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重要一本书,竟然没有引起重视,却还想

北京中科医院是治啥的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这本书名叫《禹贡》。其实《禹贡》只有一千多字,用现代的眼光看,根本算不上一本书,充其量算一篇短文。但是在本书写作时代,还没有笔墨纸砚,只有乌龟壳、兽骨和刀子,这些文字都是刻出来的。这种书叫甲骨文。一千多字,得打死多少只乌龟了。这么大规模,在当时可以算一本书了。

我们主流观点认为,禹是传说中的神话人物,是世上并不曾存在过。然而这很明显是假的,禹不但存在过,还给我们留下了极其丰富的遗产。

最直接的遗产,就是禹写作了两本书,除了《禹贡》之外,和益合作写成的《山海经》前面部分。此外,还有关于禹的历史的著作《禹本纪》。《禹本纪》西汉时候还在世,司马迁阅读过,但后来不知道什么时候遗失了。那时候的三本书已经转抄成竹简,有可能因为司马迁认为《禹本纪》《山海经》不可信,因而拿去当厕筹了。

然而另外两本书一直流传到了今天。因为印刷术、数据保存和复制已经非常发达,应该能一直流传到世界末日。关于《山海经》,小编已经写过很多文章了,今天只讲《禹贡》。

历朝历代,很多人去钻研《禹贡》,秦汉时代人们都相信是禹写作的,到后来人们得出来的结论让人大跌眼镜:他们认为《禹贡》并不真是禹写作的,而是春秋甚至战国时期甚至汉朝的人写作的。小编看了很多资料,其实就是集中到一点:不相信真的有大禹治水这回事,不相信上古时期有过全球大洪水。

倒是有一个人,提出了一个论据证明《禹贡》并非禹写作的,这个人是顾颉刚。他的观点是,《禹贡》中提到“菏”,菏指菏水,菏水其实是公元前年吴王夫差开凿的一条运河的名称。

然而,《禹贡》记载的真实情况是,大禹治水的时候,要把大量潴留在陆地上的水引入大海,因此沿途开凿河床。一些地势低洼的地方,保留了湖泊,流水汇合成湖泊,然后再流入河流。菏泽就是这么一个湖泊,而并不是一条河。

除了菏泽之外,大禹还引流了大陆泽、彭蠡泽、荥泽等湖泊,以及洞庭湖。此外,那时候的云梦泽是一个相当大的堰塞湖,经过大禹疏导之后,形成了一些小湖泊,湖泊之间的大量土地可以种庄稼。

所以,菏水是运河,菏泽是湖泊,这是两个物事,被顾老先生混为一谈了。而菏泽在三四千年人们对土地不断追索之下,以及地表的变化之下,已经干涸,现在成了国内最著名的两大牡丹产地之一。小编恰好去过菏泽。在今天菏泽市东南十多公里的地方还有湖泊痕迹,这才是当年的菏泽湖。

把别人反驳了,现在来讲小编自己的观点。其实这观点很简单。《孟子》说,“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在尧之前,世界上发生了大洪水,很多人都死了,活下来的人被迫搬到山上。尧苦于百姓生存艰难,自己政令难行,——因为大量潴留的水阻挡了贡赋之路——因此让鲧治理水患。鲧失败了,又让禹去治理。

强调一下,大禹治水目的有两个,第一个是让老百姓能从山上下来,过上正常的生活。《禹贡》就直接有一句:是降丘宅土,意思是从山上搬下来住了。第二个是让原本在尧之前居住统治下的居民能够顺利纳贡。

大禹治水成功。治水的过程中,着重考虑了上面两项。治水回来之后,要向舜交代治水事宜,因此写作了《禹贡》。贡,就是贡赋的意思。禹的目的,是向舜讲清楚各地贡赋的等级、纳贡之路。因为大洪水,很多地方的地形、土地肥沃程度、出产都变化了,禹在治水的过程中详细做了登记。此外还有各地人民纳贡的道路,虽然大多需要跋山涉水,但也都开辟出来了。

《禹贡》通篇围绕“贡”字来写,从内容上来讲一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划分九州,分别讲述了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的地理位置,禹按照九等划分法给每个州的土地质量划分了等级,也给贡赋划分了等级。他讲述了每个州的出产,甚至规定了部分州的贡品品类。

第二部分是讲述在治水过程中怎么开辟山路的。因为山的阻挡,很多积水无法流向大海,所以大禹的治水团队把山劈开,形成可以让水通过的峡谷。这样的峡谷在今天比比皆是,在当时是纳贡的船只通行的水道。我们经常会面对一些江河流过的大峡谷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这里刚好有一个峡谷,让江河得以通过!然而事实上,不是大自然的杰作,而是禹的治水团队的杰作。

