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农民王承德,6年前靠着140斤太岁一

北京皮肤病医院电话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hg/210125/8622627.html

石桥东望海连天,徐福空来不得仙。

直遣麻姑与搔背,可能留命待桑田。——李商隐

关于长生不老这个问题,在生产力低下和思想蒙昧的古代,一直是众人孜孜不倦追寻的梦想。

即使强大如秦皇汉武,在晚年的时候也沉迷于求仙问道、修成正果;从李世民开始,唐朝至少有5位皇帝死于丹药中毒,归根结底就是因为他们想长生不老。

而在许多古籍中,一种名为“太岁”的生物就拥有让人长生不老的功效。千百年来,无数人对它趋之若鹜。即使到了现在,也仍有很多人对它感兴趣。

年,辽宁的一个小山村里突然涌入了许多人。他们无一例外,都是奔着那株重达斤的太岁去的。

重金求购,一夜暴富

每到三月,全国绝大多数的省份和区域都已经是春暖花开了。但由于地理位置,东北三省是个例外。此时的东北农民也没什么繁重的农活,所以大都待在家里休息。

可这种平静安逸的氛围却被打破了。因为,家住东港市长安镇的王承德从山里挖出了一株斤重的太岁!

这样的奇闻马上一传十、十传百,传遍了全国。不仅十里八乡的人全都跑来围观,就连许多外地人也都纷纷上门求购。

辛劳了大半辈子的王承德哪见过这么大的阵仗,看着眼前的“肉灵芝”,他仿佛看见了一夜暴富的未来。在和家人商量过后,他决定像卖猪肉那样,一斤一斤的把太岁卖出去。

王家没人做过生意,王承德也不懂什么商业运作。所以一开始,他将售卖的价格定在了几千元一斤。

对于这个定价,王承德起初也是不自信的,他怕客人觉得价高了。为此,他还专门准备了一套抬价的说辞,但是这套说辞没能派上用场。

不仅如此,后头发生的事更是让王承德瞠目结舌。

许多大老板和药材商人在听说这个定价之后,脸上都快笑出花来了。亲热地拉着王承德的手,高兴地说道:“就这么说定了,一口价啊!谁都不许变!”

看着买方这么一副“捡了大便宜”的模样,后知后觉的王承德突然觉得自己亏了。他是没做过生意,但他也不傻,既然这玩意儿这么值钱,那定价就涨一涨吧!

慕名而来的人越来越多,太岁的价格也越来越贵。从一开始的几千块钱到后来的几万块钱,再到最后的十万块一斤,王承德靠着这株“肉灵芝”赚了个盆满钵满。

太岁能不能让人长生不老,这没人知道;但太岁能不断生长,却是真的。而王承德也正是发现了这一点,所以才想出了分割售卖的办法。

割一块它就长一块,不久之后就跟原来的一模一样了。按照这个情况,那这太岁不就相当于一个看不见底的藏宝洞吗?

欣喜若狂的王承德一连几天都没睡好觉。他想不通,这种好事怎么就落到他的头上了呢?是祖坟冒青烟了,还是上辈子做好事了?老天爷竟然送了自己这么大一个惊喜。

但过了一段时间之后,王承德就笑不出来了。他按照专家的建议把太岁养在水里,可是长时间浸水的太岁颜色发生了变化。上门求购的人在看到颜色有变之后直呼可惜,也不愿意出高价购买了。

这可把王承德给急坏了,泡水之后颜色会变,大家都不愿意买了;但要是不泡水,这太岁又会慢慢萎缩,复原速度也会变慢。这可怎么办?

