昊國學宮二七六二四九九年八月初七
《山海經》,中國最為神秘之書,描述了一個荒誕不經的奇妙世界,古往以來,多以其載荒誕而不可信之,更有願意相信卻不敢考證者,因其難度太大,多以望而生畏。
中國文明之起源,在《山海經》中能找到根源,故解密《山海經》方可知中國由來。
概況
《山海經》原書22卷,現存18卷。
山海經結構圖
山經
海經
五臧山經
海外經
海內經
大荒經
01南山經
06海外南經
10海內南經
14大荒南經
02西山經
07海外西經
11海內西經
15大荒西經
03北山經
08海外北經
12海內北經
16大荒北經
04東山經
09海外東經
13海內東經
17大荒東經
05中山經
18海內經
《山海經》之所以不被歷史和科學認可,除了描述了各種奇怪物種之外,還描述其地理概況。
根據《山海經》的地理,有東海、南海、西海、北海四大基本海洋,中央一大陸。類似今澳洲那樣。
然其中國地理,世人皆知,只有東海、南海,沒有西海、北海,故不符合中國之地形。
或曰《山海經》描述之地理波及歐亞大陸或全球,事情真相又如何?歷代皆找不出證據。
據《山海經》之描述,古人曾作山海天下圖,亦與世界海陸分佈不同。
另,《山海經》描述諸國,部分存在于歷史上,絕大部分似乎不存在,故真假難辨。
《山海經》描述之人類,與今人類大有差異,長相怪異者多也。
《山海經》描述之動植物,更是奇妙無比,動物者皆怪異,植物者皆珍寶。然現實中似乎並不存在。
《山海經》描述其諸多神僊,部分為後世記住,并納入神仙系統,另一部分被遺忘。且是人神共居的世界。不知為何,神最終離開了這個世界。
《山海經》描述歷史人物及歷史事件與史料吻合,且更為豐富。
《山海經》描述諸山、諸水,是地理、水文之開端,部分與今地理山脈、水系相符。
《山海經》描述古人或神開採礦產資源,金玉地點多有記載。
古人編書,不知將《山海經》納入何系統,有言志怪者,有言小說者,有言地理者,實則乃上古百科全書般。
反此種種,前人多不採納或研究,讓中華古史沉迷,故特此解密《山海經》,望有觀者了解我國之文脈本源。
由於諸圖需親繪,更新較慢,敬請期待。
山海经解密(一)
要想確定《山海經》所寫的內容是否屬實,就要鎖定其地理位置,至少是部分具體位置。
或曰《山海經》是否是地球上地理,或曰其時空錯亂,地球地理與地外地理都有涉獵,欲知其根本,先要鎖定參照物,姑且以地球記錄某地理名為參照物。
這個好辦,因為書中有些地名至今也無變化,可以作為參照物進行推算。
比如書中所說太華山,就是今華山,古往以來並無名字變化,現亦稱太華山。
華山在今陝西西安市以東偏北,渭南市的正東,少華山毗鄰華山(太華山)。
找參照物很簡單,比較難的是根據參照物進行推算。
這首先得明白度量衡中的度,《山海經》中描寫群山與諸水地理位置是有參照的,此山到彼山多少里。
如《山海經·南山經·南次一經》:「南山經之首曰?山。其首曰招搖之山,臨於西海之上······又東三百里,曰堂庭之山,······又東三百八十里,曰猨翼之山,······又東三三百八十里,曰猨翼之山,······」
每座山之間方位和距離有明確記載,故一旦找到參照物即可推算所有地理方位。
問題的難點是,《山海經》中的一里到底是多少?
里,歷史上並未作為正規長度計算單位。《漢書》曰:「度者,分、寸、尺、丈、引也,所以度長短也。」又曰:「一為一分,十分為寸,十寸為尺,十尺為丈,十丈為引,而五度審也。」
由此可知,正規的長度計算單位只有分、寸、尺、丈、引。那麼里作為長度有沒有記錄在官方檔案呢?
《漢書·西域傳上》:「鄯善國,本名樓蘭,王治扜泥城,去陽關千六百里,去長安六千一百里。」
由此可看出,里作為長度單位雖然常出現在官方檔案中。那麼一里是多少呢?
