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它是中国哲学启蒙的内燃机,它并不是一部纯粹的神话存在。
插图出自于杉泽的《观山海》
路线图出自于徐客的白话彩图《山海经》
龙鱼注解海外西经:
《海外西经》中记载了海外西南角到西北角的国家及地区。
白话文:
在山陵居住的龙鱼在沃野的北面,龙鱼的形状像一般的鲤鱼。
另一种说法认为像鰕鱼。就有神圣的人骑着它遨游在广大的原野上。
注释:
陵居:居住在山陵中。
其:诸夭之野。
鲤:鲤鱼。
鰕(xiā):大鲵,即娃娃鱼。
九野:这里指海陆空。
《吕氏春秋》则对九野做了具体的说明,九野就是九天之野:“位于中央的叫作‘钧天’,正东的叫‘苍天’,东北的叫‘变天’,正北方的叫‘玄天’,西北的是‘幽天’,正西的是‘顥(hào)天’,西南的叫‘朱天’,正南方的就叫作’炎天’,东南的曰‘阳天’。”。
龙鱼:
《山海经》记载:“龙鱼陵居在其北,状如鲤。一曰鰕。”。
话说,龙鱼的外形类似我们熟知的娃娃鱼,又像餐桌上的鲤鱼。
龙鱼年,陕西省定边县郝滩乡汉墓出土的“新莽至东汉墓壁画《鱼车》”,现存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无巧不成书,这位高人驾着“鱼”遨游在原野上与“龙鱼”的传说如出一辙。
更巧合的是这“鱼”显然是一条鲤鱼,这个与山海经对龙鱼的外形描述相像。
陕西定边县郝滩乡汉墓(新莽-东汉)壁龙鱼,现有两种猜测
其一、龙鱼是穿山甲:
有学者认为穿山甲能够穿山越岭,掘洞而居,十分神奇,所以想象出“有神力的人骑着龙鱼遨游在广大的原野上,就像骑着天马遨游在天上一般”的景象。
至于,穿山甲为什么称作“鱼”,最大的可能是穿山甲全身的鳞甲,此鳞甲像鱼鳞。(如下图)
穿山甲其二、龙鱼是海豚:
三叠纪中期,相传有种未被确定的两栖动物,因为适应不了陆地逐渐回到海洋中生活,慢慢就演化成鱼龙。
龙鱼的进化与海豚和鲸的演化相近,所以有学者将鱼龙称之为“海豚的祖宗”。(如下图)
海豚的祖宗科学家推测,海豚会对人类表示出喜欢和亲近,是因为它们的身上有一种对后代照顾的天性。
海豚跟人类一样,属于哺乳动物,虽然能够在水中游泳。
但由于不能在水里太久,所以它们需要经常跳跃出海面,进行呼吸空气。
海豚说刚出生的海豚幼儿是不能自主呼吸,需要母海豚的帮助,把头部托举出海面进行呼吸。
海豚可以感受到人的心跳,通过声呐来获得物体的位置。
所以,一旦海上出现溺水者时,海豚会产生一种推逐反应,将溺水者往水面上托举。
到今天,海豚依旧活跃在我们身边,可惜在一个封闭的“圈子”里。(如下图)
海豚龙鱼所居山陵在诸夭之野的北边:
诸夭之野,在轩辕国的北边,而轩辕国在理论上大概是四川邛崃山一带。
综上,从理论上来讲“龙鱼所在的山陵”大概是在今天四川的北边。
海外四经·海外西经