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
《山海经》它是中国哲学启蒙的内燃机,它并不是一部纯粹的神话存在。
插图出至于杉泽的《观山海》
路线图出至于徐客的白话彩图《山海经》
蛫注解中山十二经:
《中次十二经》记载了“篇遇山”至“荣余山”共计十五座山的地理位置和山川风貌。它们大致分布在今湖南、湖北及江西境内。
白话文:
从暴山往东南二百里,即是公山,山顶盛产黄金,山底多出产琈玉,山里的树木以柳树、杻树、檀树、桑树居多。
山中有一种野兽,长得像乌龟,白色身子,红色头,它叫蛫,可以防御火灾。
注释:
(tū)琈(fú):一种美玉。杻(niǔ):檍树。檀:檀树。蛫:读音,ɡuǐ。御火:防火防灾。暴山:一说今湖南平江县东北的幕阜山。
蛫:
清代,文人骚客眼中的蛫
清·汪绂,光绪二十一年()的立雪斋印本《山海经存》,蛫直接是一副巨鼠的样子。
至于,为什么不同时代对蛫的记忆存在差异?谁知道的也告诉我一下。
清·蛫饲养蛫可以防火灾,没想到吧?
动物防火,猛一看,咋一想,多少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
现实生活中,真有利用动物来助力消除火灾的形象,比如:“美丽国的动物学家利用猴子的警觉性,训练猴子遇到火灾发出警报”、“非洲突尼斯利用大象驮水来救急火场现场”。
《山海经》记载:“蛫…可以御火。”。
意思是说,蛫可以防御火灾,但没有提到它能灭火。“御”字也就是在火灾发生前或者火灾形成伤害前产生了作用。
其实大部分的动物遇见火灾都有不尽相同的反应,可能蛫的反应,更容易引起人的注意。
我们看看“蛫”它的名字,是由它的叫声得来的,“蛫”与“鬼”同音,我们知道上古对牛鬼蛇神更为敏感。
即公山:
根据山海经原文记载,即公山,理论上的位置在今天的湖北东南部。
此山,山上盛产黄金,山下潜藏着大量琈玉,植被丰盛,山上的树木以柳树、杻树、檀树、桑树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