第三部分讲的是怎么开辟河流的。把潴留的水引入到一定河道,小河流入大河,最终形成长江、黄河等几条主要河流,把陆地上大部分水引入大海。此外,西部有部分河流被引入沙漠,有一些水被引入南海(青海湖)。当然,如前面所述,保留了一部分湖泊。

第四部分集中讲道路。治水成功,山川理顺,通过陆路和水路的衔接,“条条大道通禹都”。因此所有地方的贡赋都可以顺利送到都城。

第五部分讲五服,即把权力所能达到的地方,以都城为核心分为五个同心圆,分别叫做甸服、候服、绥服、要服、荒服,讲述每隔服的治理情况和纳贡方式。据说禹把都城作为五服核心,这就是我们国家被称为“中国”的最初来源。

《禹贡》的极端重要性,在于它是一条历史的纽带,上接三皇五帝,下启夏商。有了《禹贡》,三皇五帝的历史就值得相信了。所以我们不能主动选择无视《禹贡》的存在。

三皇五帝在古代很多历史书都有介绍,但是在今天,绝大多数人认为这其实是神话传说,黄帝颛顼喾尧舜并非实有其人,只是古代人们的美好想象。或者认为三皇五帝只是远古时期氏族社会的部落酋长,他们的事迹经过一代代的传说被夸大了。当然最近又出现了新想法,即把三皇五帝时期直接当做一个朝代,有自媒体文章认为这个朝代叫虞朝。这是把三皇五帝时期和之后的夏商周等朝代视为等同。

然而事实上,大洪水把我们生活的世界分开成了两个世界,一个世界是三皇五帝时期,一个是夏商周直到今天。这两个时代在生物种群、人们的观念,甚至是人的寿命等方面都有极大的不同。

因为被大洪水分开,我们无法看到上一个世界,所以很多人只能以眼前所见去分析,自然就会认为上古的那些历史是神话了。而《山海经》《禹本纪》就是上一个世界流传下来的书,两千多年前的司马迁就认为不可信了。

《禹贡》是连接今天的世界和上古的世界的一本书,而且是唯一的一本。《山海经》直接写的是上古世界,《禹本纪》因为无法看到真面目,甚至连引用、简介也没有流传一言半语下来,所以我们无法知道其中内容是否涉及到今天的世界。

《禹贡》所描绘的山川走向,大多数至今仍然没有变。比如长江水系:从岷江开始疏导长江,向东有另外一条支流称为沱江。沱江往东是澧水。经过洞庭湖,到达东陵。再向东斜行向北,与淮河会合。从这里向东部分命名为中江,流进大海。

《禹贡》原文是:岷山导江,东别为沱,又东至于澧;过九江,至于东陵,东迆北,会于淮;东为中江,入于海。这除了今天长江和淮河并没有会合之外,和今天的状况完全相同。

《禹贡》水系和今天出入最大的地方,在于黄河。大禹说的是自己治理黄河的时候把黄河下游分为九条河流,然后又进行汇合,之后流入渤海。而今天黄河下游并没有分为九流。但是这个区别大家都能理解,那就是,黄河经过多次改道,肯定和当时情况不一样了。淮河和长江今天并没有汇合,也属于这种情况。

可能人们认为《禹贡》不可信的最大原因是,大禹治水,开山挖河,在当时生产力非常低下的情况下,13年时间怎么能把全国范围内的积水导入大海?是的,这是个问题,小编也百思不解。但更主要的是,我们对上古社会并不了解。有传说认为是巨人防风氏负责开山劈河,问题是我们的现实社会并没有什么巨人。

虽然有问题没有解决,但这并不妨碍《禹贡》是沟通了上古社会和今天世界的一本书。这本书或者这篇文章直接证明大洪水存在过,直接证明上古世界和今天是将诶有很大的不同,间接证明《山海经》的真实性,间接证明三皇五帝的真实性。

《禹贡》句式整齐,文采斐然,但是用词非常古老。《禹贡》最早见于《尚书》的记载,然而比《尚书》的用语更为古老。司马迁虽然不相信《山海经》《禹本纪》,却相信《禹贡》,还在《夏本纪》中把《禹贡》改巴改巴,直接作为自己写作的历史的一部分。

禹贡碣石考京东¥48.8购买已下架

最后介绍一下《禹贡》显示的禹时代中国的领土范围吧。最东达了东海,那里是长江黄河的入海口,最西边达到了昆仑,和西戎接壤,但是地处荒服的西戎是服从于禹的管理的。最南边只到达今天湖南,两广是后来并入中国的。最北边到达了太岳山(当时就叫太岳山),再往北应该是犬戎的地界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7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