实生活中很难拥有的闲散而精美的过程生活,从而使人们急躁的情绪得以缓解,急功近利的价值观念得到过程艺术的充分滋养。
具体说,过程艺术必须做到这样几点:
一、让艺术干预社会生活,反映人们的喜怒哀乐。
艺术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文门类,他不仅单纯地描述什么、表达什么,更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