王承德找人上网查了很多资料,但依然没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就在他进退两难之际,有一个药材商人上门了,他想把剩下的太岁整株买走。

到了这个地步,王承德也不想再分开售卖了,索性趁着品相还好,一次性给它卖出去。就这样,双方达成了共识,王承德也拿到了最后一笔钱。

靠着之前的多次售卖和这次的“买断金”,揣进王承德口袋的钱绝对不少于万人民币。而这笔巨款,他仅仅只用了一年时间就赚到了。

很多人都说他是“一夜暴富”,赚来了原先一辈子都赚不到的钱,王承德自己也是这么想的。在之后的很多年里,他也经常想起当初的这次奇遇。

机缘巧合,太岁问世

每每说起发现太岁的经过,王承德总会忍不住感叹:“幸好当初没偷懒,也幸好长了个心眼。要不然,这太岁说不定就轮不着我了!”

年近半百的王承德是土生土长的山里人,在把几个子女拉扯大后,他就一直和老伴待在老家安稳度日。

年的3月,回老家过年的孩子们早就回大城市去了,家里又只剩下两个老人。但王承德一直是一个闲不住的性子,老是给自己安排事情做。

那天早上,他照例扛着斧头剪子上了山,临出门前告知妻子:“我去板栗林看看,顺便砍点柴回来,你晚点做饭。”说罢就出了门。

王家在山上承包了一片板栗林,这也是一项重要的经济来源。在修剪查看了一番之后,王承德朝着不远处的树林走去。这有一些病死或是长势不好的树木,挺适合拖回家去当柴火的。

王承德撸起袖子、摆好姿势,熟练地挥舞着斧头,一下一下地朝着树干砍去。不一会儿,那颗碗口粗的树木就应声倒地了。王承德放下了手中的斧子,准备弯腰去挪动它。

可就在这时,他突然瞥见树根后面有一团奇形怪状的东西,不是动物但也不像植物。等走近之后,王承德觉得这团深色的物体有点像菌类。

但这是什么品种的野生菌啊?别说以前了,就是从小到大也没见过呀!怀着好奇,王承德大着胆子上手摸了摸。但这一摸,他心里就更不解了。

这黏糊糊、软塌塌的手感绝对不是菌类,倒是有点像猪身上的那种肥油。不过像归像,这总不可能是猪肉吧!

饶是王承德自诩为“山里通”,但在这玩意面前,他也不得不败下阵来。想不出结果之后,王承德直起身子准备走了。可没走两步,他又突然回来了。

说不定是啥新品种吧?不如挖回家去,请个有见识的人来掌掌眼。说干就干,王承德马上把树干拖到一边,小心翼翼地把四周的泥土石块都给清干净了。

但这时的王承德又发现了一个问题,他一个人搬不动啊!几次尝试无果之后,他给妻子打了电话,让她开着电动小三轮来一趟。

在两人的齐心协力之下,这个“大块头”总算是被搬回了家里。气喘吁吁的王承德看着眼前的“四不像”,脑子里突然冒出来一个不可思议的设想。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他赶忙找人在网上查了查有关“太岁”的资料。

这一查可了不得,原来这个“四不像”极有可能就是太岁。据说这太岁可是很值钱的,多少人花重金买都买不来呢!兴奋之下,王承德又联系了一位专家,想请他给个准话。

经过专家的鉴定,这个“四不像”真的是太岁!这个结论也让王承德一家人都高兴不已,纷纷讨论该如何处理这个宝贝。在一番商量过后,也就出现了上文门庭若市的那般场景。

但这太岁,真的有这么神奇吗?古代人追捧它就算了,怎么还有不少现代人依然对它心存幻想呢?

有关太岁的记载,最早出现在《山海经》中,人们也经常唤它为“视肉”。既然担得起一个“肉”字,那说明这玩意儿一开始是被当作食物的。而在山海经中也的确有过这样的记载,只不过只有部落首领才有资格享用它。

后来,鉴于它“食之尽,寻复更生如故”的特性,古人便将它当作了天神所赐予的灵药。而这灵药传着传着,就变成长生不老药了,引得后世帝王对它追捧至极。

其中,最著名的应该就是徐福东渡一事了。有传言,秦始皇让徐福找的长生不老药就是太岁。但谁能料到呢,徐福竟然敢坑蒙拐骗始皇帝,跑去扶桑之后就再也没回来了,千古一帝的永生梦想也就随之破灭了。

