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人问我,《山海经》那么晦涩难懂,你怎么读懂的?#山海经#
我说,《山海经》晦涩难懂吗?我真的怀疑你没有读过。在三大上古奇书当中,易经不管是字词还是意义都是最难懂的,黄帝内经要稍微好懂一些,有点文言文知识的都能读懂。《山海经》其实就是大白话,哪怕你没有学过文言文,也能读懂至少50%。
这跟《山海经》的来源有关系。大禹治水的时候,首先要到处去走访,看洪水的状况,打听在大洪水之前当地的山水走向。另外大禹治水的目的,其实主要并不是为了解救人民于洪水之中,而是为了增加中央朝廷的税收。所以每到一个地方,他都要打听当地的特产。人都是有猎奇心理的,每到一个地方,有些什么奇形怪状的动物或者故事,他们也就听到了。
而大禹的助手伯益对这些做了记录。当然另外一种说法是画了图像,但是老严觉得以当时的书写条件,画图比写字难多了。那时候是骨刻文,把文字铭刻在兽骨上。治水成功之后,大禹本人把这些文字进行了整理,这就是最早的《山海经》。当然这只是《山海经》的五藏山经部分。
因为是随时提问,随时记录的,所以记录用的语言几乎是当时的口语,也就是大白话。诸如“西三百里曰狗之山,多草木,人不可以上。猫水出焉,北流注于朝”之类的语言,比比皆是,只有初中文化的人也能够看懂。而且不管是大禹还是伯益,他们并不是文学方面的专家,所以写作没有那么深奥。
上面的例子是老严捏造。你看下面的例子:
又东一百五十里曰夫夫之山。其上多黄金,其下多青雄黄,其木多桑、楮,其草多竹、鸡鼓。
又东南五十里曰云山。无草木;有桂、竹,甚毒,伤人必死。其上多黄金,其下多[王雩]琈之玉。
除了那些我们不知道是什么植物的名称之外,其他都很好懂吧?《山海经》唯一的障碍就是,当时用的很多汉字现在已经不用了,甚至有些字现在电脑都打不出来了。一些动植物的称呼也改变了。对于这一部分,我们必须借助专业的工具书,比如说文解字或者康熙字典,才能够搞懂。不过当代出版的《山海经》都有注解,有注音,把一切问题都解决了,连小学生都能看得懂。
《山海经》是有原配图片的,但后来遗失了。自从刘歆整理之后,在市面上流传很广,后世人们根据自己的理解画了很多图片,现在一般出版物都有这些图片。这些图片不一定准确,但是对我们理解文字内容非常有帮助。
当然后人写了海经和大荒经,这两部分基本是专门文人写的,字词上就要深奥一些。但也就差不多黄帝内经的那个水准,只要具备文言知识就能够看得懂。主要障碍还是那些不常用的字词方面。
西汉末年的时候,神童刘歆整理过《山海经》。在整理的时候加了一些自己的看法,一些自己得到的信息。而这家伙的文言功底相当深厚,加上去的那一部分,让我们看起来反而很吃力。举一个例子。五藏山经的最后部分,就是禹自己想说的话,其实就是对前面部分的一个总结:
天下名山,经五千三百七十山,六万四千五十六里,居地也,言其五臧,盖其馀小山甚众,不足记云。天地之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出水之山者八千里,受水者八千里,出铜之山四百六十七,出铁之山三千六百九十。
大家看看,虽然不一定说全看懂,但至少也有96.72%吧。而后面一段就是刘歆加上去的:
此天地之所分壤穀也,弋矛之所发也,刀鎩之所起也,能者有余,拙者不足。封于泰山,禅于梁父,七十二家,得失之数皆在此内,是谓国用。
这是不是难懂多了?
看《山海经》最大的问题不在于能不能看得懂,而在于你怎么去接受那些信息。那些看起来超自然的现象和生物,在上古时代真的存在还是不存在?如果不存在,那这本书就等于是小说。如果是存在过的,那我们的科学很多都得重来,或者开辟另外的科学领域。老严一向认为《山海经》至关重要,里面的很多信息可以引领我们大踏步前进。读《山海经》,是很考验人的,看你敢不敢去相信书中描绘的宇宙。
一套六本书匣精装传世典藏《山海经》精选¥68.8¥打开百度APP立即扫码购买购买此外,有朋友给我发私信,说他有山海经密码,可以解开山海经之谜。老严是一个非常固执的家伙,认为山海经就是一本书,不存在什么密码的问题,它不是一把锁。对山海经那些神妙、玄幻、科学和神圣的探索,还是需要从文字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