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化公园40讲第24讲黄河文化的

未知音频29:38来自文旅中国

《国家文化公园40讲》第24讲

第四篇:黄河文化——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年9月18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郑州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黄河发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直入渤海,流经9个省区,个县市,全长公里。流域面积达到平方公里,上千条支流与溪川相连,犹如无数毛细血管,源源不断地为祖国大地输送着活力与生机。在我国多年文明史上,黄河孕育了河湟文化、河洛文化、关中文化、齐鲁文化,诞生了“四大发明”和《诗经》《老子》《史记》等经典著作。九曲黄河,奔腾向前,以百折不挠的磅礴气势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是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从高空俯瞰,它恰似书写在祖国心脏的一个巨大“几”字,又隐隐显示着中华民族那独一无二的图腾——“龙”的符号。

黄河文化的民本精神

据说,是黄帝创始了中国政治的民本精神。黄帝《巾几铭》中记载:“予居民上,摇摇恐夕不至朝,惕惕恐朝不及夕。兢兢栗栗,日慎一日。”歌谣《黄帝巾几铭》中曰:“无掘壑而附丘,无舍本而治末。日中必彗,操刀必割,执斧必伐。日中不慧,是谓失时。操刀不割,失利之期。执斧不伐,贼人将来。涓涓不塞,将为江河。荧荧不救,炎炎奈何。两叶不去,将用斧柯。”这是最早记载民本精神的文字。

管子曰:黄帝立明台之议者,上观於兵也;尧有衢室之问者,下听於民也;舜有告善之旌,而主不蔽也;禹立建鼓於朝,而备诉讼也;汤有总街之廷,以观民非也;武王有灵台之囿,而贤者进也:此古圣帝明王所以有而勿失,得而勿忘也。

黄帝是传说中上古帝王轩辕氏的称号,相传他有25个儿子,分别得12个姓,后来的唐、虞、夏、商、周、秦都是这12姓的后代。不仅中原的汉族这样说,北方的匈奴、西边的羌族、南方的苗、戎、狄、毛等少数民族,也都自称是炎黄的子孙。所以,黄帝被视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说时代,黄帝就是中国传说时代的一位英雄人物代表,人们在他的身上集中了古人的各种优点、诸多创造,他带领中华民族从野蛮走向文明,开启了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先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源头,因而被奉为人文始祖。

据《史记·黄帝本纪》记载: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黄帝出生不久,就能言语,一岁就能说话,还主动向父母介绍了自己的身世。黄帝:“爷、娘,我本是天上的轩辕星,跟随众位仙君来凡间察看。因为我从中宫走出来,中宫是天的正中央,而有熊是地的正中心,我看到人间荒凉至极,便决意留在人间,帮助大家”。这种充满神话色彩的民间传说,也表达着后人对黄帝的敬仰!史书《太平御览》中这样记载:黄帝造车、故号“轩辕氏”!轩,指的是木车上的栏杆;辕,是前面驾车的木杆!

黄帝泉,位于涿鹿县矾山镇黄帝城,古称之为阪泉,即为黄帝族饮水之处。位于黄帝城东0.5公里处。传说,轩辕黄帝当年常在此泉“濯浴龙体”,故又称“濯龙池”。黄帝泉为自流泉,水自平地涌出,积聚成池,池围97.2米,直径31米,北有一出水口,潺潺流向千年形成的天然河道,足供矾山镇十多个村万余民众饮用,据国家水利部门专家测定,黄帝泉水为地下米至米的深层水,日流量约-吨,水色清澈,泉涌如泣注。黄帝泉的神奇处,不仅在于其源于米深处的地下岩泉水,而且冬不结冰,夏不生腐,久旱不枯竭,天涝不外溢。水温常年保持在12.5℃至13.4℃之间。水在泉中时色如沉墨,掬起时又晶莹清澈。正如史书上说的:“平地涌潴,聚而不溢。”黄帝泉能够五千年涌流不息,堪为神奇。

关于这眼古泉,当地有一个民间传说:“说黄帝和炎帝为争雄而开始的阪泉之战初期,炎帝吩咐部落臣民们从竹鹿山砍了许多干柴,堆在黄帝城四周点燃,霎时大火熊熊,烈焰冲天,城内人被烟熏火烤的乱成一团,眼看就要丢失城池。忽然,从轩辕黄帝濯浴龙体的泉中飞出一条腾云驾雾的黑龙,在黄帝城上张开如盆大口喷出瀑布般一股泉水,把火浇灭后又钻入泉中。一城人从惊悸中醒来后,都赶忙跪地而拜。为了报答黑龙的救命之恩,轩辕黄帝给此泉赐名为“黑龙池”。黄帝从此不在泉中洗浴了。依《山海经》记载,黄帝而是:派常义等人司职,在此泉观察月球以定历法。后人又在泉边盖了一座黑龙庙。传说:“塑像时让黑龙坐北面南,而黑龙却自行掉过来面北而坐,几次掉过去,他都又掉过来,甚为奇异。人们说,黑龙其实是黄帝之子应龙。他本是管雷雨的神龙,因为在涿鹿大战中在灵山河谷蓄水刮了蚩尤城,使无数百姓和士兵死亡,被上天处罚于黄帝泉中永远不得上天。他面北而坐,是因为他时刻在关心父亲轩辕黄帝的事业,永远护佑着他们”《轩辕黄帝的传说》(谷生旺著)。现在黄帝泉边又盖上了龙王庙,庙中塑像仍然是黑脸应龙。

