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贵阳晚报
上古奇幻巨著,古今志怪之祖——成书于战国至汉初的《山海经》,无疑是一部“奇书”和“宝书”。《山海经》涉及的内容很有趣,涵盖上古的地理、历史、神话、天文、动物、宗教等领域,可以称之为华夏诸神志、洪荒地理图,又可以称之为巫术祀典、志怪故事集、本草图典、矿物图谱,算得上是一部上古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里面的八方诸神、山精海怪、奇花异木、神话传说都令人无比向往;但从接受的角度而言,《山海经》又是让人望而却步的:3万多字的内容全是文言文,且不说有不少难认的生僻字,表述的方式和思维都是现代人所陌生的,这直接增加了人们进入《山海经》世界的难度。
在“令人无比向往”和“让人望而却步”的两难中,降低难度,成了出版、文创产业打造“山海经IP”的共同选择:书市上层出不穷的白话版、改编版《山海经》,以“文字”的角度为切入口;山海经题材的手游,是“借壳”《山海经》的“旧瓶装新酒”。最新出版的《不白吃话山海经》,走出了将《山海经》进行二次元“漫改文学”的路子。所谓“漫改文学”,即将文学文本,以漫画、绘本的形式作全新的呈现。蔡志忠先生的漫画国学经典,就是典型的代表。
《不白吃话山海经》的作者“不白吃”是二次元美食家,影响力之大,号称“中国第一美食动漫IP”。他切入“山海经IP”的契机,也是“吃”和“美食”:美食家“不白吃”穿越到《山海经》的上古时代,游历《山海经》中的名山大海、鸟兽草木,他吃惊地发现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天上飞的都能吃,就连矿石都能舔一舔。在他眼中,《山海经》居然是一本“食谱”。事实上,在古人认识世界的角度中,所有事物似乎都可以分为“能吃”和“不能吃”两类,所以古人有“神农尝百草”的故事。《山海经》也不例外,书中记载了许多或奇形怪状,或憨态可掬,甚至凶神恶煞的动物,在记录完这些动物的栖息地、形貌特点等信息后,常会加上一句,“食之如何”,将它们的疗效记载得清清楚楚。
那么《山海经》中上古神兽们吃起来是什么味道呢?有什么疗效?据说,吃了祝余草,就不会觉得饿;吃了迷毂花,就再也不会迷路;吃了鹿蜀就能儿孙满堂;吃了尚付鸟,再也不会感到累……可以说,作者从吃的角度打开了解读《山海经》的新方式。
除了吃,《不白吃话山海经》里还介绍了有趣的历史、地理等文化,比如讲青丘山时,可能很多人会想起《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里的青丘女君:白浅上神,是一只九尾狐。真正在历史中,九尾狐经历了从吃人的怪兽——祥瑞之兽——蛊惑人心的妖兽的跌宕转变。
漫改文学最大的问题之一是一味追求娱乐属性,脱离原著定位,而《不白吃话山海经》资料考据严谨,为了提升阅读体验书中生僻字加拼音,尊重了史实,且父母和小孩都能看懂。“不白吃的山海图鉴”有原文、注释、白话译文,看完动画故事,再回味原汁原味的《山海经》,可以帮助读者更好理解典故;“《山海经》图画赏析”精选清代吴任臣图本和明代蒋应镐的古画,山海怪兽一览无余。
不白吃以诙谐幽默的表达方式,生动活泼且接地气的语言,像讲故事一样讲述《山海经》,很有画面感。这本书情节有趣,可以说是一种脑洞大开的《山海经》新说,也可以说是不折不扣的漫画版“舌尖上的《山海经》”,读者大可开开心心地跟随不白吃,进入那个神奇的上古神话世界,一边认识奇珍异兽,一边逛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