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恨缠绵,笑中带泪,女中诗豪李冶大唐第一

李冶至亲至疏夫妻

八至

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大唐盛世,人才辈出。这首《八至》,让一位女诗人在唐代诗坛有了一席之地。

从远近东西到深浅清溪,再到高明日月、夫妻。人生和爱情,就这么在作者的笔下,残忍地摆放出来。

再亲密的夫妻,日子久了,都会到达“至亲至疏夫妻”的阶段。

夫妻间可以发出同生共死的誓言,也可以反目成仇,不共戴天。

24个字,仅仅只是24个字,便让我们看到了花开花落这个自然规律,也让我们知道,爱情也会由盛及衰。

这首诗道出了人生、爱情的真相。虽然残酷,决绝,但也朴素天成,是繁华落尽后的真谛显现。

不过,看繁华落尽,也是一种痛,一种别人难以感知的痛。

这是这位女诗人在饱经人生挫折,情感折磨后发出的感叹,也是她历经沧海后的哀怨。

她叫李冶,是唐代三位著名女诗人兼“女冠式娼妓”中的一个。她言论大胆,很受争议,却也是唯一“蒙主宠召”的一个。

是女人大多逃脱不了对爱情的渴望,三位女诗人兼“女冠式娼妓”同样如此。

在这三个人中,除了薛涛用聪明和机智,明哲保身,得以善终外。李冶和鱼玄机,都没有好结果。鱼玄机在爱情的折磨下,放纵自己,最终犯法,判了死刑。而李冶因为过分的张扬洒脱、风流大胆而屡屡错失真爱,最终,又因为乱交友,沾上政治而导致杀身之祸。

也许是情感的丰富,才让她写出了著名的《八至》,因为没有爱情的体验,不可能写出如此深刻诗句。

人生中,每个人在你身边出现,顺序不同,结果也会不同。

很多人之所以错过,是因为没有在该出现的时候出现。李冶爱情的失败,就是因为那个最爱她的男人,没有在她繁华看尽时出现,不然,也许他可以陪她细水长流。

李冶原名李季兰,唐玄宗开元初年生人。《唐才子传》上曾这么形容她:“美姿容,神情萧散。专心翰墨,善弹琴,尤工格律。当时才子颇夸纤丽,殊少荒艳之态。”

可见,她是才色双绝之人。

古时的才女,大多知书达理、感情专一,以恪守礼节和妇道为后人称诵,比如唐婉、卓文君。但还有一些自恃才高、娇宠放荡,让后人众说纷纭,比如李冶、鱼玄机。

李冶自小就被送入道观出家。她出家的原因和别人不一样,不是因为家贫父母亡,而是因为她的一句诗句。

6岁时,父亲考她,让她以“蔷薇”为题作诗,她稍一停顿便吟出了“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

“架却”同“嫁娶”,6岁女子便有待嫁之心,还说在等待中“心绪乱纵横",令父亲大惊。因为他从此诗中,除了看出女儿的非凡才气外,还看出了她的早熟。

是命该如此吗?“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似乎也正验证了她的一生。

当时,在她说出那两句诗时,父亲的恼怒绝对大过惊喜,于是对她母亲说:“此女聪黠非常,恐为失行妇人”。

如若放在现在,他的父母绝对不会因为这两句话就恐慌,可那是在唐朝,即使很开放,也还是崇尚妇德。他们怎么能容忍女儿是“失行妇人”?

就这样,小小年纪的她,因为那两句诗,被父母送到了剡中的玉真观出家,目的是让她静心修炼,不再“心绪乱纵横”。

只是,李冶的被动修炼,并没有让她清心寡欲,反而在那样的清静地带“心绪乱飞”,飞出了一世的风流,飞出了祸端。

如果早知道如此,她的父母还会送她去道观吗?应该不会。早知如此,他们应该让她早早嫁人才是。

以后的事,发生前,谁又能料到?

清幽的玉真观,李冶一呆就呆到二八芳龄,那时候的她,面若芙蓉,肌如凝脂,婀娜多姿。她每日做诗、绘画、弹琴....文学和音乐的滋养下,她有了一种别样的风韵。

道观观主见她才艺双全,便专门为她准备了一座雅室,供她写诗弹琴。慢慢的,她的名气大了起来。

因为她的存在,道观迎来了很多文人雅士,他们除了想要一睹她的芳容外,还想和她谈诗论道、切磋诗艺。

到了情窦初开的年龄,那暗生的情愫,是玉真观的清幽环境挡不住的。内心的躁动,让她更加努力地在文人雅士面前展现她的才华和风情。她甚至渴望自己是个普通女子,这样就能享受男人的爱抚和情感抚慰了。