如今,吃着黄帝泉水长大的炎黄后人,仍然都说此水极甜。人人都说:“用它浇地庄稼长,用它洗脸脸蛋光,用它做饭饭菜香”。据说,荒地泉附近十里八村人,没有人得皮肤病和糖尿病。

尧舜禹是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又先后出现的三位部落联盟首领。《史记》云:尧帝“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接近他如太阳一般,远望他如云霞一样灿烂。“能明驯德,以亲九族”。尧在位,天下洪水汤汤,用鲧治水,九年无功而返,又启用禹,使洪水得以治理。尧设置谏言之鼓,让天下百姓尽其言;立诽谤之木,让天下百姓攻击他的过错。他治天下五十年,问天下治与不治?百姓爱戴自己与否?左右不知,朝野不知。他于是微服访于民间,有一位老人含着食,鼓着腹,敲着土地唱道:“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这首古诗称作《击壤歌》。

尧开创了帝王禅让之先河,在位七十年,认为儿子丹朱不成器,决定从民间选用贤良之才。尧问四方诸侯首领:“谁能担负起天子的重任?”四方诸侯首领说:“有个单身汉,在民间。叫虞舜。”于是,尧微服私访,来到历山一带,听说舜在田间耕地,便到了田间。看见一个青年,身材魁伟、体阔神敏,聚精会神地耕地,犁前驾着一头黑牛、一头黄牛。奇怪的是,这个青年从不用鞭打牛,而是在犁辕上挂一个簸箕,隔一会儿,敲一下簸箕,吆喝一声。尧等舜犁到地头,便问:“耕夫都用鞭打牛,你为何只敲簸箕不打牛?”舜见有老人问,拱手以揖答道:“牛为人耕田出力流汗很辛苦,再用鞭打,于心何忍!我打簸箕,黑牛以为我打黄牛,黄牛以为我打黑牛,就都卖力拉犁了。”尧一听,觉得这个青年有智慧,又有善心,对牛尚如此,对百姓就更有爱心。尧与舜在田间扯起话题,谈了一些治理天下的问题,舜的谈论明事理,晓大义,非一般凡人之见。尧又走访了方圆百里,都夸舜是一个贤良之才。尧便决定试一试舜。尧把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让两个女儿观其德;把九个男儿安排在舜周围,让九个男儿观其行。把舜放进深山之中,虎豹毒蛇都被他驯服。舜头脑清醒,方向明确,深山之中不迷失,很快就走了出来。尧先让舜在朝中作虞官,试舜三年后,让舜在尧的文庙拜了尧的先祖,尧便让舜代其行天子之政。

尧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后尧老,舜代替尧执政,尧让位二十八年后死去。

夏启废禅让建立家天下,宣扬“有夏服天命”的天命观其子太康无道,被有穷、后羿抓起来废了。太康的五个弟弟作《五子之歌》述大禹之训诫:“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予视天下愚夫愚妇,一能胜予,一人三失,怨岂在明,不见是图。予临兆民,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为人上者,奈何不敬。”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格言。《荀子·哀公》篇,是荀子讲述孔子与鲁哀公的一段对话。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寡人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寡人未尝知哀也,未尝知忧也,未尝知劳也,未尝知惧也,未尝知危也。”孔子曰:“君之所问,圣君之问也,丘、小人也,何足以知之?”曰:“非吾子无所闻之也。”孔子曰:“君入庙门而右,登自胙阶,仰视榱栋,俯见几筵,其器存,其人亡,君以此思哀,则哀将焉而不至矣?君昧爽而栉冠,平明而听朝,一物不应,乱之端也,君以此思忧,则忧将焉而不至矣?君平明而听朝,日昃而退,诸侯之子孙必有在君之末庭者,君以此思劳,则劳将焉而不至矣?君出鲁之四门,以望鲁四郊,亡国之虚则必有数盖焉,君以此思惧,则惧将焉而不至矣?且丘闻之,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危将焉而不至矣?”