不过到了明朝,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却把太岁归在了“菜部芝类”。他提倡食用太岁,并大力宣扬太岁的药用功效,将其称之为食疗中的“上上珍品。”

至于“太岁头上动土”这一说,一则是因为只有封建统治者才能食用太岁,久而久之,它也就成为了皇权的一种象征,普通百姓不敢冒犯。

二则,这又牵扯到了干支纪元法,每六十个甲子就称为“太岁”。在这一个“太岁”中,又有六十位太岁神,负责掌管世间吉凶祸福。若有人冲撞了神明,那一家人都会遭到惩罚。

不过,在科学的论证下,这种唯心主义思想自然不攻自破了。揭开神话的面纱,太岁也只不过是自然界的产物。它不是一种单一的菌类,而是由细菌、真菌和黏菌组合而成的复杂体。

它也不具备长生不老的功效,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关于它的药用价值或是科研意义,最终仍没有定论。或许这也正是大自然的高深之处,仅凭人类的力量,还无法完全解释宇宙洪荒的奥秘。

发家致富,几番创业

至于那些重金求购太岁肉的人,可能也只是看中了它的药用价值或者收藏价值吧!毕竟在当代社会,应该不会有人再做着长生不老的“白日梦”了。

不过,后续的事情都和王承德无关了,他现在的当务之急是怎么花费这万。是大肆张扬,挥霍一空呢?还是一分不动,留给子孙后代呢?

这两条路,王承德都没有选。因为经过售卖太岁一事,他体会到了做生意的快感。有生之年,他也想尝试一把“当老板”的感觉。

但是,尽管王承德脱离了农民的身份,可他内心脚踏实地和勤劳致富的观点却没有改变。他没有跟风投资金融,也没有踏入自己不擅长的高科技产业。

王承德把钱分成了几份:一份用来承包山头池塘,山上喂鸡养驴,池塘里培育鱼苗;另一份和别人合资开了一个合作社,专门用来生产菌菇;最后一份,王承德投资给了农家乐。

俗话说,鸡蛋不能全放在一个篮子里,而王承德也深谙这个道理。在这三个不同的行业领域内,他自己全权负责山头池塘的经营,合作社和农家乐的运营则交给了更专业的人士。

起初,一切都是顺风顺水的。承包养殖业这一行虽然辛苦,得自己日夜盯着,但最后的收获还算不错。而那家名为“德福”的农家乐山庄也因为之前的太岁一事导致名声大涨,生意逐渐红火起来。

不过,古人也说过这么一句话——有得必有失。王承德先是因为太岁发了大财,后来初次创业又一帆风顺,这样的运气已经是极其罕见的了。所以在好运过后,厄运就突然降临了。

一年之后,也就是年,中国接连遭遇了几次强台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狂风暴雨接踵而至,丹东地区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而王承德承包的鱼塘就处于受灾区内,顷刻之间,他所有的努力全都白费了。天灾,是这个世上最难用人力来抵挡的祸事。所以,王承德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鱼塘被冲垮。

灾难过后,他也曾采取过一些补救措施,可到底还是亡羊补牢。辛苦培育的鱼苗一条都不剩了,重建鱼塘也不大可能了。王承德只能含泪接受这个事实。

可谁知,祸不单行呀!德福山庄的经营情况也一天天变惨淡了。究其原因,不外乎两点:一,很多人都是冲着太岁的名头来的,可太岁早就卖完了,山上也没再找到新的;二,山庄附近实在没什么好的景点,不足以吸引外来游客。

这一步棋,也算是走岔了。任凭王承德如何挽回,山庄的生意还是一落千丈。在子女和老伴的劝说下,他只能低价转让“德福”,想着捞回一点本钱。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实在令王承德措手不及。他原本以为靠着自己的双手,就算不做农民了,也可以闯出一片天来。但这接二连三的打击,突然让他对做生意产生了一些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没有经商天赋?

