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山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山,称之为万山之祖,一直都是被神话的地方。这里是仙主西王母的居住之所,据说瑶池就是在昆仑山之上。这里还是天帝在人间的都城,方圆八百里,高万仞,山上有各种奇珍异本。比如,木禾、沙棠、文玉树、不死树、凤凰等等。最早记载昆仑山的《山海经》曰:此山万物尽有。
正因为如此,昆仑山才充满了许多玄幻的故事;更有甚者说在这里发现了传说中的神龙!
龙乃上古神话中的四灵之首,普遍的说法是黄帝创造华夏部落时的图腾,但年考古学家在河南濮阳古墓发现蚌壳龙时,就已经打破了这个说法。因为古墓距今已经有年左右,当时并不存在华夏部落。所以当有传言在昆仑山发现真龙时,着实是轰动了!
事件发生在上世纪50年代,一群探险家在昆仑山进行科学探测。昆仑山海拔多米,长年累月被冰层覆盖,探险家靠着专业的设备才勉强登上。初登顶时,狂风大作,几千年的冰柱,瑟瑟抖动,仿佛下一秒就要坠落,等定睛一看,探险家都被眼前的事物给震惊了,一条白龙被封在几层厚的冰层里,栩栩如生!
生物学家找到了线索,山海经的记载是真的?
事件发生后,有生物学家前往昆仑山进行考察,在一个洞穴中发现一种形似龙的生物,专家文字记载:
身长三尺有余,浑身呈白色,皮下亦有微微血色充斥,大体为长条状,头有二尺长的胡须两根。
后来才知道,这种生物被称作洞螈。
且不论是否有真龙存在?但是如果说到龙的可信度,最大证据就是《山海经》。虽然几千年来,《山海经》一直被当作是光怪陆离的神话故事。但近代专家普遍认为,《山海经》的研究价值非常大,它是记载上古时期历史、地理和民俗文化的百科全书。
《山海经》之所以古老,是因为它的用语缺少形容词。比如《山海经》在描述鹦鹉时:
“有鸟焉,其状如鸮,青羽赤喙,人舌能言,名曰鹦鹉!”
又比如《山海经》中“六足、四翼、蛇身”的肥遗,其实就是蜻蜓而已。
由此可见《山海经》中只能以常见动物描述未知动物,比如“鱼目蛇尾”、“人面鱼身”,只看字面意思很容易把普通动物当成妖怪。
那么《山海经》对以下四种天神的描述,皆是以龙为形容词,难道龙是真实存在的吗?
南山乙龙神
《山海经南山经》中记载;鹊山为南山系第一山,鹊山脉之首即招摇山;自此山至箕尾之十山;有十神。此神仙之状皆是龙头鸟身。
这句话意思是说这十个山神的样子都是龙头鸟身的样子。
龙神计蒙
《山海经东山经》中描述计蒙:又东百三十里日光山,其上多碧,其下多木,神计蒙处之,其状人身而龙首,恒游于漳渊,出入必有飘风暴雨。
形容雨师模样则是人的身体,龙的头,有他出现就有狂风暴雨。
北山十龙神
《山海经》;至竹山,共有十二座山,大六百里;此之神一态,皆人面龙身神。
这里的神仙又全是人的脸,龙的身体。
东山十六龙神
山海经;自岷山之首女几山至贾超山共十山,里三千五百里。此十六神皆为龙首马之神。祭器、礼有以下各种:以一只雄鸡埋土里,并以粟为之米为食之物。
这里的十六个山神都是龙首马身的神仙。
这里我只是举例了这四种,其实在书中以龙为形容词的天神、神兽多达到几十种,那么也就是说在《山海经》作者的眼里,龙和牛、马、鱼,狗一样,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动物,古人是亲眼见过的。那么真实是否如此,我们不得而知,只有翻阅像《山海经》这样的古籍,我们才能略窥一斑。
《山海经》是一部先秦古籍,记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各种事件,也是一部地理书。里面的内容还多次出现在了中学课本上,在现行的中学语文地理必学的《水经注》中,就有数十处都引用了《山海经》里的内容,由此可见,这本书也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上古奇书《山海经》值得一读
在书中不仅可以看到故事,还能学习到各个学科的知识,除了神话传说,它内容之博大,涉猎之宽广,涉及到古代历史、地理、宗教、神话、水利、矿产、民俗等诸多方面,堪称一部“博物志”。
丰富奇特的内容,瑰丽奔放的想象,让每个读过的人都惊叹不已。
听说,《山海经》是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时候,都舍不得烧掉,《山海经》也是中国文学大家鲁迅小时候“最为心爱的宝书”。
传统的《山海经》,没有翻译断句等问题,生涩难懂,想要了解都无从下手,对中国历史感兴趣的朋友,不妨看看国学典藏版《山海经》。
这本书有着详细的注释,不仅把原版的内容十分完整地收录进去,而且里面都是通俗易懂的白话文,大人孩子都可以看懂,而且里面还有专门的插图,精彩无比,让你一看就停不下来,沉迷其中。
这本上古奇书现在只要49元,一顿外卖钱就能领略古人的智慧,作为一本传承至今的经典,《山海经》有太多的秘密值得我们探究,而且不仅是自己可以看孩子也可以看,对于孩子想象力发展,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归属感也有新的提升,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下方链接购买正版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