唐太宗曾对身边的大臣说:“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太子李治从小就被他传授民本思想:“你知道你现在吃在嘴里的饭菜都是谁怎么来的吗?百姓们辛辛苦苦播种,培育,历经两个时节才能有所收成。一旦天降大旱,那些以种田为生的百姓们可能就得饿肚子。而你却坐在皇宫享受着衣食无忧的生活,看不到那些百姓们的疾苦生活”。他带李治去泛舟的时候,他教育他:“你看,现在这艘小舟正缓缓地行驶在湖面上,看起来风平浪静。一旦底下的湖水起了波澜,那么小舟行驶的还会这么稳当吗?君王跟百姓的关系也是如此,如果君王过度剥削了百姓,那么他就会像小舟一样,被舟下的湖水给掀翻”。

随着人口规模的渐大,黄土高原的森林气候变化巨大。带给黄河的是一个影响深远的问题——泥沙。泥沙被呼啸的流水带到下游,造成河流雍塞,冲毁堤坝,四下漫溢。从前年到年,年时间黄河下游决溢次。

年10月底至11月初,毛泽东主席利用中央批准他休假的时间,先后来到济南、徐州、兰考、开封、郑州、新乡等地对黄河进行实地考察。这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毛泽东主席第一次专程离京视察。面对滔滔黄河,他心潮澎湃,思绪万千,语重心长地说,“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不然,我是睡不好觉的”。

年10月27日下午,毛泽东主席看完大明湖景观,罗瑞卿请示之后视察的地点。毛泽东主席突然说:“我们去泺口大坝。”在去泺口大坝的车上,毛泽东主席问许世友:“你知道为什么叫泺口吗?”“不知道,我没读过多少书。”许世友回答。毛泽东主席解释道:“泺口也叫洛口。泺和洛通用,当湖水讲,泺口在黄河南岸、济南北边,市内的泺水由此入济水即黄河。”据考察,在泺口黄河大坝上立着5通石碑,是黄河全境非常罕见的治黄文物。这5通石碑由北向南,面向黄河排成一列,前4通石碑碑文都是四个大字,分别为:“绩著平成”“三省感恩”“己饥己溺”“廉明勤果”。最后一通石碑碑文为“寿张、濮阳、郓城、范县、阳谷、东平、汶上、东阿”八县绅民记录林修竹领导堵复李升屯、黄花寺黄河段事迹的德政碑颂。

年的7月,由于持续的暴雨天气,导致黄河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水,洪水冲倒了郑州黄河铁路大桥的桥墩。该桥修建于清末民初时期,是由清政府邀请的德国、意大利和美国等国专家亲自到现场参观考察并最终选定了大桥的地址。这座桥也因为其战略位置险要,是南北交通的咽喉位置,在战争年代也饱经战火的摧残,几次被毁坏又修复。当时有5个桥墩出现险情,而11号桥墩更是被洪水冲毁了,导致桥身的偏移和坍塌,情况十万火急。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将会导致严重后果。郑州报给国务院的方案就是组织并使用一万多人的部队官兵和群众一起用纤绳,依靠人力将桥墩拉正归位。

当时周总理正在上海视察,得知险情后立刻从上海飞往郑州,令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在拉纤的当天,周总理也来到了现场,周总理并没有为他们喊“加油”,而是随手脱下外套加入到了拉纤的队伍中。“同志们!这里没有总理,只有纤夫。”大型廉政话剧《纤夫》中再现了周恩来总理年指挥黄河抢险时一幕感人至深的场景。

黄河,这条流淌了万年的母亲河,在流经山西省永和县河会里村、后山里村和陕西延川县土岗乡大程、小程村和伏义河村一带时,形成了一个“是”型大转弯,形成了一个神秘的造型,留下了一个古老的神话传说。相传太昊伏羲氏在这里“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在乾坤湾的左河道中,托起一块鞋状的沙丘,人称鞋岛,是黄河中少见的在河之洲。这里水鸟翔集,是鸟类的天堂。乾坤亭地下是用大石铺成的阴阳太极图,和山下的乾坤湾相对应。亭柱上刻着两行大字:“天地造化乾坤湾,羲皇推演太极图”。相邻的清水湾,具有同样的神秘色彩,据说是大禹生活过的地方。

年1月13日,八一中学20多名同学踏上知青专列,辗转3天来到了延川县文安驿公社。公社举行了简短的招待会。各村来接知青的村民,都蹲在墙根院角远远地看着这些从北京来的‘高干子弟’吃饭。后来知青们才知道,那天招待他们的白馍和猪肉炖菜,是当时公社能拿出的过年才舍得吃的好饭菜。饭后,习近平等15名知青被分配到了梁家河大队。后来,习近平在一篇《我是黄土地的儿子》文章里回忆到,知青岁月,除了要过“饮食关”,还有跳蚤关、劳动关、思想关。跳蚤咬得大家身上都是奇痒无比的大红包,一抓破就会流血。劳动关就更考验人,大队一个壮劳力一天的工分是十分,而知青们一开始一天只能拿五六分,用陕北话说,“连一个婆姨(女子)也不如”。