里,本是面積單位,表示縱橫三百步為一里。
《穀梁傳》:「古者,三百步一里,名曰井田。井田者,九百畝,公田居一。」
又《漢書·貨殖志》:「六尺為步,步百為畝,畝百為夫,夫三為屋,屋三為井,井方一里,是為九夫。」從這個記載看,一里是九百步,可見步也是有差距的。
昔在黃帝時代,也根據里所占面積劃定地方行政區劃。
最小的為井,表示一個小村子共用一口井那麼大。其次為鄉,成語「背井離鄉」由此而來。其次為里,常所謂「鄉里」故此稱。其次為邑,其次為郡,其次為州,天下九州也。
由此可見,一里並不多大,況且古之封國,小則幾里而已。
里,表示縱橫三百步,從里字古字形可看出,三段分別表示一百步,縱橫三百步的田,則為一里。
故我們採取三百步一里為標準計算。
那麼一步是多少呢?
在計程單位上,一步顯然是有固定實指的,並非常人所走一步的長度。人跨步大小不同,一步不均。
一步的長度歷代也不同。
《續文獻通考》:「周以八尺为步,秦以六尺为步」。而周尺與秦尺大不相同。
《史記·秦始皇本紀》:「舆六尺,六尺为步」。
到了唐朝時,又以五尺為步,此時的尺與周、秦時並不相等。
那麼《山海經》中的步到底是多少呢?
一步是多少呢?到底採用周朝的八尺為一步呢,還是秦朝的六尺為一步?
我們得先看看一尺是多少。
尺,根據文物和相關記載,歷代與今天有差異。
黃帝時代:黃帝尺=0.市尺
虞時代:虞尺=0.市尺
夏時代:夏尺=0.市尺
商時代:商尺=0.市尺
周時代:周尺=0.市尺
秦時代:秦尺=0.市尺
周尺與秦尺差距巨大,所以周以八尺為步,秦以六尺為步很符合實際步長情況。
黃帝時代到夏朝,尺相同,與秦尺相比差距微小,僅差距0.市尺。
所以計算《山海經》中的步,我們與秦為參考標準,六尺為一步。
當下市尺與米的計算是:1米=3尺。
那麼《山海經》中,
1步=0.×6=4.市尺
1里=步=.52市尺=.84米=0.4千米(公里)
由此可以推算出:
黃帝時代(山海經)的1里=現代0.4公里
(注:獨家計算數據,禁止轉)
有了這個換算之後,鎖定地理位置和方位,就方便多了。
山海经解密(二)
根據前文,得到《山海經》中最為關鍵的數據,1里=0.85千米(公里)
由此可以推算《山海經》中描述的世界大小範圍以及各山川地理定位。
《山海經·海外東經》:「帝命豎亥步,自東極至於西極,五億十選九千八百步。豎亥右手把算,左手指青丘北。一曰禹令豎亥。一曰五億十萬九千八百步。」
根據《山海經》描述,東至西五億十萬九千八百步。
先要明白這個數字與今天描述的數字相同不,因為在古代數字的用法與今天也有不同之處。
億,是否就是今天的一億呢?在歷史上,億有十萬、萬萬兩種用法。
天子兆民,諸侯萬民。(兆:百萬,兆民,泛指天下之民)
今夫差衣水犀甲者億有三千。(現如今,(吳王)夫差手下穿着水犀皮做成的鎧甲的武士十萬三千人左右)
這涉及到古代數字進制和十等三用的問題。
何為「十等三用」?