与此同时,他的身边也出现了很多嘲笑的声音,街坊邻居甚至是亲朋好友,都时不时地出言讥讽他几句。

“我说老王啊,这人最重要的还是脚踏实地。你看你,好好的农民不当,非要去折腾这些东西。现在亏本了吧?哭都没地哭去!”

“到底不是自己赚来的钱,这大风一吹,不照样没了!”

“当时我就劝他了,把钱放进银行或者去买栋房子,他就不听啊!”

诸如此类的话还有很多,或许这些人也并没有什么恶意。只是,骤然间看到原本和自己处于同一阶层的王承德“飞上枝头变凤凰”了,他们的内心都有或多或少的羡慕嫉妒。

久而久之,这种不平衡的心理就越来越严重了。恰逢此次的天灾,他们正好找到了一个宣泄的出口。

都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有时候,语言往往比刀剑更可怕。此时的王承德,不仅要承受财产上的损失,还要忍受心灵上的伤害。

在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调整后,王承德做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他决定继续自己的创业之路。别人说什么那是别人的事,自己的日子是要自己过的。

不得不说,这种从头再来的勇气是很可贵的,也十分值得敬佩。

王承德把山上仅剩的40多头驴全部打包卖了出去,得到了20万的初始资金。这一次,他选择了自己最擅长也是风险相对较小的养鸡业。

东山再起,牢狱之灾

以前的王承德,面朝黄土背朝青天,一门心思地侍弄土地;如今的王承德,心无旁骛,一步一个脚印地经营养鸡场。

他吸取了之前创业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也虚心请教内行人。不再大肆扩张养殖规模,也不再只图眼前利益,而是潜下心来保证质量口碑,为以后的长远发展打下基础。

转换了经营模式的养鸡场的确走上了正轨,在当地也算是小有名气了。王承德再接再厉,合理扩大养殖规模,并找到了多条门路出售产品。

凭着这股不认输的劲儿和肯钻研学习的态度,王承德东山再起了。这个养鸡场,一年能给他带来万的毛利润,并且还有很广阔的发展前景,坚持下去一定能有更大的回报。

此时,之前那些冷嘲热讽的人也都闭上了自己的嘴,不再对着王承德一家人指指点点了。更有甚者,还想模仿他的致富之路。

他们能不能成功是一回事,但王承德的自立自强和永不言弃才是他创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从一夜暴富到水打竹篮一场空,大起大落之后的他并没有自甘堕落,这是值得大家学习的。

原本以为,一家人的日子就应该这么平淡幸福的过下去了,但王承德的人生还是走到了另一个岔路口。

年,想继续扩大养殖规模的王承德因为山庄承包问题和别人出现了经济纠纷。另一个当事人叫于锡国,两人互不相让,始终没能达成和解。

但要仅仅只是经济纠纷倒也罢了,说不定双方都有过错,申请仲裁最合适。可王承德居然先动手打了于锡国,两人就在光天化日之下动起手来了。

于锡国年长几岁,体力也有所不支,医院。于是,于家人一纸诉状将王承德告上了法庭。

第二年5月底,东港市人民法院判处被告人王承德有期徒刑两年八个月。罪名是故意伤害罪和滥伐树木罪,服刑之日从年10月30日起。

除了牢狱之灾以外,王承德还要向于锡国赔付.38元的经济损失费。

结语

时至今日,王承德还在监狱内接受改造。

回顾他这几年以来的起起伏伏,怕是比之前大半辈子所经历的还要多了。从捡到太岁开始,他的人生轨迹就彻底变了。一路走来,酸甜苦辣个中滋味也只有他本人清楚。

但这条从商之路,是王承德自己选的,他也无怨无悔坚持了下去。只是没想到,后来一失足成千古恨。

现在,只希望他能好好静思己过,出狱之后过好自己的余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23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