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它是中国哲学的发动机,它不是一部纯神话的国学。
插图出自于杉泽的《观山海》。
路线图出自于徐客的白话彩图《山海经》。
陆吾注解西次三经:
《西次三经》中记载了从“崇吾山”到“翼望山”共二十三座山的地理分布、山川风貌。
它们大致分布在今天的新疆、甘肃、青海、内蒙古一带。
白话文:
从玉山往西南四百里,即是昆仑山,这里是天帝在人间的都邑,天神陆吾是这里的主管。
这位天神的外表长有人的面孔,老虎的身子、爪子,还有九条尾巴,它主管天上的九部和天帝的苑圃。
注释:
昆仑丘:一说今昆仑山。
惟:指仅是。
帝:指黄帝或炎帝。
下都:指人间的都城。
九部:指九州。
囿(yòu):指帝王畜养禽兽的园林。
玉山:一说今新疆和田市境内。
陆吾:
一、明、清代,文人墨客眼中的陆吾
,万历二十一年(公元)编纂的格致丛书本《山海经图》,陆吾为人面虎身兽,与《山海经》记载不同的是它有九个脑袋,且只有一条尾巴。
,光绪二十一年(公元)编纂的立雪斋印本《山海经存》,陆吾为人面熊身兽,九条尾巴以扇形展开,正作攻击姿态。
二、陆吾,一位权倾朝野且有才干的人
1.陆吾的管辖范围
《山海经》中陆吾的职责是这描述的:它管理天之九部,以及天帝的花圃。
“天之九部”如果将它搬到人间那就是“天下九州”。一个神兽管理着全天下,没有一个人管理着天下更可信,很可能“陆吾”的出现是对人的映射,而这种映射一定与人的能力有关。
在上古时期,就出现过驯兽师,这属于高级技术人才,摆在今天我们“养宠物”这样的爱好,也可能受它的影响。
我们熟悉的伯益(赢性祖先),除了他帮助大禹治水的功绩以外,他还有训鸟和驯兽的能力,据说他能读懂动物的行为举止,而在那个时代不乏有这样的人才,比如:驯牛第一人王亥、驯马第一人相土。
当然我们不是说“伯益”就一定是陆吾,因为陆吾上边的天帝是谁,我们也无从得知。
如果我们把《山海经》中对陆吾的描述,拿到人间以及用人性来讲的话,也许我们更能看清一些。
2.陆吾在人间的可能
《山海经》记载:“其神状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
“人面”很可能暗指陆吾是一个人,“虎身、虎爪、九尾”一方面跟当时天帝的得力大臣的性格和能力趋向有关;另一方面可能是在失势之后,人为给杜撰的。
众所周知“尧舜禹的公天下”到“大禹后的家天下”,但这几个阶段的背后其实都是充满各方势力之间的对抗,而能成为“天下共主”其背后是有强大势力的支持,尤其是大禹死后,“伯益”与“夏启”之间的帝位之争。
综上,从陆吾的权力范围和较为有威严的外表来看,陆吾很有可能是某个时代最高行政长官的“内阁首辅”。
昆仑山:
根据山海经原文记载,昆仑山理论上的位置在今天的昆仑山山脉。
中国道教文化里,昆仑山被誉为“万山之祖”,也是“万神之乡”。
国学《山海经》西三经——土蝼,最早的羊可能是吃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