习近平说:在陕北插队的七年,给我留下的东西几乎带有一种很神秘也很神圣的感觉,我们在后来每有一种挑战,一种考验,或者要去做一个新的工作的时候,我们脑海里翻腾的都是陕北高原上耕牛的父老兄弟的信天游。下雨刮风我是在窑洞里跟他们铡草,晚上跟着看牲口,然后跟他们去放羊,什么活都干,因为我那时候扛斤麦子,十里山路我不换肩的。

年5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延川县文安驿镇梁家河村复信,他在信中说:“去年夏天,延川遭受了严重的持续降雨灾害,我一直惦记着村里的乡亲们。在党和政府支持下,你们带领乡亲们积极抢险自救,全面启动灾后重建,稳步发展农业生产,村民收入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我得知以后感到欣慰。我说过,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让村里乡亲们和全国广大农民一起早日过上小康生活,一直是我的心愿。今年,村里制定了发展计划。希望你们带领乡亲们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努力把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把村子建得越来越美丽。向全村乡亲们问好”。

在宁夏银川西南50公里,永宁县以西、贺兰山以东,宽阔的道路指向一个6万多人的小镇——闵宁镇。红瓦白墙的居民区被绿树环绕,红树莓、葡萄、番茄、百合纵横成田。此镇以“闽宁”为名,由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命名。年,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亲自带队考察后,决定在这里建设一个移民示范区,实施“移民吊庄”工程,从福建到宁夏,跨越多公里、历时近20年后,如今当地农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增长了20多倍,成为当今中国发展的一个缩影,创造了东西部协作发展的崭新模式。

年7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闽宁镇考察,到海国宝家中看望,与村民代表座谈。“总书记先问我厨房在哪,说想去看看。”海国宝回忆,“他走进厨房,先拧开水龙头看了看,又走到灶台边,问锅里炒的什么菜,说闻上去香得很。”“我们这个地方,最缺的就是水。总书记一来就先拧水龙头,他太了解我们最需要什么了!”海国宝十分感慨。

那天上午,在海国宝家客厅,总书记和村民代表们围坐一起拉家常。总书记深情回忆:“年我来到这里,被当地的贫困状态震撼了,下决心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推动福建和宁夏开展对口帮扶。那时,重点实施了‘移民吊庄’工程,让生活在‘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那些地方的群众搬迁到适宜生产生活的地方,建起了闽宁村。”

从当年的“干沙滩”变成了今天的“金沙滩”,年7月19日,习近平对此给予了高度肯定:闽宁镇探索出了一条康庄大道,我们要把这个宝贵经验向全国推广。

年9月13日至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榆林考察调研。在多个考察点,他细细观看、殷殷嘱托。“我们要继续把这条路走好。走好路,就要不忘来路。看看过去的沟沟坎坎,我们是从这里走过来的,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

中共绥德地委旧址讲解员马航回顾到:9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共绥德地委旧址,我有幸担任讲解员。总书记轻声念着展厅里的两行字“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并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是赢得了民心,是亿万人民群众坚定选择站在我们这一边。这一幕深深打动了我。我想起查阅文献资料时,一些饱含人民情怀的动人史实。年,绥德分区还是一个人多地少、生活贫苦的新区。原西北革命根据地创始人之一张秀山的侄子张宪国回忆了那时在绥德的情形:一天只能喝三顿稀饭,身上穿的是用麻袋片缝制的衣服,打着赤脚。张秀山当时虽然已有领导职务,但也因为营养缺乏、积劳成疾病倒了。即使这样艰苦,共产党人仍始终与人民同甘共苦、为人民艰苦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绥德地委旧址考察时说:“我在陕北待了六七年,你们这里的情况当时不如‘额们’那里。论吃饭,你们这里常饿肚子。当时从绥德、米脂南下讨饭的很多。沧桑之变啊,乡亲们今天的日子过得很踏实。”

年3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罗马会见意大利众议长菲科。临近结束时,菲科提出了一个问题:“您当选中国国家主席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习近平总书记回答:“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

习近平主席在年新年贺词中说:“同往常一样,我无论多忙,都要抽时间到乡亲们中走一走看一看。大家跟我说了很多心里话,我一直记在心上。云南贡山独龙族群众、福建寿宁县下党乡的乡亲、“王杰班

”全体战士、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冠军班同学、澳门小朋友和义工老人,给我写了信。我在回信中肯定了大家取得的成绩,也表达了良好祝愿。”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

作者:周庆富(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院长)

主讲:有山

责编:杨子思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3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