十等三用是老祖宗們描述極大數據所採用的數字記法。《五經算術》:「黃帝為法,數有十等」。
十等者:億、兆、京、垓、秭、穰、溝、澗、正、載。在載之後用「極」表示,意思是極限了。
那麼在十進制中,一十為十,十十為百,十百為千,十千為萬,十萬為億,十億為兆,十兆為京,十京為垓,十垓為秭,十秭為穰,十穰為溝,十溝為澗,十澗為正,十正為載,十載為極。
所以,歷史上,億等於十萬,兆等於百萬。許多文言文中涉及到億、兆其實際數據是十萬、百萬。
這是十等的第一用。
「黃帝之法,數有十等,其用有三,曰上、中、下。其下數者,十十變之,中數者,萬萬變之,上數者,遇窮則變」
這段話的意思是,十等有三個用法,下數、中數、上數,下數就是遇十則變,就是最基本的十進制,十萬為億,十億為兆,十兆為京,十京為垓,十垓為秭,十秭為穰,十穰為溝,十溝為澗,十澗為正,十正為載,十載為極。
中數之法是遇萬則變之,萬萬為億,萬億為兆,萬兆為京,萬京為垓,萬垓為秭,萬秭為穰,萬穰為溝,萬溝為澗,萬澗為正,萬正為載,萬載為極。
上數之法則是遇窮則變,當與前面一個字重疊時才變。萬萬為億,億億為兆,兆兆為京,京京為垓,垓垓為秭,秭秭為穰,穰穰為溝,溝溝為澗,澗澗為正,正正為載,載載為極。
很明顯,我們今天用的數字記法是十等三用中的中數之法。
三用之法萬之前都是一樣的,十進制。所以萬是中國數字的分水嶺,一般涉及到萬就表示大數了。因此有了萬物、萬事、萬歲、萬民等詞。
《山海經》中的五億十萬九千八百要如何正確理解其數據呢?關鍵看億字,億字若為十萬,那五億十萬九千八百的描述則是錯誤格式,因為當中也有十萬,直接描述成六億九千八百即可。故而排除十萬說。
中數之法,遇萬則變,所以億是萬萬。上數之法,遇窮則變。依然是萬萬。
所以這裡不用考慮是中數之法還是上數之法,都是萬萬,與今天的億一樣的。
故而得出五億十萬九千八百步為5,,步。
《山海經》中1里=步,故5步=.里
.×0.85=.千米(公里)
這便是山海經中描述的東西寬度。
地球赤道周長=.02千米(公里),周長一半為.51千米(公里)。
所以若在地球上定東極和西極之點,東極至西極.51千米(公里),然而《山海經》中的東極至西極.千米(公里)
這描述的世界是地球的近40倍周長大,倍面積大世界。
地球直徑為千米(公里),山海世界是地球的58.59倍,近六十倍地球大小。
我的天,有這麼大?那描述的是地球嗎?
而且,這僅僅算到了《山海經》的海外之內,這還沒算山海經的大荒部分。很顯然算上大荒部分比這更大。
難道《山海經》描述的不是地球?或者說沒沒有地球?
《山海經·南山經》:「右南经之山志,大小凡四十山,万六千三百八十里」。
山海經里×0.85=.千米(公里)
這是《山海經》中描述山(陸地)部分南山部東西長度,很顯然,差不多是地球赤道一半.51千米(公里)的三分之一,而地球上陸地與海洋的分佈差不多是3:7,在某一維度上,除去海洋分佈,山海經中描述的陸地是符合地球陸地分佈的。
換言之,《山海經》描述了一個地球加部分星際的世界,而山經部分描述的就是地球世界。
那麼,《山海經》的總體描述結構和範圍即可得知
《山海經》山經、海內、海外都有具體距離描述,大荒部基本上沒有具體距離描述,這個大荒到底有多大,很難說。是銀河系的其中一部分,還是整個銀河系呢?
由此說來,山海經大荒部描述的諸多奇怪的國家、物種並非不可能,因為這是描述的宇宙生命,並非限定在地球之內。
(信不信由你)
山海經結構圖
山海經結構圖
山經
海經
五臧山經
海外經
海內經
大荒經
01南山經
06海外南經
10海內南經
14大荒南經
02西山經
07海外西經
11海內西經
15大荒西經
03北山經
08海外北經
12海內北經
16大荒北經
04東山經
09海外東經
13海內東經
17大荒東經
05中山經
18海內經
根據推算,可得出《山海經》描述之範圍
山海經範圍圖
山經
海經
五臧山經
海內經
海外經
大荒經
01南山經
10海內南經
06海外南經
14大荒南經
02西山經
11海內西經
07海外西經
15大荒西經
03北山經
12海內北經
08海外北經
16大荒北經
04東山經
13海內東經
09海外東經
17大荒東經
05中山經
18海內經
地球
地球和地外部分星際
銀河系或部分銀河系文明
當然,既然《山海經》描述了宇宙文明(至少是部分銀河系文明),那是何等高的文明才會有這些信息資料?我們中國人是怎麼知道的?或曰,我們中國人是誰?我們為何來到了地球?西方的進化了真的符合我們的世界嗎?
這些問題將會在解密山海經中一一找到答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