身在道观,心却在凡尘。

她在寂寞里等待,等待那个属于她的男人出现。

终于,他来了,他是“排青紫之念,结庐云卧,钓水樵山”的朱放。

他是才子名士,她是才女美道士,他们的相遇,注定不一般,只一刹那便电光火石。

她的眼神,眼波流转,爱意绵绵;他的眼神,灼热似火,深情款款。

想必,那时候的他们,都已经有些情不自禁了吧!李冶那颗少女之心,被朱放点燃。

他们,沉醉其中。

很长一段时间,两个人都腻在一起,赋诗抒怀,尽情缠绵,直到朱放奉命去江西为官。

虽然不舍,但她也只能无奈接受,送别时,她写下了《明月夜留别》:

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

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

在这即将离开的时刻,他们都默默无语,就像那清凉的月亮挂在夜空,寂静无声。明月照在大地,他和她的感情就像那月色一样温柔。分别后,他们的思念之情,也会像那月色,不仅照在水上,还会照在天地间的任何地方。

李冶写这首诗的时候,感情纯净如明月。这是她的初恋,也是她一生里,最纯洁的一段感情。

相爱时的誓言,是最美的谎言。

朱放离开了,自此没有音讯,就像从没和她有过这段感情。

没有了朱放的夜晚,更冷清了。李冶只能在寂寞里孤坐山中,在冰冷的月色簇拥下,倾听溪水的流淌。

那时的她,还带着期盼,执着地等着,等着他的到来,等着他与她重修旧好。她甚至渴望他能带她离开道观,与她结为夫妻。

女人的爱情,往往脱离现实。而男人的爱情,大多首先考虑的就是现实。在现实里,朱放怎会为了一段流水感情,放弃他的大好前程?

李冶的初恋,也就停留在了朱放离开时。那初恋像烟花一样美,绽放过后,却是更深的黑暗。

没有和朱放的这段缠绵,她的寂寞和孤独还能忍受,可当有了这一段,她便再也忍受不了了。

她从心底将朱放抹去,在道馆里,开始寻找她的另一段爱情。

李冶人生中的第二个男人,就是在李冶寂寞等待中,闯入她的生活的。

这段感情来的时候,对李冶来说,也许已经有了杂质,没有和朱放时那么纯洁了。这段感情的发生,带着她强烈的欲望。

男人叫陆羽,江南有名的“茶仙”。他精通茶道,饱读经书,喜欢游山玩水。正是在游山玩水中,听说了李冶,为一睹她的芳容,领略她的才气,才去了玉真观。

陆羽,就那么打开了李冶那不停骚动,却因在道馆,不得不虚掩的心门。

清秀的面容、儒雅的气质、不凡的谈...李冶瞬间就爱上了陆羽,朱放的影子,在她心里,慢慢被陆羽替代。

围炉煮雪,对坐饮茶。两个多情的男女,就这么走在了一起。李冶那颗寂寞的心,因为有了陆羽,不再寂寞。

陆羽应该是很爱李冶的吧,不然他不会在她身染重病,在燕子湖畔调养时,日日陪其左右,在病榻前精心服侍她。

为此,李冶还写了首《湖上卧病喜陆羽至》:

昔去繁霜月,今来苦雾时。

相逢仍卧病,欲语泪先垂。

强劝陶家酒,还吟谢客诗。

偶然成一醉,此外更何之?

生病时与他相见,还没说话,眼泪倒先流了下来。

从这首诗里能看出,他的慰藉和陪伴,让她感动,也让她感觉到了温暖。

其实,和她遇到的其他男人相比,陆羽显然对她更真诚。

如果她能一直和他这么相爱下去,那么,她和他,很可能会给后人留下一段爱情佳话,甚至说不定,他会娶了她。

可惜,不知是否是因为朱放对她的抛弃,让她受到了打击。总之,她的心性越发浮躁,无法安心而长久地爱上一个男人。

也许,她想要的只是喜欢上一个人的感觉,甚至,男人对她来说,也是玩物。她和他在一起,就是为了寻找刺激。

不然,她怎么会在和陆羽还在一起的时候,又喜欢上另一个男人呢?而这个男人不是别人,而是陆羽的好友,诗僧皎然。

皎然是才子,也是僧人。在得知陆羽经常去山上,就为了和一道姑约会后,很是好奇。他不知是什么样的道姑,能让陆羽如此迷恋。而在听说李冶的才情和美貌后,也便央求陆羽带他去见见这位与众不同的道姑。

