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山海经》它是中国哲学启蒙的内燃机,它并不是一部纯粹的神话存在。
插图出自于陈丝雨的《山海经》。
路线图出自于徐客的白话彩图《山海经》。
狙如注解中山十一经:
《中次十一经》记述了自“翼望山”至“凡山”共计四十八座山的地理位置和山川风貌。这些山大致分布在今河南、湖北、安徽境内。
白话文:
从卑山向东三十里,即是倚帝山。山上有许多玉,山下有许多金。
山中有一种长得像鼣鼠的野兽,白色的耳朵和嘴,名字叫狙如。它若是出现在哪个国家,预示着将会有大的战争发生。
注释:
鼣(fèi):指鼠的一种。
喙(huì):指鸟兽的嘴。
大兵:指战争、刀兵争斗。
卑(bēi)山:一说今河南东南部。
狙如:
一、清代,文人墨客眼中的狙如
,光绪二十一年(公元)编纂的立雪斋印本《山海经存》,狙如为猴头鼠身兽,毛色浓密且深重,正匍匐前进。
,雍正四年(公元)编纂的《古今图书集成·边裔典·禽虫典·神异典》,狙如为狗身鼠尾兽,正坐在山崖上,反身向下张望。
清·狙如二、狙如的出现为什么会带来大兵?
史料对狙如带来“大兵之灾”的解释是“将发生战争”。揣着怀疑的态度,我们先来看看甲骨文中“兵”字的含义:
不难看出甲骨文中的“兵”字分上下两个部分,上半部是个“斤”字,下半部是一个人举着双手。“斤”字在古代指斧头,代表着锋利的武器。结合起来看就是人双手握着锋利的武器。
甲骨文中的“兵”字,简单地说就是握着斧头的人。
笔者认为,一只如此微不足道的动物和触发战争肯定是搭不上边的,如果硬要去解释的话很有可能是“狙如”破坏了老百姓种的瓜果蔬菜粮食,人不得已举起斧子驱赶它,也许这个举斧子的动作就是“大兵”的意思。
倚帝山:
根据山海经原文记载,倚帝山理论上的位置在今天的河南省镇平县境内。
此山,山上有许多玉,山下有许多金。
国学《山海经》南次二经——猾褢,谁见着它就会有徭役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