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诸神的帝都真实存在,只是不在中国

「本文来源:东南观察室」

《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

《山海经·海内西经》中也记载:“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仑之虚,方圆八百里,高万仞。”

于是这个传说中,华夏诸神的老家“昆仑虚”,就引发了无数人的好奇。便有不少《山海经》的爱好者试图从全书的线索中,寻找这个中国神话里的众神“帝都”的真正位置。然而很长时间里,一直没什么结果,于是大家便都还只当它是个传说而已。

只是还有一些《山海经》研究者的深入研究后推测:“昆仑虚”应该是真实存在过的,但之所以一直没找到,是因为“昆仑虚”并非在中国境内,甚至不在亚洲,而是位于非洲大陆。

在中国古籍中,关于“昆仑虚”的记载还不少,这些研究者整理出这些记载,综合起来后,归纳出了“昆仑虚”的一些特性:

1.昆仑远离中国腹地

照记载中,“昆仑”距离中国的距离,最远的有说四十六万里的,最近的记载也有五万里。

事实上,古人对距离的敏感度还是挺准确的。比如霍去病北逐匈奴二千余里,封狼居胥,临瀚海,也就是今天的贝加尔湖。而二千里就已经远离汉朝国境了,所以即使按照最短的“五万里”,哪怕打个对折,“昆仑虚”依旧远离中国。

2.昆仑很高

《山海经》中的“昆仑虚”高“万仞”,按一仞七尺来换算,万仞也就是两万多米。现在的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也不过才.86米,所以哪怕排除夸张的成分,“昆仑虚”起码也不低。

3.昆仑很大

《山海经》说的昆仑虚“方圆八百里”,换算过来也就是约5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大半个中国的大小。所以与其说“昆仑虚”是座山,倒更像是一片高原。

4.昆仑的方位

《淮南子·天文训》《河图括地象》和《水经注》等古籍中都记载“昆仑在地之中”,《山海经》却说“海内昆仑虚,在西北,帝之下都。”

二者也并不矛盾,随着人类的活动范围的扩大,参照的海陆方位变了,导致了记载的方位也不一样。

5.昆仑的周边

按照《山海经》的描述,昆仑丘外面有炎火山,山下有弱水之渊,南面是绝壁深渊,还有不少河流由此发源流向四面八方,即“赤水东南流注氾天之水,洋水西南流注丑涂之水,弱水、青水出其西南隅,以东,又北,又东南。”

由此,我们已经能大致看出昆仑的样子了:远、大、高、在大陆中央、由此发源的河流众多。

或许你可能会说,青藏高原一带不就符合大多数条件吗?但《山海经》中还有这么一部分内容:昆仑属于西次三山系列,这个系列记载了好几座山,顺序自西向东,前五座山脉总长里,接下来两座向西延伸里,接着折向西南里才是昆仑所在。

这样一来,符合条件的地方就不多了——但研究者根据描述,发现在非洲索马里半岛南端夹角处,有一系列向西北延伸的山脉。把山脉山峰逐一对照,不难发现无论是高度、面积,还是周边环境,河流湖泊,甚至是山脉的三层结构,大河之源等等,都和《山海经》中的记载惊人地吻合。

以此为对照,昆仑墟极可能就是东非高原西部边缘地区的隆起带,而昆仑丘则是鲁文佐里山的主峰玛格丽塔峰。

所以《山海经》可谓上古奇书,太多的谜团充满着魅力,等着后人发掘。

《山海经》被历代文人评为“古今语怪之祖,先秦四大奇书之首”,书中记录了上古时期的天下山川,花鸟虫兽等等,包罗万物,涉及到多个领域。

古书一经问世,就代代流传,被誉为集古代多类学科于一体的旷世奇书。丰富奇特的内容,瑰丽奔放的想象,让每个读过的人都啧啧称奇。

更关键的是,其作为神话小说,生动有趣,文学性也很出色,其中内容多次被节选在中小学教材里。连中学语文地理必学名篇《水经注》中,也有数十处对《山海经》的引用。由此可见,这本书的文学价值和教育意义。

上古奇书《山海经》值得一读!

据说,《山海经》是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时候,都舍不得烧掉,下令留存的古籍之一;《山海经》也是中国文学大家鲁迅小时候“最为心爱的宝书”。

传统的《山海经》,即纯古文,没有翻译断句,生涩难懂。想要了解都无从下手,对中国历史传说感兴趣的朋友,不妨看看国学典藏版《山海经》。

这本书有着详细的注释,不仅完整收录原古文内容,而且补充了通俗易懂的白话译文,大人孩子都可以看懂。而且里面还有专门的定制插图,加深理解,精彩无比,让你一看就停不下来,乐在其中。

这本上古奇书现在只要49元,一顿外卖钱就能领略古人的智慧!作为一本传承至今的经典,《山海经》有太多的秘密值得我们探究。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下方链接购买正版书籍↓↓↓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4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