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哪本书算的上“奇幻志怪小说”的鼻祖,非《山海经》莫属。
《山海经》从问世以来,被研究了几千年,至今还存在很多疑团。
一是作者不详,虽然历史上不下百位名人学者多次编撰整理,但原作者至今没有定论;其次年代不详。《山海经》虽成名于汉代,但早在春秋时代就已经被提及,可见出现时间更早,但具体是哪个年代,至今众说纷纭。
唯一可以肯定的时候,《山海经》包罗万象,既是一本地理书,也是一本神话书,记载了大量离奇怪异的传说故事,被后世认为是“古今语怪之祖”。
《山海经》篇幅不长,一共有十八篇,分别是“山经”五卷,记录了大陆奇闻异事;“海经”八卷,记录了海外异域风情;“荒经”五卷,则记录了荒境中奇山异景。
这十八篇虽然以地理概貌为引,记录各地匪夷所思的奇怪生物和山川河流,除了其中个别事物能找到出处,大多数都超出了人类想象的极限,完全不存在世界。
由于《山海经》内容诡异离奇,也难怪鲁迅感慨:“实则古之巫术也!”
作为多年从事民间文化研究整理者,我基本同意学术界的观点,认为《山海经》虽然记载了大量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然而这本书并不是故事书,而是古代巫师根据道听途说,结合想象整理出来的一本祭祀指南,主要用于巫事,而不是用来讲故事。
《山海经》所记的大部分神怪异事,都是古代巫师在举办巫事时,意识处于混乱状态,根据脑海中浮现的破碎画面,以图画的形式描绘下来,而后后人再根据图中的内容转换为文字。
简单的说,《山海经》是先有的图,后有的文字。但这种图文转换的缺失,也让现在的《山海经》成为了天书,没头没尾,看得一头雾水,出现了不同的版本。
要想弄清《山海经》的真相,找到最初的图画无意是最简单直接的方式。
然而从汉代开始,《山海经》被多次删减,原图也消失在史海之中,成为破解奥秘的第一难题。
我们现在所能想到的最早的中国古代神话,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大禹治水,黄帝蚩尤大战等等,都出自《山海经》。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山海经》压根没提到更早的盘古,女娲传说。记录这些传说故事的《三五历纪》出现的时代远远晚于《山海经》。
这一奇怪的现象,让古文化研究学者头疼不已,有三个问题难以解释。
第一,为什么出现时间最早的《山海经》没有记录盘古、女娲,只有伏羲,黄帝。
第二,《三五历纪》出现在三国时代,这个时候《山海经》已经出现了,但两本书中的很多内容却大相径庭,谁是真的,谁是假的呢?
第三、任何神话故事都有一个最初的起点渊源,《三五历纪》不是来自《山海经》,又是来自哪本更早的书籍呢?
一直以来,中国的神话文化一直被质疑,就在于不管是《山海经》还是《三五历纪》都没有像希腊神话一样,形成一个完整的,能够自圆其说的神话体系。
有人可能不服气,我们中国不是有神仙体系吗!从玉皇大帝到如来佛祖,从天仙到散仙,洋洋洒洒几百个神仙,怎么能说没有完整体系呢?
如果你这样认为,那就只能说你读的书太少,顶多看过《封神榜》、《西游记》这些神魔小说。
中国的神仙体系出现的非常晚,一直到南北朝时期,才由道士陶弘景写了一本《真灵位业图》,把神仙分为七个等级,高低有别。然而里面不仅有传说中的“三皇五帝”,还有历史人物,例如曹操,刘备也成了神仙。
这样缺乏渊源支持,完全想当然的“玩意”,注定只能当做笑话。别说现代,就连古人都不承认,缺乏民间基础支持。但也开了坏头,后人都跟风,编出了各种各样的“神仙录”。
不过,对于《山海经》的研究也出现了两边倒的情况。一方面民科将其视为“神书”,刻意解读,通过捕风捉影的猜测和臆断,推断出一系列耸人听闻的“真相”。
另一方面,掌控着话语权的学者专家,为了证明《山海经》只是古代巫书,但凡什么内容都往“巫术”上靠,将其控制在古巫范畴。
例如,在《山海经》中曾记录“女丑”的故事。
女丑遭遇不幸,被十个太阳所晒杀。死在位于丈夫国北边的山岗上,保持着右手遮脸的造型。而十个太阳还高挂在天空中。
就着这么简短的一句叙述,民科和学者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结论。
民科认为,这件事隐藏着“惊天”阴谋。认为女丑是最初的“射日者”,作为超能力者,和来自外星的入侵者殊死斗争,虽然力有不逮,精疲力尽后牺牲,但也找到了敌人的弱点,把把克制的方法传给了后羿,由他完成了使命。
学者派认为,女丑实际是古代的女巫,虽然享受众人供奉,但承担着祈祷上天,乞求风调雨顺的责任。因为不能求雨,所以被罚在山顶暴晒,这才有了之后的结局。
原文短短不到二十字。越让后人洋洋洒洒数万字,产生了重大分歧。你认为谁是对的呢?
不得不说,《山海经》真是一本奇书,即便找到了原图,这种争议也还会持续下去。
“酒歌说文”讲述有趣的民间习俗,弘扬地方传统文化。如果喜欢,动动小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