就这样,他们相识了。很长一段时间,三个人围坐饮茶,谈诗作画,很是开心。

可李冶却不愿意只是淡淡地和皎然交往,皎然面对她时的淡然,吸引了她。也许,那是缘于她的征服欲。她要征服所有的男人,越是对她不动心的,她越想要征服。

在她的暗送秋波,皎然依然不为所动后,她开始对他进行挑逗。面对她的挑逗,皎然写下了《答李季兰》诗。

天女来相试,将花欲染衣。

禅心竟不起,还捧旧花归。

美丽的李冶试探他,想要用美色来诱感他。可惜,他只有禅心一颗,爱不起,也就推辞了。

这首风淡云清的诗,让我们不禁为诗僧皎然面对美色诱感时的不为所动而赞叹。同时,也让我们觉得李冶真是太大胆,也太放荡了,她竟然连陆羽的朋友,一个僧人都不放过。

也许是被皎然的定力感动,之后,李冶没有再在他面前放肆,而是多了份尊重。

不过,经过此事,陆羽也开始渐渐疏远李冶。

即使如此,李冶也没有收敛,继续和一些风流人士眉来眼去,甚至在很多人都在场时,说一些艳词艳诗。

有一次,在她和诗人名士聚会时,竟然当众引用陶渊明的《饮酒诗》调侃刘长卿,称他“山气日夕佳”,意思是他患有疝气。或许是习惯了李冶的“放荡”,刘长卿也引用陶渊明的《读山海经》,说了句,“众鸟欣有托”。在场的所有人都笑了。

一个女道士,竟然当着男人的面,以男人的下体开玩笑,可见她的放荡。怪不得《玉堂闲话》里评价她说:“李季兰以女子有才名,后为女冠。然素行放浪,不能自持。”

风流多情、放荡不羁,原本这些形容男人的词,即使全部用来形容李冶都不过分。因为纵然唐朝很开放,却也很难容得下她这样的女子。

所以,她终究无法为一个男人定心,也终究无法让男人为她做长久停留。

寂寞,吞噬着她的心。她写了很多诗来抒发寂寞相思之情,其中有首是《感兴》:

朝云暮雨雨相随,去雁来人有归期。

玉枕只知常下泪,银灯空照不眠时。

仰看明月翻含情,俯盼流波欲寄词。

却忆初闻风楼曲,教人寂寞复相思。

这首七律诗仍以大胆出名,“朝云暮雨”,毫不掩饰自己对男欢女爱的渴望。而那“银灯空照”、“寂寞复相思”,无不表现出她难以忍受寂寞的心情。

寂寞、放纵,放纵后更寂寞,她就这么挥霍着青春年华。

李冶的春春,就这么在道观里过去了。不过,她的芳心却从未停止过悸动。那一个又一个的男人在她生命里出现,来了又走,便是证明。

她的轻浮,也让她成了那些男人生命里的过客。她那相思的寂寞,又有几人能真心听她诉说?

罢了,就在《相思怨》里诉说吧!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

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

携琴上高楼,楼虚月华满。

弹着相思曲,弦肠一时断。

人人都说海水深,其实,它还不抵一半的相思深。海水是有边的,可相思却无边。拿着琴走上高楼,在月色朦胧下,连楼都变成了虚无。弹着那相思曲,琴弦就和那肝肠一样,断了。

这首诗里,除了寂寞外,还有后悔吧。后悔真情来时,却不知道珍惜。

此时的李冶,依然在寂寞中渴望,渴望爱情,渴望得到情欲、爱欲。也许还渴望有人能相知相随一生。

不过,对她来说,太难了。因为她错过了那个最爱她的陆羽。

很多人说,此诗是李冶为陆羽而写。不管为谁而写,诗里都流露出了深深的情意。那情之浓,爱之深,令人动容,也令人唏嘘。

李冶,她的身份,她的心性,都只注定是男人的点缀。而她,又何曾不将男人当成她生命里的点缀?

年过四十时,唐玄宗听说了她,召她进京。想必,那时候的她,一定非常兴奋,以为自己又迎来了人生的灿烂。只是,芳容不在的她,让唐玄宗有些失望,她的人生也没因为此次进京而改变。

那时候的她,想必才会对镜自怜吧!这首《八至》,便是在她千帆过尽后,写出来的:

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世间万物,可以近,也可以远;山间的小溪,能够深也可以浅;日月高不可测,遥不可及;而那夫妻之间,即使身体很近,心也可能很远。

这是她对自己之前感情的总结吗?

一世风流的她,年老色衰,不再有文人雅士和她吟诗作对,更不会与她缠绵。她像残花败柳般,被弃在了一边。

公元年,朱泚发动的“泾原兵变”,因为殃及长安,唐德宗仓皇逃离。

不过,那趁乱立王的朱泚,很快就被平定了。

这原本只是一起政治事件,但因为李冶和朱泚曾有诗信往来,所以也被德宗下令用乱棒打死。

因艳名和才气、交际广而得名的李冶,最终也因交际广、结交众而导致杀身之祸。可见,凡事都要有所节制才行。

李冶的一生,爱恨缠绵,笑中带泪。但更多的时候却是长夜漫漫,孤灯一盏。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1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